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育情 率先垂范

2009-04-16桂贤娣

中国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学生

桂贤娣 等

以情育情 率先垂范

桂贤娣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教育不能忽视人的情感,对于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者来说,用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情感与学生交朋友,无疑能使教育充满更多的人情、人性和人道。我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工作了27年,成为了一千多名孩子和众多家长的知心朋友。我和许多班主任同仁一样爱孩子,更重要的是我要用真情感染孩子们,感动家长们,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温情家访,访出“生进师访”策略

我用自己的真情和温情与学生家长建立了融洽和谐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了高度的一致。首先,我每接一个新班,必利用暑假进行家访,与每一个学生和家长取得联系,并告诉他们我的电话号码;第二,开学初抢在第一时间召开家长会,宣布我家访的原则: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这是因为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想去家访一个常犯错的小男生,结果他故意将门牌号码写错,让我吃了闭门羹。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决定改变家访策略,变报忧为报喜,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我的家访就成了全班学生的一种期盼,一种荣耀,而且还激励着家长们也更加热情地支持并加入到教育孩子的行列中来。

学生张欣自从我家访后,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再次家访,她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她的妈妈非常高兴,逐渐推掉了许多应酬,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和孩子谈心。她母女俩担心我家访不便,特意送给我一个手电筒,张欣说:“桂老师,我要让你多到我家里来。”

学生许佳琳,只在我班读了一年,毕业后,她年迈的爷爷给我写信说:“您给我们家长的印象来自于孩子的赞誉,来自于您几次的登门家访。其中给我们最深的感受是——您是孩子们喜爱而敬佩的师长与朋友,您是我们家长的忘年交,您特殊的家访策略,确实值得赞赏,值得许多老师借鉴……孩子们有您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如果不配合您,良心上过不去啊。”

智慧爱生,爱出“因生给爱十法”

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科学的爱,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多年的接触与交往中,我感到,爱也像“因材施教”一样,应该“因生给爱”。因为学生的性格、身体之间以及家庭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我探索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生给爱十法”:

体弱生爱在关心;

病残生爱在得体;

过失生爱在信任;

屡错生爱在耐心;

向师生爱在珍惜;

背师生爱在主动;

个性生爱在尊重;

普通生爱在鼓励;

进步生爱在鞭策;

后进生爱在赏识。

过失生爱在信任。一天,刘浩拿出一张新版的20元人民币在同学中炫耀。广播操后,钱不翼而飞!刘浩急哭了。我对全班说:“有哪位同学拾到了刘浩的钱,请还给他,桂老师和刘浩将不胜感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有反应。见此,我没有坚持下去。中午,我去商店里买了64个红包,发给同学,说:“桂老师相信同学们,请大家今天回家后,把该装进去的东西装进去,明天早晨直接把红包交到讲台上来。”第二天,64个红包如数收回,而那张新版的20元钱就在里面!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孩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孩子一定会铭记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他以后也会如此地尊重与信任他人。

向师生爱在珍惜。二年级的朱世铭在日记本写道:“桂老师,我蛮喜欢听你读课文,我都要哭了,就是你给我们上《夸父追日》时候。妈妈说这是你被桂老师的朗读感动了。我喜欢你上的语文课,桂老师,朱世铭喜欢你。”对这样表现出极强向师心的孩子,我备加珍惜,我写道:“朱世铭,桂老师也喜欢你,如果你在日记里第一句话和第三句话中各加一个‘的字,句子就更通顺了。桂老师知道朱世铭肯定会自己加上去的,肯定还会大声读两遍给爸爸妈妈听的。那样,桂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更喜欢朱世铭了。”事实证明,朱世铭也像老师这样珍惜对方的爱,不仅把句子改通顺了,还读给家长听。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这份爱来得容易,就泰然处之。不久,你会在不觉中失去这份爱,失去了再挽回就很难了。

续写《雷锋日记》,续出品德、写作双丰收

近十年来,我充分利用《雷锋日记》这个良好的教育资源,在班上开展“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我们师生一起在读《雷锋日记》、续写《雷锋日记》、交流《雷锋日记》,评选思品写作双优的活动中,共同成长。特别是每当孩子们听到我读自己写的日记时,更是欢欣鼓舞。学生刘杰说:“我听了桂老师晚上散步时,遇到了要过汉水一桥的人,就好心地告诉他们走右边,左边不通,免得别人走弯路浪费时间的日记后,我知道了学雷锋并不是要救火救人,而是要有一颗为人着想的心,做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像这样的事我也能做到,这样的日记我也能写出来。”此后,他四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到校擦全班的桌椅。

