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

2009-04-13卢启程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年1期
关键词:动态能力演化

卢启程

摘要:在研究能力的知识属性、动态能力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提出了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动态能力的演化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动态能力;知识构成;演化;知识活动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中,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认识和理解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从历史上看,人们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解释经历了一个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往返过程…,其中尤以基于“S—C—P”范式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和资源观理论(RBV)为主要代表,两个学派的主要差别在于产业组织理论学派以市场定位为基本假设前提,而资源观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独特资源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20世纪90年代,在资源观基本理论框架内,核心能力流派逐步兴起,Prahalad和Hamel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价值性、难模仿性,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尽管资源观理论(包括核心能力理论)近来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广泛运用,但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有力批评,Leonard-Barton指出核心能力在促进创新的同时也会阻碍和抑制创新,形成所谓的核心刚性,对该理论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因为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已经从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向持续地获取一系列暂时竞争优势,在超竞争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凭借产业定位或者资源实力所积累的竞争优势会被快速的技术创新所侵蚀,因此,企业必须迅速响应外部需求,及时调整内部资源配置,在此背景下,基于资源观基础,同时又作为该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动态能力理论(DCP)逐步形成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组织能力是知识的集成,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资源,其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组织可以向包括客户、伙伴和竞争者等学习,获取有关的战略性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在组织内部的功能和层次之间转换知识,为企业的战略形成和实施提供基础,Bierly和Chakrabarti的研究发现,企业间的组织绩效差异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知识库和不同的发展和配置知识的能力,Zollo和Winter认为,在动态能力的构建过程中,知识的相互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基于知识的观点,强调公司层次的学习行为,却没有在知识与能力之间成功地建立起联系。

本文把知识管理和动态能力集中起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能力的知识属性、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的基础上,集中于知识管理的关键过程和活动与动态能力形成的研究。

1能力的知识属性

Davenport和Pmsak把知识定义为“知识是结构性经验、价值观念、关联信息及专家见识的流动组合知识,为评估和吸纳新的经验和信息提供了一种构架,知识产生并运用于知者的大脑里,在组织机构里知识往往不仅仅存在于文件或文库中,也根植于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程序、惯例及规范之中”,他们认为知识如同一件人造物或某件事物一样具有行为或过程的特性;知识产生于信息,如果信息要转变为知识必须经过比较、推论、联系和谈话这一转变过程;从知识来源来看,知识有5种类型:从外部获取的知识(包括购买与租用)、用于开发的专用知识、通过融合产生的知识、通过适应产生的知识、利用网络产生的知识。

在研究组织能力、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的文献中,有关“能力”的两个词“capabilities”和“competence”常常混合使用,反复出现在“能力理论”(competence theory)文献中,但对两者内涵的理解各有侧重,两者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如哈佛商业评论认为:“capabilities”和“competence”代表了公司战略的一种新兴范式的两个不同而又互补的维度,“competence”强调价值链特定点上的技术和产品专长,“capa—bilities”具有更宽的基础,包括整个价值链,Boisot M H认为“competence”是达到一定绩效的组织或技术的技能,是操作层次上的概念,而“capabilities”是应用和整合“competence”的战略技能,是战略层次上的概念,也有人认为“capabilities”涉及范围更宽些,Leonard-Barton认为“competence”是对技能和知识的储藏和蓄积,而“capabilities”是指用来开发那些企业储藏和积蓄的为客户传递价值的管理和技术系统,可以看出Leonard-Barton把“competence”看成是蓄积“知识”的能力,而“capabilities”是开发利用“知识”的能力,总结上述观点,从组织资源角度讲,“competence”和“competence”都是基于“知识”等战略资源、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无形资源,“capabilities”更一般化、抽象化,是对包括“组织惯例”等与知识隐性维度密切相关的资源集合的整合、开发和利用的能力,“competence”更具体一些,是组织在具体业务环节(如研发、客户关系等)中培育的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更好地完成某种活动的竞争能力。

