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的魅力

2009-04-13袁秀兰

黄河 2009年2期
关键词:张家村民

袁秀兰

他出生在这片土地上,所以他具有北方农民的质朴和憨厚;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以他有对家乡无比热爱的火热情怀。他中等身材,充满智慧亮光的眼睛炯炯有神。他23岁就出任村发煤站站长,一干就是15年,为发展集体经济做出了贡献。2005年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为全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任劳任怨呕心沥血。他就是山西省人大代表、左云县上张家坟村党支部书记左国斌。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曾是一支激起无数共产党员为理想奋斗的号角,震撼过无数革命先驱者的心扉。

左国斌也有他的“号角”,那就是:人活着最主要的是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亲人们,要对得起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对得起家乡父老,自己的生命才会无怨无悔。“对得起”,是这位北方汉子掏心窝的话,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既然人活着不能轰轰烈烈,叱咤风云,成为一代伟人,那么就默默无闻,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地充当一棵小树,一株小草吧!

左国斌2005年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一登台亮相,他便显示出大将风度。短短几年间,他以对家乡火一般的热情,对父老乡亲真挚的情谊,带领上张家坟村群众,保持了全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人生的经历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纵观左国斌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可以看出,他以自己人格的魅力,书写了自己充实绚丽的人生。

顺着蜿蜒的水泥路来到上张家坟村,只见两边绿色满山坡;沟底柏油路干净漂亮;殿堂雄伟华丽,楼亭长廊随山起伏,雕梁画柱到处可见。古色古香的氛围中,特别抢眼的是现代化的通讯塔、地面卫星装置、宽敞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的村民住宅楼,这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看着这如诗如画的村庄,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两山夹一沟、满沟乱石头、耕地坡上挂、十年九不收的穷山沟呢

上张家坟村共有102户、260多口人,人均纯收入20多年来持续稳定在6000元以上,集体固定资产达6280万元。1984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万里、杨成武等在上张家坟村视察时,赞誉该村为“塞上明珠”。1995年该村成为亿元村,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建设示范点”;1999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同年,还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省级文明村”,被山西省委命名为“全省小康第一家”。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左升同志,连任全国六、七、八届人大代表,同时获得“全国劳模”、“山西省特等劳模”等荣誉。2003年上张家坟村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精神文明村”。上张家坟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

上张家坟村位于左云县城东南20公里处,这里沟壑纵横、群山起伏,天气寒冷少雨。1978年以前,人均纯收入仅五六十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进这条小山沟之后,全村人在党支部书记左升的带领下,一方面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立高灌站,科学种田;另一方面,发展多种经营,兴办起小煤窑。短短几年,该村的经济开始腾飞,人均纯收入突破千元大关,1983年又上升为2000元,到1984年,人均纯收入再次翻番,一跃成为5500元。上张家坟村率先富了起来,并成为全省第一小康村。1984年,他们又乘势而上,大胆提出了建设村办铁路的设想。1986年元旦当第一列火车鸣着高亢的汽笛驶入山沟时,整个山沟沸腾了,是上张家坟村历史上的又一个奇迹,从此上张家坟村的煤炭企业形成了产运销一条龙的格局,由传统农业到多种经营并存,适时调整了产业结钩。为上张家坟村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左国斌,以过人的魄力,续写着新世纪上张家坟腾飞的奇迹。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到2008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总收入4250万元,实现利税73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集体资产总额1.3亿元,固定资产达6700多万元。村里还投资3000万元,对现有的一座煤矿进行了技改扩建,使原煤产量达到30万吨;投资3600万元,兴建了净产90万吨以上的标准化矿井一座;投资96万元,对村办煤矿发运站进行了扩建,成为大同市定点出口煤基地之一;兴建了活性碳厂一座,年产量达到了1000吨。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是左国斌工作的一大特点。多年的走南闯北,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知难而进的信心。左鸦公路的建成通车,就是最好的说明。左云通往大同矿务局一带的主要运煤线路,由于年久失修,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面对这种局面,左国斌大胆设想,集资修建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公路。经过努力,投资6000万元的左鸦公路于2004动工兴建,2007年投入使用,其间左国斌付出过多少心血和汗水,只有他本人,他这个董事长自己知道。

做事认真细心是左国斌又一大优点。当会计的那几年,他总是认真填制记账凭证、会计报表、抵扣的发票和所付的清单,他排除万难把会计工作做好。每天面对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账务工作,他总是加班加点地干。站在河边不湿鞋,他经手过上亿元资金,总是清清楚楚,从来没有差错,也没有乱花过集体一分钱。

发煤站建站初期,条件十分艰苦在杂草丛生、蚊虫横行的地方,开始筹建占地几十亩的煤场。从开工的那天起,左国斌就与工人们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修路、盖房……他亲自上阵,汗水湿透了衣背,煤灰爬满脸颊,俨然成了一个下井工人。傍晚蹲在工房门前吃饭,蚊子围着大灯泡嗡嗡直叫,稍不留意就会把掉进碗里的蚊子吃进肚里。有一次,忙了一天,左国斌回到工房,顾不得吃饭,累得倒头便睡。