孩子们在续写《雷锋日记》的过程中,不仅深深地体会到了做好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精神上的快乐,自觉形成了助人为乐的良好道德品质,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同时,日记交流和评选“小雷锋”活动,使孩子们在相互倾诉、相互倾听、相互宣传中,达到了相互接纳、相互感染、相互造就的目的。同时,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了解,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停留在认知上,还体现在了行动上。

我想,在平凡的基础教育岗位上,需要广大的班主任教师在各方面率先垂范,以情育情。这不但能使教师赢得学生的由衷爱戴,也会使教师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教师自己也因此会成为无数孩子及其广大的家长朋友们最真诚的朋友。

班级管理中遭遇“爱情”

夏玉庚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

我所任教的高三(3)班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这个班是我从高一一手带上来的,所以基本上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情都比较了解。对于他们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一般都能较快察觉。

“答记者问”引出早恋问题

为了多渠道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率真表露心迹的热情,作为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的我在本学期班会课上设计了一个活动——“答记者问”,就是以学号为序,每节课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全过程限时三分钟。刚开始大家比较拘谨,所提问题仅仅局限在学习、班务范围以内。后来我说可以把范围扩大到生活领域,大家便渐渐放开了。然而接下来的一周却着实让我大吃一惊,学生的话题竟然清一色围绕着“男女朋友”展开。以下是部分提问的摘录:

“王烨,前几天我看见你和某女生在外面一起吃饭,请问她是不是你的女朋友?”

“陈凤,听说你和李阳是初中同学,高一时传闻你们有发展可能,不知现在可有进展?”(以上均为化名)

一周下来,我隐约觉得情况不太对劲——学生有早恋的倾向,于是下令禁止提这类问题,没想到两天后竟又故态重萌,而且愈演愈烈,让我感受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面对日趋成熟、自我意识渐强的高中生,堵不是办法,于是我决定疏导。首先要让问题充分暴露并确定其性质,因为不是所有的异性高中生交往都属于早恋。我停止了“答记者问”,以遏止这一风气。接着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在小作文里(每周两篇小作文是我校语文课的固定节目)。

一周后,我从中了解了学生关于异性交往的困惑、向往、兴奋、沮丧乃至痛苦,并依据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依程度对这种交往进行了划分。

第一阶段:朦胧向往

“不知为什么,那么多的男生我独留心他,也许是他成绩好,有能力,篮球打得棒……总之,最近老是定不下心来,我是不是开始变坏了?”

“隔壁高三的那个瘦瘦高高的男生已经好久没见他了,不知可是病了?”

进入青春期,体内不断增加的激素使他们产生了渴望接近异性的需要和愿望。这种渴望并不是错误或可耻的,它像吃饭、睡觉、出生、死亡一样普通、自然,是一个人心智发育正常的标志。

第二阶段:有所行动

“今天下午的劳动任务是拔草,我稍动了些脑筋便和她分在了一组。虽然没说什么话,但我们会时不时地看对方一眼,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这道题我已经弄懂了,但还是让他又讲了一遍,可讲了什么却没听见。”

第三阶段:频繁约会

“我现在才知道何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了能单独在一起吃饭,我们决定出去下馆子,不过最近手头有些紧张。”

若按照恋爱发展规律,第四阶段是可能有出轨行为的阶段,但这一阶段的表征没有在学生的随笔中体现。乐观地想,也许还未发展到这一阶段;稍微“杞人”一下,也许学生不愿透露。另外,有些学生所反映的情况已很不妙,由于情感上的波折,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从学生写的诗句中可见一斑:“失去了你/我像没有灵魂的躯体/沉入海底……”

课堂大讨论:爱情是什么

对于处于第一阶段的学生,关键是要让其了解相关的生理知识,正视自己,调整好心态——渴望异性是正常的,学会与异性交往是必需的,但言行必须是坦然的。

对于处在第二、三阶段的学生需要花点时间让他们知道他们已是一个成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倘若扛不起“责任”这个重担,还是不要尝试的好。当然不能说教,要让学生自己确立这个意识。

人们之所以要去尝试,多半是因为未知和好奇。让他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情就要好办得多。花季年岁,爱情是什么,学生有自己的答案,鼓励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为此,我组织了一次课堂大讨论“爱情是什么”,提前一个星期布置论题,要求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储备和体验进行准备,另一部分学生回去采访开明的长辈。以下是这次大讨论的部分摘录:

