APP下载

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审题失误例析

2009-04-16周远喜

初中生学习·高 2009年1期
关键词:风景线命题作文副词

周远喜

2008年中考,开放度较大的话题作文所占比重进一步缩小,可谓风光不再。而“有限制开放”的半命题作文的数量却日渐增多,命题作文更是异军突起,一枝独秀。

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针对出镜率越来越高的命题作文,因审题失误而出现的偏差明显增多。因此,认真总结2008年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失误类型,分析造成失误的根源,找出预防失误的方法,实属必要。

忽视对重要词语的审视

毋庸置疑,“考题不设审题障碍”是“不准有意设置或无意出现有可能导致考生理解偏差或歧义的文字”,而不是可以因此放松对考生理解题意、分析审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命题中重要词语含义的推敲与揣摩,应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2008年南通市的命题作文是《一道风景线》。“风景线”本应是真善美等一类值得赞美的人或事。不少同学却把“考试时作弊”、“课堂上与老师开玩笑”等当成“风景线”,实在有失高雅;还有同学揭露当地政府的无为,“老无所依,幼无所养”,导致“街头常常出现流浪的儿童、乞讨的老人”,以此为“风景线”,实在让阅卷者大跌眼镜;还有不少同学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四川,但却把唐家山堰塞湖的航拍图当成“一道风景线”,对其进行仔细描绘与拓展,把危及数百万人民生命安全的凶险事件当成“风景线”,让人怀疑考生是不是审美观出现了偏差。另外,还有不少考生忽视“一道”这一限制,写出两三道“风景线”。无独有偶,南充市的命题作文是《这一天,让我铭记》,可有的考生偏偏忽视“一天”的限制,而把故事情节拉长成两天、三天,虽然情节摇曳多姿,立意深远,语言精彩,但只能眼睁睁地被划到“二类文”甚至“三类文”的行列,让人惋惜。2008年福州市的命题作文是《滴水之恩》。从命题显然可知是要写“小”人“小”事,而不少同学却将视野投向了四川大地震中抢险救人的大场面,如此展示、歌颂“大恩大德”,显然有悖题目要求。

面对命题作文,同学们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首先要关注题目的中心词,如“春风拂面”中的“春风”、“又见枝头吐新芽”中的“新芽”、“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的“窗”,对其内涵要认真咀嚼和推敲;其次对题目中的动词如“又见”、“画”、“铭记”、“仰望”等也要仔细揣摩;就是对那些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词,如“一道”、“那一刻”等,以及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也要特别关注,格外留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审题失误。

“偏爱”造成“偏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命题作文,词语间包含着多种关系,其中多是并列关系和偏正关系。有些同学在审题时,因为偏爱或不小心,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或淡化掉一些关键词语,造成了审题的失误。如命题《初三的苦与乐》,对其中的“苦”与“乐”,有的同学偏爱写“苦”,有的同学偏爱写“乐”, 如此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只会造成审题的偏差。因此,对这样并列关系的命题,应做到广施“爱心”,平等对待。再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一命题,如果面面俱“写”,则似乎有些牵强附会,那么至少要写两三个方面的情节及感受,分量大致相同,且重点突出,就满文皆彩了。

并列关系的命题因有显眼的连词,往往能让考生有所警醒,但对于隐性的命题作文,考生则很容易忽视。如命题《五味的初中生活》,不少同学只写一两种生活状况及感受,显然有些偏题。再如写“相互微笑”时,许多同学漠视“相互”,只写一方的“微笑”,有“老师阳光般的微笑”、“父母春天般的微笑”,却没有学生的微笑和子女的微笑,“相互”在文中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如此“微笑”,无论多么灿烂,都不会让阅卷老师露出笑脸。2008年上海市的命题作文是《我眼中的色彩》,许多考生都忽视了“我”的存在,导致3种人称混搭;也有考生漠视“眼中”,使“色彩”失去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和人文性,没有人的活动的风景是生硬的、呆板的、不美的,当然也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2008年济南市的命题是《偶然的发现》,不难看出,写作此文应突出“偶然”,即无意间的发现,应写出惊奇和自我感悟,才能成就符合要求的佳作。

