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技之花遍地绽放

2009-04-13李柏春聂新铭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3期
关键词:桑植县张家界市湖南省

李柏春 聂新铭

是执著和汗水铸就了他的在科技领略来之不易的成果;是梦想和热忱让他在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遍地开花。

杨懿,湖南省桑植县四中高级教师,兼任学校科教办主任,桑植县科技教育辅导员。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员,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会理事,桑植县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担任科技辅导员12年来,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多次竞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2004年8月17日,作为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辅导方面的唯一代表,他被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优秀科技辅导员”光荣称号;2006年8月,他带领的学生代表张家界市参加全国的“七巧科技”大赛,荣获冠军。他多次被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评为优秀科技教师、先进个人。

独具慧眼的创新

今年45岁的杨懿在1981年就成为一名教师,最初他是民办教师,1997年才转为公办教师,所教学科为语文和自然。自小热爱自然和科技的他高中毕业后没能上大学,就在桑植县双泉水库“娃娃鱼研究所”当了两年多的合同工。在养娃娃鱼的实践中,他每天细致观察记录,探索出了一套娃娃鱼的人工繁殖和辨别雌雄娃娃鱼的方法。1999年,他在刘家坪希望小学任教时,指导学生撰写的《娃娃鱼雌雄辨认法》一文,在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1997年7月的一次家访,他发现汤匙容易滑落人汤碗中,于是在自然课上提出这个问题,指导学生发明了“防滑汤匙”,此发明在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由于他在科技创新方面经验独到,思维敏捷,桑植县教育局调他到乡联校当成教主任。从此,他走乡串户送科技知识给农户,并利用自己的兽医技术,为农户治疗猪、牛疾病,同时总结出了一套防治猪瘟病的办法,并指导学生写成了《猪瘟病毒的防治和研究》科学论文,在1999年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1998年,他指导学生制造的《多功能捕鳝器》获张家界市第五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实践活动一等奖。2000年,在第六届张家界市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他指导学生创造的科学幻想画“掌中宝电脑课本”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当了成教主任后,杨懿老师每周要上4节自然课,还要带学生科技兴趣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有一次,几个学生放学回家,因为淘气,把路边的油菜苔顶打断了一片,村民找到老师要求赔偿。杨懿表示帮助施足肥,如果没减产就不赔。结果,过了不久,他发现那片被打断的油菜每株发出了5个新枝,这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向学生提出,油菜苔摘心有可能增产。同学们立即来了兴趣,于是师生开始进行田间试验。经过对比实验,他发现这种新办法试验的油菜不仅要比常规栽培的油菜亩产要高20多公斤,而且还能提前一星期成熟。此后,他指导学生写出的论文《油菜的“三步”高产实验法》在2001年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杨懿在刘家坪乡小学任教时,发现该乡产的柑橘等水果品质、味道不一,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于是一个为农民服务的想法产生了。他引导学生从分析土壤的酸碱度及氮磷钾的合理使用人手开始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让酸苦柚子变甜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撰写了《苦柚变甜试验》的论文报告,2001年在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三等奖。

2003年,杨懿老师调入刘家坪乡中学担任科技教师。一位名叫杨杰的学生,父亲让他挖烟地种萝卜,他却偷懒直接把萝卜籽丢在扯了烟蔸的窝里,结果这些萝卜长得特别大。杨杰把这个发现给杨懿说了,杨懿立即组织学生在烟地里做萝卜种植的对比实验。最后证实,这种种萝卜的办法比常规办法高产得多。于是,杨懿又将这一研究项目总结申报,获得张家界市科研成果二等奖。接着,杨懿又带领学生搞水稻冷浸田、板田的免耕栽培试验。他组织学生在自家5、6分田的冷浸田里免耕栽培水稻,亩产达到680公斤,比常规“一犁三耙”的耕田法栽培每亩增产52公斤。此种栽培方法能节省大量劳力,在当地农村推广后颇受欢迎。杨懿指导学生写的《水稻的冷浸田板田的免耕高产实验报告》一文,2004年获得湖南省教育学会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其论文还刊发在《中国教育论坛》杂志上。

一腔热忱为学生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杨懿指导学生创造了多项发明专利。

2002年冬季的一天,他上课时发现学生冷得直跺脚,一个灵感忽然闪现:若发明一种充电的保暖鞋垫用来代替烤火,那该多好。课后他指导学生找来材料反复试验,很快就制出了这种保暖产品,并申报了国家专利,电热保暖鞋垫项目还在2004年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

2004年,杨懿指导学生发明了“绿色环保杀虫剂”,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关注和好评。他指导学生刘杰写的《绿色环保农药》论文,在全国少年儿童“科技之星”知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自己也因此荣获由中国少年科学院授予的“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

2005年,杨懿老师因在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调入桑植县四中担任科教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他又连创佳绩:2006年8月,他带领学生在全国的“七巧科技”决赛中,以两金、两银、两铜的优秀成绩获得全国冠军,湖南卫视超级英雄栏目对此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4月,他指导学生研究的《紫苏驱赶红蜘蛛》项目在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2007年4月指导学生研究的《野生地枇杷的全面探究》项目又获湖南省二等奖;2007年指导学生创造的《可拆卸式组合锄铲农具》作品,于2008年2月获国家专利。杨懿在桑植四中工作三年以来,桑植四中年年被评为张家界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并被湖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授予“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中央教科所将该校定为“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特色学校”。

杨懿一直认为科技创新的成果源于生活实践,源于自然。2008年暑假,杨懿准备在桑植四中进行一次科技夏令营,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同学们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考虑安全等问题,杨懿最后从众多报名者中选了近百学生加入这个为期一周的科技夏令营活动。活动的内容分为四大块:一是对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杨懿亲自编写了知识小册子发给学生,供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二是科普知识的宣传。重点对防震、抗震、山区自然灾害预防知识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通过给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和表演小品节目等多种形式,给当地群众带去科学知识。三是进行科技探究活动:调查珍稀动植物并采集标本、调查地形地貌和民生状况、创作科幻绘画等。四是进行科技小论文的写作指导,发动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若没有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满腔热情,没有扎根于自然的科学精神,怎么能组织好这样大规模、有实效、有影响的学生科技活动呢?杨懿老师做到了,也做好了。

杨懿老师走到哪里,那里的科技教育就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在十多年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杨懿指导学生创造的作品有40多项在省市获奖,他本人在市、省、国家等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有30多篇,有3个项目已获国家专利。

是执著和汗水铸就了他的在科技领略来之不易的成果;是梦想和热忱让他在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遍地开花。

猜你喜欢

桑植县张家界市湖南省
“稀奇古怪”的牛老师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澧水河畔上演“机器人大战”——张家界市2016年中小学机器人巡回赛落幕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记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张家界市十大创新人物李克勤
山里娃的“飞天”梦——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中学初二学生张世林的航模之旅
张家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