刘军:“我看过《少年维特的烦恼》,我觉得爱情是维特看见绿蒂时的脸红心跳;是思念绿蒂时的辗转反侧;是求而不得的绝望。”

蒋丽:“我觉得语文课本中也能找到爱情:刘兰芝与府吏的蒲苇磐石不分离是爱情;秦观笔下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是爱情;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爱情;《卫风 氓》中女主人公的刚毅决绝更是对爱情的捍卫。”(掌声)

李璐:“我问过父母和一些长辈,他们的回答和刚才大家的回答不太一样。他们先是问‘小孩子家,问这个干啥。经我解释他们才肯回答。我妈说,她们那时不谈什么爱情,成分般配,谈得来,然后就办事了。”

蒲燕芳:“我姐姐结婚两年了,她说爱情是一个过程,开篇一般都是‘琴棋诗画书酒花,如果发展得顺利,慢慢地就会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

……

学生们有的认同以上看法,有的则不置可否,于是我顺势布置了一道作文题:“花季,我们扛不起爱情”,准备时间,一个星期。

尾 声

经过两周的交流、讨论,学生们在思想上有了触动,在行动上有了改观。他们写道:

“心里的一团麻总算理出一个头绪了。”

“虽然对于‘什么是爱情我还没有得到一个令自己完全信服的答案,但是到目前为止,有一点我是肯定的,这朵花不应该现在开。”

此后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课堂上再也没有昏昏欲睡的现象了。可见,对学生早恋的问题,班主任只有正视它,才有可能解决好。不过,经过两周的讨论,学生虽然对“什么是爱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所有过程除了采访长辈外都是再近乎于学术研究的探讨氛围中完成的,因此,效果是否真如学生们随笔中所说的那样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让学生享受自我管理的过程

李红权

湖南省株洲市第四中学

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享受自我管理的过程。我告诉学生,自我管理有“管好个人、管理‘我的团队、管理‘我们的社会”三个层面,要达到“做自己的主人,做班级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三种境界。我要求学生学讲并领会三句话。

第一句话:“我来负责”。美国西点军校的学员在回答长官问话时,永远只能是三种答案——“是,长官!”“我的责任,长官!”“没有理由,长官!”我和学生讲:敢负责,是做一个有担当、有胸怀的人的起点;负责的人更有成就感。我还和学生读台湾著名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的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使学生明白:我最后一个离开,有责任关好电器、水龙头、门窗;看到地上废纸,我有责任捡起;教室有他人,我有责任讲话不高声;车上有人站着,我有责任让个座位……“我在场,我知道,我就负责。”

第二句话:“我来评价”。在传统看法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评价学生是老师的管理手段之一。我认为,根据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学生同时也应该是评价者,因为“对被评价者的现状、发展特征及发展水平的描述和认定,必须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认可的”。我班的课前演讲由学生演讲、学生点评,下次由点评者演讲;我们的竞赛活动,评委是学生,颁奖辞由评委撰写;学生的成长档案评语和期末评语,组长组织全组评定,学生自己誊写。学生评学生更细致,更能关注个体的差异,避免了老师的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种眼光、“一言堂”。学生评的过程,就是品味的过程、反思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他们在衡量别人时,也在心底衡量自己;他们批评不良之时会警诫自己;他们在赞美同学时往往也鞭策了自己。我们还可推而广之,培养学生“班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话:“我有建议”。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参与是一种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担任班团干部,制定班级公约时,已经参与了班级建设;在日常管理中,鼓励学生提建议,作出行动规划,甚至担纲主持,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参与管理。去年高三有学生提出搞一个成人仪式,我觉得有意义,就要他们写出活动计划,征求大众意见,并考虑高三时间宝贵的情况,精简活动程序。他们设计了“成人门”,人人发表成年感言,表演了小品节目,最后在“成功,成长,成才”的四中校歌声中,完成整个典礼,隆重热烈。本期新高一开学不久,我班学生提出搞一个英语兴趣小组,我非常支持,并建议他向全年级倡议,在老师的支持下,这个英语小组举办了全校性的“英语小品”“英语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我教的班先后出现两任校长助理团团长,他们的建议已经超越班级,深入到了学校管理的层面,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也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概而言之,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在承认学生作为“人” 的价值的前提下,懂得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让我们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自己,学会负责,学会关心,享受自我管理的过程,体验自己作为正在成长的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七个不等式

