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生死朗读》中汉娜之死

2009-04-15郝莲欣刘丽霞

电影文学 2009年23期
关键词:汉娜迈克

郝莲欣 刘丽霞

由第8l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生死朗读》改编自德国当代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长篇小说。小说《生死朗读》出版于1995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德语书。改编的电影同样毫不逊色,由凯特·温丝莱特饰演汉娜,大卫·克劳斯饰演少年迈克,拉尔夫·费因斯饰演中年迈克。

故事开始交代的时间是1995年,由中年迈克从1958年自己15岁那年开始追忆,他在一次从学校回家的途中突然生病,美丽的电车售票员汉娜·史密茨帮助了他。迈克康复以后找到汉娜,两人立刻开始了一段充满激情的秘密爱情之旅。汉娜比迈克大2l岁,总是称他“kid”(小家伙)。两人约会的地方总是在汉娜的小公寓,迈克善于朗读文学作品,汉娜则热衷聆听。这样持续了大约一个暑假,一天汉娜忽然离去,杳无音信,这段秘密恋情戛然而止。迈克再一次见到汉娜是8年后在一个起诉“二战战犯”的法庭上,这时的迈克已经是法学院的高材生,而汉娜却坐在了被告席上。对汉娜的审判引发了迈克许多思考,他开始重新审视包括自己在内的德国年青一代对待父辈历史的心态。他内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对汉娜的好感和她的隐秘往事的震惊,对他们两人曾经相恋的回忆向往和对汉娜在法庭上的愚钝冷漠的厌恶。后来他意识到汉娜一直是个文盲,他或许出于对汉娜的理解尊重,或许是认为她罪有应得,最终替汉娜保守了这个秘密。这段隐秘的往事却并未因汉娜的入狱而就此结束。在汉娜入狱8年以后,迈克录下一本又一本自己朗读的书,寄给狱中的汉娜。汉娜终于鼓起勇气开始了艰难的自学。后来汉娜用自学的歪歪扭扭的字体给迈克写过很多信,但迈克都没有回复,也没有打过电话或探视汉娜。在汉娜服刑多年出狱之前,两人第一次见了面,迈克为汉娜的生活做好了安排。但是汉娜在出狱前自杀了,托付迈克把她攒下的7000马克转交给集中营的幸存者伊莱娜。故事在汉娜死后10年由迈克向自己的女儿的讲述中结束。

《生死朗读》讲述了一个15岁少年与一个36岁妇女的爱情故事,目的并不在于渲染一种抓人眼球的畸形关系。《生死朗读》也不是关于纳粹或者屠犹的,而是关于那段黑暗历史的人文反思,是对知识本身的思考。它是关于战后一代和战争一代之间关系的处理,关于罪责的承担。它关注的是道德问题、紧张和矛盾冲突。迈克与汉娜的爱情,应该是创造思想的一个契机、一个特殊的支点。以爱情的方式沟通两代人的情感,去触摸那段特殊的历史,并因爱而具体和强化对罪行参与者的感受,了解常人在非常态下的心理与人性的扭曲和无奈,这要比实实在在的父子、母子关系好得多。它可以避免因血缘和亲情带来的固有的偏颇,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也因此具有普遍意义。

汉娜这个出乎我们对纳粹战犯想象的神秘女人身上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她的死让人有种猝不及防的心碎,一种难以名状的凄凉?她到底是善是恶?我们该对她同情怜悯还是憎恨?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善良的汉娜

电影开头我们认识的汉娜是善良的,她帮助素不相识的发病的迈克,送他回家。到她与迈克相爱后,他们共同度过的幸福时光,都表明她和所有人一样,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她听迈克读书的时候,开心的故事让她大笑。他们一起骑车出游,汉娜在教堂听到圣歌时静静地流下眼泪。她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乘客的一致好评,得到提拔,虽然她又一次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选择离开,但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她是一个好人。在法庭的审判过程中我们通过指控人得知在集中营里,对那些体弱多病的人,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予照顾,虽然最后不得不送他们走,但是至少让他们在死前少受些痛苦。

二、汉娜和迈克的感情

很多人把汉娜和迈克的感情定位为畸恋,然而抛开传统的道德标线,理性地对此加以分析,我们发现:作为文盲的汉娜,虽然生理年龄有36岁,实际的心理年龄还是未成年人,有着她的率真。两人的感情是纯洁的。

影片中汉娜对迈克说:“你很擅长朗读。”迈克说:“我什么都不擅长。”然而正是汉娜的鼓励,迈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好。和汉娜一起出游被人误认为母子,迈克勇敢地当着饭店老板的面亲吻汉娜,那种得意自豪的眼神和笑容足以让任何女人感到满足。到后来汉娜不辞而别,世事变迁。虽然两人分开了,但不变的是彼此永恒的思念。迈克的生活始终逃不出汉娜对他的影响。在试图忘记汉娜的时候,他的生活变得麻木,失去了乐趣。迈克离婚其实还是因为忘不了汉娜,不能向第二个人敞开心扉。终究迈克和汉娜的生活通过朗读又纠结在了一起。其实,正是迈克一盘盘的朗读磁带支撑着汉娜度过了孤苦的时光,迈克也因为有了汉娜这个倾听者而能对历史和现实,对自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或许说明为什么迈克不肯给汉娜回信,他不愿面对汉娜识字的现实,这意味着汉娜不再需要他的朗读,只有不回信,他才可以永远朗读下去。