煤炭销售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让企业得以长足稳步的发展谈何容易,左国斌便使出了他的“治企法宝”:诚信对待客户,真心善待员工。煤炭价格的波动是市场规律,有时夏天进的煤价很高,但到了冬天却降了。在差价面前,左国斌从不食言,从不改变合同,他一律按合同价结算煤款。有一年,煤炭市场出现价格波动,仅仅几个月就赔了数百万元,但左国斌却仍让给站里送煤的客户赚钱。诚信赢得人心,他的煤站一直货源充足,送煤专列把一车车的煤炭源源不断地供应到需要的企业。创业难守业更难,左国斌是这样总结他的成功经验的:搞煤站一要稳定客户,二要稳定货源,三要稳定队伍,四要保证质量,企业才能得到稳步发展。他处事低调又机智过人。担任发煤站长期间,他排除万难,为集体创造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当人们赞扬他时,他总是把成绩归功于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从不居功自傲。他生活节俭,没有大事,平时总是自己开车上下班。关键时刻,他又能不拘小节。在销煤淡季,为了争取客户,他又打破常规,飞机上来往,日行千里。因为他深知,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左国斌,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也深知自己是村民的衣食父母,更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他深深地挚爱着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深深地关爱着自己的村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几千年养成的传统美德。左国斌更是尊老爱幼的模范,村民只要有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会尽力帮助。

91岁高龄的杨三女老人,无儿无女,住着集体的两间平房,集体年年为她维修房屋,粉刷墙壁,吃的住的穿的全包了,逢年过节,左国斌还忘不了带着礼品去看望老人。杨奶奶说:“我们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比有儿有女的人还幸福,真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还有一位91岁的李翠香老人,丈夫死后半路上嫁到上张家坟村,第二个丈夫也于1990年去世,老人一直受到集体的照顾。前几年,她和前夫的儿子虽然把她接走了,但村里给她的补助一分未少,每年都要派人送去。72岁的村民李有财,患脑血栓六七年,病重期间,集体派车送他到医院检查治疗,使老人多次转危为安。一说起左国斌,老人感叹不已:“要是没有国斌这孩子,我这把老骨头早不知那儿去了。”

俗话说,财神三殿灶神两殿。上张家坟村对待外来工却一视同仁,对为上张家坟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外来工,他们给予本村村民同样的待遇。60岁的时成焕,一位来自内蒙的打工者,来上张家坟村近30年,来这里时光杆司令一个。人到中年,不但在这里找了老伴,而且收养了自己的养女,建立起了美满的家庭。随着年龄的增加,根据他本人的实际情况,村里又为他安排了一份为集体看门的差事,与当地村民享受同样的待遇,把时老汉乐得整天合不拢嘴。59岁的秦国玉是从右玉农村来这里打工的,患有小儿麻痹,来到上张家坟村村里一直照顾他当锅炉房保管,这样秦国玉能够自食其力,并且娶妻生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秦的四个孩子先后长大成人,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患了肺气肿,再无力养家糊口的情况下,大女儿考上了武汉理工大,二女儿考上了山西师大,两个双胞胎儿子又上了大同职业技校。所有这一切,秦国玉从来都没有犯过愁,因为左国斌对他家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他的四个孩子,在享受村里助学金的同时,享受到了更多的关爱。他的妻子也得到了一份为村里放自来水的工作。

上张家坟是闻名全国的小康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老支书、全国人大代表左升同志的带领下,就走上了富裕之路。富裕后的上张家坟村,把无私的关爱给予了需要帮助的人们,多次帮助众多集体和个人摆脱困境,走上了富裕之路。1990年阳高大地震,村民自觉捐款1.5万元;1991年南方特大水灾,上村村民捐款2.5万元;为左云残疾人联合会捐款2万元,多年来累计捐款30多万元。别人有困难,上张家坟村人从没有忘记过伸出援助之手,曾经帮助台子山村、北深井村、玉奎堡村、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等度过难关。其中,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还成为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面旗帜。左国斌上任后,继续保持了这种优良传统。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上张家坟村党支部、村委会发动群众捐款,全村人均捐款400元,左国斌本人更是义不容辞,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了10000元,起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

时代在前进,左国斌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他尊重知识,尊重老师。他明白天地君亲师为大的道理。张伟,曾是上张家坟村一位招聘老师,为上张家坟村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但后来学校对人员实行精简,人到中年的张伟属于精简之列,他不知自己今后的人生该如何安排。就在他为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的时候,左国斌把他安排到了村执勤室,当了保安,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

2008年,为了整合教育资源,许多村办小学被合并,上张家坟小学也在合并的范围。左国斌了解到情况后,亲自跑到有关部门,将学校保留了下来。他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村里的孩子外出念书问题不大,集体免费,可还有外来工子弟的呢,他们怎么办一旦撤了学校,他们就学的机会就会受到影响。这样,尽管村里每年需多出十几万元的额外负担,却方便了外来工子弟上学,稳定了人心。目前,村小学办得红红火火,7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他们的第二故乡欢度着他们美好的童年。