因此,对于并列或偏正形式的命题,审题时一定要弄清几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应做到兼顾所有,千万不可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漠视副词的存在

2008年广州市的命题作文是《又见枝头吐新芽》,不少同学都努力拓展了“新芽”的含义——自我的情感体验、生命信念、人生感悟、希望理想等,比如在老师的鼓励下重新拾起自信,选材就比较新颖,立意也很高远。可有不少考生忽视了文题中的“又”字,没能在文中突出“再次”、“第二次”的意味,造成偏题甚至跑题。无独有偶,2008年山东的命题作文是《其实很快乐》,题目中“其实”一词很关键,即强调顿悟或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或是顿悟后才发现的快乐,或是深思后才发现的快乐,或是经历一番体验后才发现的快乐……体现发现的过程,而不少同学只单纯地写了某物或某事带给自己的快乐,缺乏发现的过程,明显偏题。

在命题作文中,看似简单的副词,往往是确定写作内容的关键,也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审题陷阱。只有审慎对待,才能化险为夷。比如命题《最好的奖赏》,单就“奖赏”而言,既可以是物质的、实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抽象的,但题目中有“最”的限制,构思时就应尽量避开有形的“奖赏”,而选精神上的“奖赏”,即使一定要涉及物质的“奖赏”,也要注意“实”与“虚”的巧妙结合,巧妙地将“物质”的深化为“精神”的、“情感”的,以“虚”为“最好”。但不少考生都忽视了这一点,有写自己帮父母劳动而得到父母的“美食奖赏”的,有写自己打工赚了钱父母又给自己“奖钱”的,更有不少同学写自己苦练技术,在演唱、钢琴等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最好的奖赏”。显然这些都偏离了题目的要求——“最好”,忘记了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生发议论:在帮助父母劳动时,锤炼了毅力,锻炼了能力;在打工时,接触了社会,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在获得一等奖的同时,也培养了勤奋严谨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千金难买的精神食粮,这才是“最好的奖赏”。如此不仅扣题紧,立意也能因此而增色。

作文审题,对于“最”、“也”、“还”、“更”、“其实”等一类副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更用心关注才是。须知,副词不“副”,在命题作文中它们对中心词往往起着限制、修饰的作用,规定着中心词的方向、范围、程度等,其功能之大不可小觑。

淡化对比喻含义的开掘

2008年的中考作文,比喻义、引申义一类的词语得到了命题者前所未有的青睐。除了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外,还有上海的《我眼中的色彩》、潍坊的《画一扇窗给自己》、益阳的《春风拂面》、浙江的《留在我心底的风景》、扬州的《回家》、湖北恩施的《水终有澄清的一天》等等,对于这些带有比喻色彩的文题,写作时如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则不仅选材范围大大缩小,且文章立意也会低人一等。对于这类文题,我们应善于联想和想象,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如此才能于限制中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比如命题《飞翔》,乍看选材面很窄,貌似只能写大雁南飞、鹰击长空等内容,但只要展开联想,就可以发掘出“飞翔”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用心情飞翔、用思维飞翔、用想象飞翔等,如此立意便深刻多了。再如命题《我也是富翁》,“也”已暗示了“富翁”并不是实指,而是另有他意,如能由此联想到“亲情”、“友情”、“关爱”上,我们就变得富有了;如能联想到“健康”、“青春”、“活力”上,我们也同样富有;同样,在“创造力”、“想象力”等方面,我们当然也很富有。如此联想开去,立意、选材的天地就大为广阔了。

有不少专家断言,2009年的中考作文依旧会延续2008年命题作文日渐昌盛的趋势,因此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笔者赠予同学们4句话:多义词语深挖掘,兼顾几者莫偏离,比喻词语求喻义,副词不“副”多分析。切记!

编辑/申冬梅

猜你喜欢

风景线命题作文副词
The Wheels on the Bus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最美风景线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低碳出行让城市流动一抹亮丽风景线
副词和副词词组
半命题作文如何补充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