丁家富

山东省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看学生的表面反应,还要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班主任的某些行为也许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客观地存在着不良后果,不公正行为的危害尤其严重,其背后隐藏着不健康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合法不等于合情。班主任常常会用各种“制度”“细则”来规范学生,要求他们绝对地“听话”“服从”。从自习到课间,从教室到宿舍,从学校到家庭,从学习到做人,规定可以说滴水不漏,短期内效果也不错,但有时,往往会搞得自己很被动。比如,规定午休时不准吃东西,但是有个很调皮的学生偏偏在午休时吃药。这种时候班主任就很难处理。按规定,不能吃;按情理,不仅能吃,而且还应该得到班主任的照顾。所以,规定、制度不一定越多越好、越细越好,关键还是要有理有据、合情合法。不然,学生真要和班主任理论起来,局面就不好收拾了。因此,我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作可以被灌注的“罐子”,强行要求他们“服从”,而要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品德动机和行为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郁闷心理或抵触情绪,这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害,还很有可能让我们教育者遭遇尴尬而处于被动地位。

发火不等于威严。由于个人性格原因,班主任有时会在班里大发雷霆,声音提上去了,阵势提上去了,威严却降下来了。真正的威严是靠严格的以身作则树立起来的,要有正气,有正义感,要有让学生尊重甚至敬畏的人格,要有爱憎分明、敢说敢做的态度,要有为学生甘于俯身的气度。在批评时要抓住“这件事”的本身来谈,不可翻老账,或是将小事扩大,要表现的有同情之心,体贴之情。说到底,班主任的威严不是让学生怕,而是让学生敬。如果学生真怕了你,也就真的会“敬而远之”了。

创新不等于进步。受潮流的影响,有些班主任喜欢在班里搞一些创新。参考了很多成功班主任的经验,查看了很多刊物上的做法,甚至还结合本班的特点作了再加工,于是,大张旗鼓的创新活动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如给同桌写一封信;给异性提一个建议;为“奥运祝福一句话”;假如我落榜了;和特困生一起幸福……一连串的活动新颖别致,学生兴趣大增,班里气氛空前高涨,但是,这能算是进步吗?算多大的进步?促进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带动了什么?红红火火之后,留下的一片空虚值得反思。如果忽略了本班学生的基本特点,忽略了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忽略了以学习为根本的出发点,创新就会显得很苍白。所以,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实实在在地搞好基本教学,不折不扣地走强化落实的路子。否则,很容易走上华而不实的虚无之路。

谈话不等于谈心。我们经常看到,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或走廊上与学生谈话。尽管班主任心平气和、苦口婆心,毫无咄咄逼人之势,但效果却不甚理想;也有教师动辄火冒三丈,当众训斥、批评、威慑学生,效果更差。为什么出力不讨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呢?究其原因,和学生谈话,不是班主任一味地灌输和说教,也不是高高地凌驾于学生之上去压制,而是应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其性格特点,有事则谈,无事则免,重要的事专门谈,一般问题随机谈,心理问题静下来谈,生活问题关切地谈,学习问题严谨地谈,纪律问题严肃地谈,琐碎小事及时谈,思想压力频繁地谈……需要注意的是,谈话不是训话,谈话也不是个人演讲,而是将“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变成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使谈话成为心与心的交流。

小事不等于闲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做班主任的,必须慎之又慎。细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条件,可是,学生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常常会被我们视而不见或当作无关紧要的闲事而忽略。殊不知闲事不闲,小事不小,它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对于班主任来说哪怕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是一次良好的教育契机,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切不可忽视。因此,班主任要不厌其烦,细心观察,以静观动,动静结合,及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均了然于心,以期工作“有的放矢”。

激情不等于效果。年轻气盛的班主任,往往激情满怀,对未来、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都信心百倍,以为靠自身的激情自能干出一番成绩。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而往往是自己激情十足,学生却麻木不仁;自己摇旗呐喊,学生却无动于衷;自己在班会上大谈特谈,口号喊了不少,计划定了不少,可是学生那里却不声不响,致使自己很“受伤”,甚至大失所望。单方面的冲动式的做法往往效果不佳,班主任的激情有时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能够从两个角度考虑,既保持自己的激情,又照顾到学生的需要;既调动自己,又激发学生;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找到符合学生需求的共鸣点,如此一来,教师振臂一呼的效果就会明显得多了,年轻的优势就会凸现。

公开不等于公正。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每一个班级中,学生成绩难免参差不齐,性格、品行因人而异,而忽视、疏远后进生,这是不少班主任的通病,最起码,在学生眼里,一些班主任是这样的。如有些班主任利用手中之权,把优等生安排在教室的“黄金地段”,而把后进生安排在偏、后、角的“三角地带”。其实,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心灵是敏感的,思维是活跃的,做事也是有主见的,哪怕是你认为微不足道甚至根本就没有留意的小事,都可能给他们留下不公正的感觉。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孩子们只要一次因不公正的侮辱而深受震撼,就会由此在一切方面看到不公正。”

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刘卫华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中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是什么呢?