从知识的角度看,“competence”是和特定“任务”相关的能力,与特定的或者说是具体的业务流程相关,构成业务流程的技能性知识,更具有显性化的特征,是业务层次的关于“know-how”的具体性知识,具体表现为新产品设计的技术、产品生产中的工艺、员工业务方面的技能等,而“capabilities”则是组织整合内外资源,特别是具体能力(competence)的综合性能力,是关于能力和能力应用的能力,可称之为元能力(meta-capabilities),具有明显的隐性特征的知识,是战略层次的关于“know-how”的整合、配置型知识,具体表现为业务流程、组织惯例、组织学习模式、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路径等。

无论是“capabilities”还是“corn-petence”都具有知识特征,具有“能力”和“知识”属性,本质上都是知识,两者之间是相互转化或影响的,组织内具体的行为、技能和知识在外部刺激下与外部资源共同编织在一起,整合成组织特有的业务流程学习模式、组织惯例等;组织惯例、流程和战略的成功反作用于具体能力的培育和形成,如图1所示。

2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

2.1动态能力概念的发展

Amit和Sehoemaker认为“能力是配置资源的才能,通常采用与组织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个意愿的结果”,“这种能力可以被视为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一种‘中间产品,以此来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或者提供战略柔性”,该能力概念实际已经包含了动态能力,更明确地将资源配置能力(即动态能力)和一般职能能力进行区分的是Kogut和Zander,他们所界定的组合能力(combinative capabilities)概念与后来

Teece等所界定的动态能力有很大的相似性,Herderson和Cockburn将组织能力区分为“成分能力”(component competence)和“建构能力”(architectural competence)两种类型,前者指局部的能力知识,是日常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如资源、知识与技术诀窍等;后者指利用成分能力的能力或者依据现实需求开发新的成分能力。此外,Spender J C提出的“集体知识”以及Nelson R提出的“组织架构”等概念也与动态能力具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

Teece等于1997年发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的论文是动态能力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Teece等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竞争能力进行整合、构建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在既定路径和市场位置约束下,获取新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他们认为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的才能或者能力是无法直接在市场上获得的,从实现形态而言,动态能力是企业的组织或者管理流程,这些流程承担了协调和整合、学习以及重新配置和转型的功能,毋庸置疑,企业能力的形成依然无法脱离企业本身所具有的资源基础,这种资源既包括其所拥有的厂房和设备等有形资产,也包括企业的知识资产及其互补性资产,以及企业声誊和社会资本等无形资产,企业能力发展和演变遵循固定轨道,具有路径依赖性特征,企业的前期投资和经历对未来行为影响深远,此外,企业所而临的技术机会也同样受到路径依赖性的制约,在对动态能力的本质内涵和成长路径进行分析以后,Teece等还对动态能力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动态能力具有难复制性和难模仿性,可以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Winter提出的组织能力(organization capabilities)的定义为动态能力的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指出“组织能力是一(系列)高层次的组织惯例或惯例集合,这些组织惯例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投入流,能让管理者在生产出特定有意义的产出方面获得一系列的决策选择”,动态能力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组织的动态能力能够使组织适应环境变化,从而使组织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战略框架强调以前的战略观所忽略的两个关键方面:“动态”是指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具有不断更新自身能力的能力;“能力”是指战略管理在更新企业自身能力(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技能或资源)以满足环境变化的要求方面具有关键的作用。

2.2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

Zollo和Winter从学习和组织知识的演化角度将企业的动态能力定义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稳定的集体活动模式,通过动态能力,企业能够系统地产生和调整其运营惯例,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Nielsen按知识在企业能力中的作用对知识进行分类,企业能力包含3种知识:具体性知识、整合性知识以及配置性知识。如具体性知识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关于某个领域的知识,如技术或科学原理,企业能力同时需要能够将许多领域的特殊性知识整合起来的整合性知识,开采、使用以上两种知识的知识就是配置性知识。

本文认为除了上述三类知识外,企业中还应该有一种应用性的知识,通过应用性知识把某一个或几个学科领域的具体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具体业务中去,形成企业价值链中某一环节的具体能力(competence),再由企业的整合性知识把这些具体能力与企业外部的资源整合成企业更高一层次的业务能力,可以表现为企业某种业务的核心能力,再由企业的配置性知识将企业的这些能力经营好,形成企业的经营惯例。

