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2009-04-15闫学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会学创新能力意识

闫学君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中学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解放学生嘴巴,质疑问难,诱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新。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概括结论,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新颖的见解,甚至开展辩论,最后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来。这样,能激起学生积极探求的心理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创新意识。

二、解放学生的大脑,启发想象,激活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想象是创新的前奏,诱导学生的大胆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圆的知识”时,老师对学生说:“教师要在黑板上画一个稍大的圆,可是圆规的脚坏了,怎么办呢?”学生的眼睛直转,一会儿,一名学生从教室后面拿来了一个脸盆,说:“把脸盆扣在黑板上,沿着盆口画一圈就可以了。”老师当即表扬了他,又说:“我们学校篮球场中心圈模糊了,如果要把它画清楚了,怎么办?”马上就有学生回答,像体育老师画铅球圈那样画,教师笑着点点头,又说:“我们学校西南边要建一个圆形的水池,这个圆怎么画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都想出用绳子来画。紧接着老师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听说啊,市政府要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周围建一条圆形的环城公路。如果你是设计施工人员,这个圆怎么画呢?”过一会儿,一名学生说:“我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放一台无线电发报 机,在城市的边缘放一辆坦克,发报机不断地给坦克发信号,开坦克的人根据信号的强弱开动坦克,画一个圆。”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遇到河流、建筑物怎么办?……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一名学生举手了,说我先找一张城市交通地图,用圆规在上面画一个圆,凡是圆上碰到的建筑物都写上“拆”,碰到河流就架桥,这样就行了。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范例。让我们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思维的骏马在广阔的天

空中自由驰骋,不仅可以使问题圆满解决,而且会“灵犀骤通”,结出创造思维的奇花异果来。

三、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圆台的体积公式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是草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迷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杨莓(羊没)。这时老师就都猜到了。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棱柱、棱锥、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台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四、猜想——验证的方法是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主要和段

数学方法理论倡导者波利亚曾说:“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为解决问题获得时间,能获得发现规律的机会,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创新。

例如:(1)计算(3×5)2与32×52,比较它们的结果是否相等?

(2)由于(3×5)2=152=225;32×52=9×25=225,所以(3×5)2=32×52

(3)再计算并比较下列各式的结果是否相等[2×(-3)]2与22×(-3)2;[(-0.5)×(-4)]2与(-0.5)2×(-4)2。

(4)从上面算式中,猜想(ab)3与a3b3是否相等?因此计算两数积的乘方有什么法则?

从以上的方式可以看出:第一步,实验;第二步,观察;第三步,猜测;第四步,推断;第五步,通过实验、观察,猜测出结果为(ab)n=anbn,从而启发了解题思路,合理的猜测再以严谨的验证可以营造创新氛围,使学生至始至终体现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五、利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迁移是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公式,法则去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正迁移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新知识。

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高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会学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如何利用“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会学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