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影视作品美学追求探析

2009-04-15赵玉宏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关键词:世界性

赵玉宏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影视作品的贸易与交流正在加速。高质量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影视艺术作品对于增强本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度、塑造本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美好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拟在探讨中国影视美学如何既坚持“本土性”的美学追求,又能完美结合“世界性”的美学追求,实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在中国彩视艺术中的汇融。

[关键词]影视美学;本土性;世界性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正在加速。尤其是电影电视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高质量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影视艺术作品对于增强本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度、塑造本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美好形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影视产品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世界各国都纷纷展开了以文化为武器、以影视为媒介的国际间的激烈竞争。因此,如何确立富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影视文化的主体精神,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艺术及文化经验。成为当前影视美学研究的刻不容缓的任务。我们应坚持民族文化精神和传统美学的熏陶,向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寻求滋养,建立富有民族特色的影视文化,使我们的文化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费孝通先生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愿景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一、影视美学的“本土性”追求

从根本上讲,影视美学的“本土性”问题就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问题。一方面,影视艺术越具有民族性也才具有国际性,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影视艺术民族性的沃土;另一方面,影视艺术更需要对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运用现代意识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观照与超越则是影视艺术时代性的需要。显然,这种继承性与超越性。正是构成了中华民族影视艺术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深层内蕴。影视美学的“本土性”追求旨在体现出中华民族电影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或者换句话讲就是:“用现代的艺术语言来体现最传统的中国文化”。

1影视美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张岱年先生在《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一文中指出,“民族精神乃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价值目标、共同理想、思维法则和文化规划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孕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自尊自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顾全大局、舍己为人等,这样的精神境界成为中华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极为优秀的精神品质。而这正是我们影视美学所要突出表现的,我们影视作品创作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表现中华民族精神和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创新,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电视剧《闯关东》和《李小龙传奇》是宣扬民族精神的典范。《闯关东》表现了主人公朱开山一家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深刻描写了先辈们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中华民族忠义减信、坚韧善良、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宣扬了一种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大无畏精神。随着《李小龙传奇》进军海外市场,对弘扬中华武术、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2影视美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健壮的生命力与宽厚的包容性,体现为几千年历史绵延不绝的各种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传承,体现在中国式的艺术观与美学观之中。

(1)“意境”的美学追求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对美学与艺术的境界——“意境”作了透彻的阐述,他指出:“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宗白华先生对审美的、艺术的“境界”即艺术“意境”进行了界定:“……介乎后者之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刨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高于美。”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在影视美学研究中,如何借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意境的表达还有待于深入探讨与试验。我国影视艺术界在实践中,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如谢晋导演的影片《天云山传奇》中有一个著名场面,女主人公冯晴岚在风雪弥漫中。用板车拉着病重的罗群,在冰天雪地间渐行渐远的瘦小身影……,那和苏东坡的一首诗的意境相符合:“人生到处何相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蔡楚生的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引用了李后主《虞美人》里的词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等,这些古诗的意境,推陈出新,都融入了胶卷,影片借鉴了中国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展现了具有民族特征的审美创造。

(2)“主情”的美学追求

相比于西方文化的强大的叙事文学传统,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注重“主情”的抒情传统。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对“情”的把握都极其细致、极其精妙。元明戏曲对“情”的重视以汤显祖的“因情生梦,因梦成戏”“事总为情,情生诗歌”的美学思想为代表。在艺术本质观上,梁启超也是坚定的主情主义者。他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权威,是把那霎时间便过去的情感,捉住它令它随时可以再现。…‘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的价值,就在于“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掌住了。”梁启超对艺术本质的理解继承了中国传统诗学“抒情言志”的传统。

影视美学继承了“抒情言志”的传统,在“主情”的美学追求方面,从中华文化的抒情传统中汲取滋养。我们可以从很多影视作品中清楚地辨别出“主情”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方式。从电影、电视剧到晚会节目、电视报道等等,都可以辨别出明显的“主情”倾向。例如谢晋的影片更善于以一种常态的、渴望健康生活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剧情基本上都很感人。主人公无论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还是历史大背景下虚构的小人物。都是爱国者,有着为国献身,为人生的信念和大义负重的精神。这说明影视作品的“本土化”的美学追求应该注重“主情”这一传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全球化的今天,影视美学的“主情”的美学追求传统都不应该被抛弃。

(3)“和谐”的美学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创造、艺术创造上追求“和谐统一”的美学观与艺术观,其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的理念。“和谐”是宏观的、动态的,是包含着差异、矛盾和对立冲突的,其理想状态是适度。影视美学应该借鉴以“和谐”为美这一标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创作出情景和谐统一、视觉与听觉和谐统一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

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不仅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艺术作品。

二、影视美学的“世界性”追求

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影视作品如何积极参与到全球性的影视行业激烈竞争之中?如何能够使我们的影视业在世界影视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能否创作出经得起世界性比较、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为世界各国观众所接受的影视作品。中国“本土化”文化资源本身,便极具包容性、开放性、多元性,这为它吸收异质、异域文化,迎接各种文化的挑战、冲击与影响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1跨文化审美品格的追求

中国影视美学要想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在影视作品内容的传达上应建立一种跨文化品格的美学追求。宏观上来讲,应从世界性、国际性、人类性的意义上定义一部影视作品的美学追求。跨文化品格的美学追求主要体现在一种被人类所接受的共同的“普世价值”观上,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真、善、美的追求,爱的追求等等。我们应结合世界性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对我们影视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艺术地修饰,即在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时应由简单的“硬译”变成具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转译”。影片《卧虎藏龙》就是一个在跨文化审美品格追求方面成功的案例。《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的四项大奖,使厚德载物的中国东方文化获得了空前的辉煌。这归因于影片的跨文化品格,即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上寻求一种宽容和认同。动画片《花木兰》在美国的成功也取决于跨文化品格的追求,该片将中国的传统“孝道”转译成了女儿对父亲的“爱”,更符合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易于被西方人所理解接受。从这两部电影的成功可以看出跨文化品格的美学追求对于影视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国际化的表达

国际化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表述语言与影视作品的制作技术方面。众所周知,语言是体现人类思想文化的最直观的载体。语言的表述,各民族、国家、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样式、习惯与特征。这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我们经常感到最棘手、最困难的部分。如何既尊重异域文化,又能够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固有特征,这是我们在追求国际性的表述方式方面将要长期面对的课题。在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应该采用国际通行的优良的制作方式,采用国际上的先进的影像效果设计,使其适合国外观众的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感受。

三、结语

对于影视美学而言,本土性与世界性是紧密相连的。只有立足本土,才能坦然而自信地面向世界、应对挑战;也只有开放地面向世界,才能赋予民族文化以活力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讨论影视美学的本土性问题,是以世界性的“他者”为潜在对话者的。只有这样,中国影视美学才能既维护本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又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沟通,中国影视美学才能取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世界性
《中国画写意传统的世界性研究》评介
对美术“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的思考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林俊:中国皮革业的世界性求索者
基于社会网络小世界性改进的信任感知推荐系统
田金洲:用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性难题
全球华人与中国哲学的世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