汉娜最终自杀,是对寻求理解的绝望。多年后的迈克面对汉娜,没有给她一个期望的拥抱,连握手都没有。相反迈克质问她这些年明白了吗,她说:“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做过什么,也就没有人有权利要求我解释说明。但是,那些死去的人却可以这样做。”她的自杀是对死人的忏悔、对活人的抗议。只是汉娜并没有理解迈克对她刻骨铭心的爱,她死为的是让迈克明白自己早就明白了自己的罪行,只有死才能避免自己不被爱的“事实”。这让我们不禁想到《复活》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她也是最终失去了爱人的理解后选择卧轨结束自己生命的。不过幸运的是迈克终于理解了汉娜,将汉娜留给犹太幸存者的钱捐给了“犹太反盲联盟”,是对汉娜最后的理解,也是赋予了“文明”一种真正的价值。迈克终于能够面对两人纠结的感情,向女儿敞开心扉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可惜这已经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

三、无知的汉娜

汉娜知道愚昧是一种耻辱,她对愚昧有一种本能的抗争,不识字可能不是她的错,但是为了掩饰自己是个文盲而当了集中营的看守,结果在那场她并不理解的战争中犯下了杀人罪,因社会的疯狂而跌进了泥潭。这又是谁的错呢?她并不清楚自己所处的时代,仅仅认为那是一份工作。汉娜执行任务时认真到丧尽天良的地步,却从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的动机。甚至战争结束多年后,在法庭审判时,她仍然不知道当时该怎么做,她满脸疑惑地问审判长:“要是您的话,您会怎么做呢?”而这时,她才似乎知道,怎么做都是错误的,“那么,我要是……没有……如果我没有在西门子公司报名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意义的问题,和传统的提问角度不同,这里是施害者反问审判者,问题的提出就是为了引发我们的思考。汉娜提问时认真却又迷惑无措的表情。法官的搪塞勉强,其他在场的人从法庭听众到陪审员、记录员,个个表情麻木。这样的追问正是体现了影片对战后一

代如何面对屠犹的事实的深刻思考。每个人都应该自问:假如我在当时,我会怎么做?我能怎么做?

我们看到多数人不是出于信念参与什么,而是被天性中的自我动机引导,而罪恶的政权对之加以利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有战争参与者都是杀人狂都是性恶之人吗?影片借老教授之口告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那些被告人,你将找不出任何一个真的认为他当时可以杀人的人。”因此,往往会是偶然因素,比如一个人生逢何时,决定了他是否有罪或该当何罪。

四、汉娜的自尊心

汉娜到底因为什么原因不识字,我们不得而知,但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知识。在集中营,她喜欢听小女孩朗读故事。后来偶然遇到迈克,开始对迈克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当她听迈克说生病无事可做,连看书都觉得无聊时,她才让迈克走进了她的生活。到后来发现迈克擅长朗读,她对迈克从单纯的情欲转变成真正的爱情,对迈克的爱等同于对知识的渴求。

为了掩饰自己是个文盲,汉娜宁肯被判终身监禁,可见她把自己的个人尊严看得比人身自由更加宝贵。她的自尊是她一直固守的东西,为了这个秘密,战争时她在西门子有机会得到提升,但她放弃了,去当了集中营看守。战后她干过具体什么工作,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断,她千的工作都是体力劳动,每次都是因为干得好,有了升职的机会,她都不得不放弃了。审判法庭上,为了保持在自己爱人面前的尊严,她说:“没必要了,是我写的报告。”这时只有迈克一个人知道这个秘密,他可以帮汉娜澄清事实,但一方面出于不愿暴露自己和汉娜情史的私心,一方面出于对汉娜所作所为的不能原谅,迈克最终选择了保持沉默。汉娜在审判法庭上的供认不讳,坦诚的态度和其他几个被告遮掩事实、推卸责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中有这样一段伏笔,文学老师说:“保密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你可以看到剧中角色的所有想法均因多种原因由持某种特定信息的人们所决定。这些原因一些是荒诞的。一些是高尚的。但他们已决定不去揭秘。”

汉娜沉醉于朗读,却没有想过自己去争取,迈克寄给她的朗读带她听了四年后才终于鼓足勇气去监狱图书室借出《带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a Little Dog),磁带和书一字一字地对照着,她用笔圈出了书页上的每一个“the”,又惊又喜地反复朗读着她认的第一个字。这是语言和文字的魔力。这种魔力让汉娜付出了巨大代价。自学的艰辛电影上没有详述,但是从快速切换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学会写字的兴奋,给迈克写信时的认真。但迈克拒绝回信让汉娜感到无比的失落。学会认字后,她开始阅读有关集中营的书籍,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她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罪孽的深重。临出狱前和迈克的会面粉碎了她多年来的坚守,迈克给了她物质上的资助,但并没有心灵上的理解和支持,这是高贵的汉娜最后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汉娜的死是文明对愚昧的胜利,是精神的复活。她因了解了自己的愚昧而不肯原谅自己,也因了解了世人的麻木而不能原谅世人。她用死固守了自己灵魂上的进步。为了不再被愚弄,她拒绝回到她并不了解的现实。“朗读”——是文明的代指,是进步的代指,它令汉娜精神得到新生,也使汉娜肉体走向死亡。或许这就是《生死朗读》的题旨。因此,汉娜的死决非一般意义上的忏悔,是对现实的失望与恐惧,更是灵魂的提升。汉娜的死是对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种种灾难、战后的种种思索的一个了结。这让人不由想起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的《墓外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旧世界已经结束,新世界正在开始,我看了曙光的反照,却看不到太阳的升起了。我所能做的就是坐在我的墓旁,然后,手持着十字架,勇敢地走下去,走向永恒。”

猜你喜欢

汉娜迈克
嗨,迈克
汉娜的惊喜
迈克和宝宝
迈克和宝宝
吹牛大王迈克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少女汉娜的生死抉择
《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