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目标:二○一一年实现振兴

2009-04-15

经济视角 2009年3期
关键词:吉林吉林省工业

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面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振兴步伐?人大代表、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在全国“两会”期间,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吉林要在2011年实现振兴目标。

记者:吉林省连续多年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了明显增强。请问王书记这几年吉林省在体制机制方面解决了哪些难题?

王珉:中央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吉林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投资拉动主战略,全力抓好国企改革、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县域突破、服务业跨越发展和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等重点工作,着力破解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进行国企改革攻坚。国有经济比重过高、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企业债务包袱重、活力不足,是制约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症结所在。要加快实现全面振兴,首先要卸掉包袱,轻装前进。2005年一年,我们就完成了列入计划的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现在全省3366户工业及非工业领域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改制的总体效果很好,不仅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国有资本控制力明显增强,而且为扩大投资、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工作打开了空间。

比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老工业基地发展相对较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这几年我们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年投资规模由2003年的969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600亿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事关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一大批有市场需求、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重大产业项目。去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吉林省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效益出现下滑,但是由于有了这些重大项目支撑和拉动,使得我们仍保持了较快增长。

再比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老工业基地发展动力不足、机制不活的关键问题,也是就业压力大、群众收入低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我们创业的文化、发展的文化、奋斗的文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地去发展、去奋斗的文化氛围非常不够。这是吉林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产物,反过来也严重制约着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的破解。2007年我们开始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培育创业文化,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发展环境,激发全省人民创业的热情、发展的干劲,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两年来,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实缴税金等保持了30%以上增长,发展速度相当快。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经济在总量、结构、后劲和活力等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突破,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们已经摆脱了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初步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去年,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吉林省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国前3位。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吉林省正处在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积蓄能量的爬坡关口、快速发展的启动阶段,在推进发展振兴进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下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扎实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此次全国“两会”精神,把吉林的工作做得更好。

记者:您怎么看待当前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对吉林而言,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有哪些?今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

王珉: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加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必胜信心,对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个时期,只有落得比别人慢、跌得比别人浅、起得比别人快,才能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赢得先机,争得主动。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性,更要从变化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增强战胜困难、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对吉林而言,我们的有利因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吉林省加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这几年我们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具备了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保持较快发展的基础。二是吉林省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吉林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存在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三是这场危机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的一些产业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国内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为我们招商引资、承接转移乃至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我们有良好的工作基础和组织保障。通过几年振兴发展的实践,目前全省工作思路清晰,上下认识一致,形成了比较好的工作氛围,也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这为我们下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为应对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措施是我们最难得、最重要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和切实把握好这些有利条件和因素,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措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各项工作。今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前两个月的情况看,我们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都保持了较高的增幅,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当前,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十分重要。如果说过去几年我们狠抓投资是为了“补课”,那么现在我们继续加大投资,则是新形势下“保增长”的关键之举。现在,各地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气魄之大、动作之快,超乎寻常,形成了竞相追赶的态势。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和宏观调控政策的演变轨迹来看,一个集中投入期后,必将出现新一轮经济增长。错过这一轮投资机遇,就会在下一轮发展中陷入被动。

我们要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准确把握国家的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立足吉林省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富民、资源和环境为重点的六大板块项目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既能扩大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既能控制规模、又能在短期见效,是目前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佳选择。我们要加速实施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电力、民生、生态环保和城市公共设施等八大工程,把多年想办但没有能力办的事情办好。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的工作必须把握好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原则。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将如何把握机遇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王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首要的是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国家出台了钢铁、汽车、石化、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而吉林省的支柱优势产业基本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对我们来讲是难得的机遇。目前,我们正抓紧制订实施吉林省的“产业跃升计划”。产业发展的重点,一个是要加大对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等支柱优势产业的改造力度,加快技术进步和装备改善,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特别要加大对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形成和扩大产业优势。一个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工程等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一批高端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同时,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要把发展旅游业突出出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吉林省又一个支柱产业。要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推动所有制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着力改善城乡、地区结构,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今年,我们还要启动100个小城镇建设,在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着力改善镇容镇貌,完善教育、卫生、养老、商贸等基础设施。

记者:经常听到很多干部评价您,是一位既务实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主政吉林4年多来,为吉林省的发展理念及干部作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几年您给吉林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王珉:我倒觉得吉林带给我的变化更多。有幸亲身经历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并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我的阅历、能力、作风乃至工作的方式方法等都是一种极大的丰富、锻炼和提高,这个历程也注定是自己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一定要说我给吉林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一种“速度”意识吧。我到吉林的第一次施政演说中,就提出要让吉林变“快走”为“快跑”,我记得这在当时引起普遍的关注。为了变“快走”为“快跑”,我首先是从破解体制机制矛盾入手,因为这是制约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当时我提出必须在一年内基本完成816家省属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使国企迅速变“包袱”为吉林快跑的动力。以前,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一直在15%左右徘徊,我认为太低了,应该增长40%以上。这也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我们经过努力也做到了。此后,在推动工业提速增效、县域突破、服务业跨越发展、民营经济腾飞等等重点工作中,我也都处处强调争分夺秒,强调速度的意识、时间的意识。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实现了较快增长,也就是你前面提到的“吉林速度”。现在看,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吉林人对快速发展可以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显得更加自信了,这对于我们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您能否谈一下吉林未来发展的总体设想?

王珉:2007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更高起点上实施科教兴省、开放带动、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强基础、调结构、增效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特色城镇化,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构建和谐吉林。总的奋斗目标就是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到2011年使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00亿元和1200亿元,使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振兴;到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责任编辑:云馨)

猜你喜欢

吉林吉林省工业
奔跑的小浪花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吉林冬季之旅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吉林出版集团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