左国斌对“富贵”二字有他的看法。真正的富贵,是永远可以享用,永远属于自己的,那就是内心的富贵。而内心富贵的精髓是:乐善好施,帮助别人,这才是一个人永恒的财富。左国斌因为有一颗“富贵”的心,才会那样无私地帮助那些老弱病残,才会有了那种为了全村人的利益,不顾一切地投入的干劲。富贵之心不一定是腰缠万贯,而是要心怀助人之意,扶危济困。左国斌正是心存这样的富贵,播洒着阳光,播洒着善良和爱的种子。

从1982年起,村民开始实行退休和“五免费”制度(免理发费、免洗澡费、免文娱活动费、免医疗费、免上学费),凡男性村民65岁、女性60岁者,每人每月由集体发给200元生活费,全村25岁至59岁村民都参加了养老保险。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两年来,左国斌又果断地做出决定,村民退休年龄提前到男性60岁、女性55岁,每月发给500元的生活费,使村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全村连续9年未发生过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未发生过一起黄赌毒事件,未发生过一起恶性事故。

如今,上张家坟村村民居住的三层楼干净、整洁,无论你推开哪家的门,映入眼帘的都是美观大方、典雅宽敞的会客厅,舒适安逸、装饰考究的卧室书房,进入他们的住宅就像进入了豪华宾馆,城里人有的这里一应俱全,城里人没有的这里也有。全村人的生活是吃的讲营养,穿的讲漂亮,用的讲高档,住的讲宽敞。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增加,肉、蛋、奶、菜成为日常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左国斌至今保持着这样的习惯,不打麻将,不玩扑克,也不允许其他人在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为了节约开支,一度时期,他上班都是单独开车。在上张家坟村,没有人不知道左国斌的手机号码的。为了方便群众,他向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并且始终没有更改过,只要群众有事,给他打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村民心里有杆秤,是轻是重两分明。说起左国斌,上张家坟村人有说不完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堆左国斌对他们关怀帮助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在2008年村级换届民议测评中,他以满票再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上张家坟村从东到西1.5公里的一条卧龙大街干净整洁,达到了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的标准。为改善村周围的生态环境,上张家坟村对本村的山坡进行了整体规划,先后投资80多万元,造林2000多亩,如今的上张家坟村绿树满坡,梯田层层。以左国斌为首的党支部、村委会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煤炭资源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上张家坟村的生产,依托多年来发展集体经济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创造出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搞好生态保护,大力种草种树,退耕还林1060亩;节约用水,兴办节水工程,使“塞上明珠”环境更加优美,生态保护更有力,使村民之间、邻里之间相处更加和睦。

近年来,上张家坟村实现了终身免费教育,完善了奖学金制度,投资10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教学仪器、电脑、图书、体育器材;从幼儿园到小学,形成了一整套初级教育体系;为鼓励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还制定了免费义务教育和奖学金制度,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达30多万元。儿童从进入学前班到考入高中、大学、研究生的一切教育费用,均由村里免费提供。现在全村已有1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走上领导岗位。

从经济和物质上讲,上张家坟村确实富裕了,然而以左国斌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和老书记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分析,把全村300多人分成5个系列,根据老、中、青不同的成长经历,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学习教育;通过党支部、村委会统一了全体党员干部思想,并明确规定了制度;针对情况开展了党员包户、干部抓点的“三讲”(讲学习、讲文明、讲奉献)“一树”(树新风)活动;又通过班组会、老年会、青年会、妇女会、谈心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了上村由穷变富的大讨论,以此来激发全体村民爱国、爱家、爱集体的热情。村委会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决定每年进行一次评比好干部、好党员、好家庭、好青年活动。在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中,提倡人人争做“五好”村民,户户争当“五好”家庭。1995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把上张家坟村作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之创办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作为对村民及邻近村民、矿区及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2008年市县有关部门,在这里举办了上张家坟村改革开放30年图片展使全体村民再次受到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化,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大楼,各种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楼内有图书馆、阅览室、游艺室、广播电视室、科普宣传室,他们先后购置了照相机、放相机、录像机和各种棋类、球类及各种报刊杂志,每年都要举办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上张家坟村人的情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构建了和谐的氛围。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左国斌迈出了一步步坚实有力的步伐,获得了不少殊荣。1992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员”,授予“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科委授予“优秀青年星火带头人”;1999年,被大同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乡镇企业家”;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家”;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五届优秀青年企业家”;被大同市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7月当选为左云县人大常委,2007年10月当选为山西省人大代表。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上张家坟村与时俱进,大胆创新,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他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积极谋划下一步的大发展大跨越,依托农业资源、煤炭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筹建一个投资上亿元、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煤矿,其中包括洗煤厂、煤矸石砖厂等深加工项目。历史不会忘记,上张家坟村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探索和努力,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今后的发展中,上张家坟村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迎接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未来!面对世界大市场的轰然涛声左国斌斗志昂扬他将带领上张家坟村人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张家村民
说话算话的我
“霸王”不在家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油站建起来,村民富起来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村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张家塬村村歌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张家贵 藏石欣赏
张家塬村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