确定班训,塑造积极进取的班级文化精神。班训的确立应注意以下原则:以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为基本参照,只有使班训建立在教育文化的价值追求基础上,由此确立的班级精神才是积极的;符合班级成员的发展特点,每一个班级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任务,一定的班训只有在符合班级成员发展要求的条件下,才能够为班级成员所遵循并积极地追求;适合于班级中特定的学生文化,班训要积极发挥作用,必须为学生群体所认同,亦即为学生文化所认同。一种能够在班级积极精神的塑造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班训,能够指引班级全体成员或至少大多数成员开展活动,能够激励班级全体成员或大多数成员去奋斗。它必须是班级成员们自己意志的表达,必须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班级全体成员集体“协商”的结果。如著名的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根据该班全体学生家境贫寒的特点,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精神,其班训为“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他们认为,和别的同学比吃穿、比父母,我们不行,我们的父母一无钱,二无权,但十年后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立足社会时,我们一定不比别人差。在这种精神鼓励下,尽管该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初并不是最好的,但经过努力,成绩跃进到年级的第二名,第一名是实验班级。

提供参照群体,树立班级文化精神的榜样。当今青少年文化对班级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追星现象”是青少年文化的典型表现。“追星”的根本原因是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他们把一切身上罩有光环的人物都当做自己的崇拜偶像。他们所崇拜的人物中,有现实生活中的歌星、影星、体育明星,有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有的学生还把自己的父母和同学当作崇拜的偶像……如果一个班级中积极健康的偶像崇拜占据上风时,就会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反之就会形成消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因此,班主任必须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偶像崇拜,必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参照群体。在对待学生的参照群体问题上必须注意以下原则: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特意寻找学生的参照群体,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志趣和价值观,把握好教育的启动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教育过程;培养班级内的参照群体,培养典型,树立标兵;推荐正面的参照群体,通过班会、电影电视或文艺读物,使之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组织学生评价好参照群体,使正面的参照对象深入学生心灵。

通过学生文化活动,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进入青年时代的中学生,开始热衷于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文娱活动、体育比赛、郊外踏青、假期旅游等。每当盛大的节日来临之际,学生都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清明时节,他们渴望到芳草萋萋的郊外去踏青;“五四”青年节,他们渴望开展拥抱青春的活动;元旦佳节,他们会以青年人所特有的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去迎接新年的到来……但是在一些“应试”思想严重的班主任眼里,似乎只有学业才是班级中唯一的重要活动,却认为学生自己组织一些活动是不务正业。实际上那些属于学生活动的爱好,恰恰反映了学生文化和学生文化的价值追求。因此,不少有经验的班主任都认识到:参与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是进行教育的契机。班主任发现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形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纪律观念、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在开展这些活动之后,班主任就会发现再开展其它教育活动会更加容易。其实具有学生文化色彩的活动,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还包括班级组织的活动和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文娱体育活动,也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不同活动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单项运动比赛、具有竞争色彩的表演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辩论赛、综合性的文化艺术节等,这些不仅是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对班级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充分运用“班级媒体”,形成、传播、加强班级文化精神。所谓“班级媒体”,是指在班级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果班级媒体受到班级成员积极关注,这些见诸于文字的东西,就可以更迅速地在全班范围内影响班级成员。运用班级媒体进行班级文化精神塑造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班级成员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该阶段应当让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作到畅所欲言。例如,班级日报由学生轮流编辑,展示每个学生的才华、能力,也使班主任获得了对每一个学生的了解;第二阶段是班级成员在班主任指导下获得共识的过程,该阶段班主任不再是局外指导者,而应该介入班级媒体的编辑、组织,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见解。例如,在该阶段利用班级日报组织学生对班级中的“重大”生活事件进行讨论,最后班级成员之间就会逐步形成共识。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学生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赶不走的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学生写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聪明的学生等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