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预设对听力测试和教学的启示

2009-04-15

关键词:听力理解

李 杨

摘要:预设是语言交际中语句未直接表达出来的语言及语言背景知识。学生掌握了语用预设知识,将有助于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听力内容;教师将听力知识贯穿于听力教学过程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关键词:语用预设 听力测试 听力理解

1 预设概述

“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亦称“前提”,“先设”,“前设”,常常被定义为发话这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话语(utterance)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或“说话者或写作者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德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首先提出“预设”的概念。它最初只属于哲学讨论的范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弗雷格认为,命题都存在着“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即充当命题主项的“简单或者复合的专有名词都必须具有指称现象”。20世纪50年代,英国哲学家斯特劳森进一步发展了弗雷格的这一思想,将这种现象看作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推理关系。他指出,自然语句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包括否定式)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预设),该预设可表现为另一个语句。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语言学家意识到,预设是一种语用现象,而非单纯的语义现象。预设是一种语用推理(pragmatic inference),和句子的实际语言结构有密切关系。我们不能狭义的将其视为语义范畴,因为预设依赖语境而存在,和交际者有关,不单是句子本身的一种属性。预设就是指说话者用来假设会话参与者共有的知识,是“交际过程中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或命题。”因此,理解语句的预设关系是理解语句的含义和成功交际的关键。听力理解是一种特殊的交际形式。听力理解的过程也是一种交际过程,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预设。理解和分析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预设,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 语用预设与听力测试

预设(presupposition)是指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话语的适宜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是一种语用现象,因为预设不但与语境有关,而且语发话者有关。发话者的思想意图和态度是深层隐含的,而话语是表层有形的,一段听力理解的内容,和实际会话过程一样,是将隐含的无形意图用话语有形的形式表达出来。

每一段听力理解都是一个发展框架,这个框架式发话者根据预设而建立起来的,当然这个预设将他的信息以隐含的方式表达为预设命题,再用话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一段听力理解是一个形式单位,也是一个语义单位。听力理解不能只抓住一句话或几个词,而是要找出语义单位,把几个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求得一个完整的意义理解。同时在理解过程中,要加上猜测和推理,寻求发话人对有关成分的意图和态度,这样就可以深入到出题人的预设命题中,较准确地提为其言外之意了。

例如:

W:Mary, would you join me for dinner tonight?

M:You treated me last weekend. Now, its my turn. Shall we try something Italian?

Q: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2003年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第2题)

在例子中,讲话者预设了“有一个叫Mary的人存在,发话者要邀请她吃晚饭”。这些预设信息都是从发话者发出的。听到Mary的回答可以预设他们不是第一次一起用餐。获得对话信息后可进一步推断,如“他们将要一起吃饭、他们中的一个人要付钱。”这样,就可以很轻易的从

A.They are both anxious to try Italian food.

B.They are likely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C.The man will treat the woman to dinner tonight.

D.The woman refused to have dinner with the man.

中选出正确的选项。

另外,运用预设我们也可以进行反向推测。听力对话部分的测试通常都是有三部分构成,其中选项的设定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的。对话双方在对话中有着一定量的共有知识,也就是说对话中存在着普通的预设关系。而对话本身又是正确答案的前提条件,所以正确答案本身也必然预设出一定量的对话信息。正确答案以外的选项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也必须与正确选项有相似之处,共同拥有部分信息,而这些信息之间及其与对话之间又构成新的预设关系。换言之,根据给定的选项预设信息,可以在听录音之前构建听力框架,推测所提问的信息,进一步锁定正确答案的范围和方向。仍以2003年1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第2题为例:

A.They are both anxious to try Italian food.

B.They are likely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C.The man will treat the woman to dinner tonight.

D.The woman refused to have dinner with the man.

分析:A,B,C预设了“将要发生用餐事件”。其中的将来时态这一结构预设了他们还没用餐,而“have dinner, try Italian food, treat the woman to dinner”等词汇预设了用餐时谈话的主题。

A,B,C,D 四个命题预设了对话的焦点为“男方和女方是否将要一起用餐”。其中 D 选项中的“refused to have dinner”预设了双方不一起用餐。不难发现:A,B,C,D 四个命题之间存在以下关系:C选项和B选项所描述的情况是相同的,即假如C选项是真的(男士请女士吃饭),那么B选项也是对的(男士和女士共用晚餐),在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以排除C选项。而B选项和D选项所表达的信息意思刚好完全相反,由此推断, B或D选项中有一个为真命题即正确答案。若B为真,则B 蕴涵出命题:The woman will treat the man to dinner tonight. (这正好是录音中出现的信息。)或 “The man and woman will go Dutch.”

3 语用预设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能力培养并不是单单依靠耳朵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大脑的配合,即要有相当的语言推理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讲授一些常出现的预设类型,并结合听力材料中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一些特定的词语和结构的预设敏感度,增强学生自身的语言推理能力。Gorge Yule认为潜在的预设可分为六种:存在预设、事实预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非事实性预设和反事实预设。其中,非事实性预设和反事实预设,这是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实际考试中,这一类型的题目,失分的同学十有八九,原因就是对相应预设知识的缺乏,造成了这种听力中的非语言障碍。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先对这两种预设类型稍做理论讲解,再通过听力材料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来加以分析,由一般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加深记忆。预设与大量具体的词语、短语和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总结、分析和归类,将各种与不同预设类型相关的词语、短语和结构加以细化和深化,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不仅知道预设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听力练习中去,培养他们的语言推理能力,并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试图用语用预设来探讨如何改善学生的听力水平,其中在预设和语境方面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不断钻研业务,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英语水平外,还应加强听力教学,在学生传统听力理解模式(语法和语义)基础上,大力提倡学生运用语用预设和语境的听力理解模式来获得听力语篇中的大量信息,推导出语篇中的隐含,以正确理解语篇的含义和说话者的意图及态度。

参考文献:

[1]Lyons,John.语义学引论[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77.

[3]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外国语.2000.(3).

猜你喜欢

听力理解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以听力理解和视译为例浅析缺乏言外知识对口译的影响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
高职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调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