总结上述讨论,可以把企业能力的知识构成和企业动态能力的进化简示如图2,企业能力由四个相互影响的四个层次的知识构成,这是从企业能力的静态构成来看,构成企业能力的知识从具体明确的显性知识向更加具有组织流程特征、实用性更强的隐性知识发展,从动态能力的进化来看,动态能力来源于学习,是学习的结果,它构成了企业调整其运营惯例的系统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组织系统性的学习机制本身就可以看成是第二层次的动态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准动态能力”,是关于学习(或者说是企业的学习能力)的动态能力,学习机制和动态能力一样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惯例,动态能力是企业改变其作为竞争优势基础的能力,而改变能力的背后就是知识,企业之所以要改变自身的能力,是因为隐藏在能力背后的知识不再适合环境的变化,企业改变能力的过程是企业追寻新知识的过程,改变能力的结果是企业建立了一套新的知识结构,所以,从广义上看,企业的动态能力不是某一种或某些能力的简单组合,而是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不断学习、自我进化、自我升华的综合能力。

3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分析

3.1知识管理理论的“内容”观和“过程”观

关于知识管理的文献众多,但从对知识管理过程的认识视角来看,基本可分为“内容”观和“过程”观两类,这两大流派对知识管理核心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差异(参见表1)。

知识管理的“内容”观主要关注不同类型知识的分类和可转移性问题,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在知识分类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关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分,目前知识管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对显性知识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于一些基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的应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分对知识管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区分是相对的,从体现在具体产品和业务中的显性知识到体现在员工个体认识和组织惯例中通过经验获得的隐性知识之间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没有绝对的界限。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观研究中,较早的文献是组织理论中关于组织学习的论述,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化市场环境下,企业在提高组织绩效的努力中,普遍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常常是与组织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大量战略变化方面的文献和组织学习及组织演化方面的文献都共同关注着组织学习,大量的文献把知识看作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并且都关注知识相关能力的积累和内化流程的提升,因此,在对企业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研究中,普遍强调外部新知识及对其吸收的重要价值,并在智力资本的管理中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进行管理。

3.2知识管理“内容”观和“过程”观的战略统一

随着外部环境的动态性特征日趋突出,组织和组织合作日益复杂化,企业依靠某些资源和能力的组合独自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困难,在这样的动态环境下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模式已经从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向持续地获取一系列暂时竞争优势,这一发展趋势使得战略管理的研究从仅关注于内部资源、能力的变化(RBV)或主要侧重于外部产业竞争结构分析和资源整合的单一发展朝着整合内外资源、提高适应动态变化环境能力方向发展,但无法否认的是,不论是作为主要战略资源,还是作为企

业能力、动态能力基本属性的知识,在战略管理领域还将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从战略管理的观点来看,知识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价值都嵌入到其自身的知识资产中,有效的知识管理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能力)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些能够高效率地在内部开发、发展和扩散组织知识,保护知识不被竞争对手掠夺和模仿,并能在组织中积累和部署知识的企业,能够有效地获得竞争优势,就像企业创新的动力依赖于其能保护知识相关能力的程度一样,企业保护知识价值不被掠夺的能力是与其战略行为链接在一起的。

然而,基于“内容”观的知识管理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企业的内部分析,而没有从组织间的角度关注其相互间的依赖性,如知识创造理论、像“实践社区”一样的知识共享安排、知识的转移和编码,“内容”观理论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其静态性和天然的自我保护性,这使得新知识创造的开发性受到了限制,忽略了知识创造的认识过程和具体行为。

尽管知识管理的“过程”观把企业的外部网络看成是一种增长的机会,但其关注的焦点主要还是内部化的,因此,对知识管理“过程”观的批评在于其动态性的缺乏和强调协同性方面的局限性,近年来,企业间的国际联盟发展迅速,许多“过程”导向的研究者认为这种发展趋势将极大地促进组织间学习,并将成为联盟伙伴企业相互间获取知识的主要模式,然而,这些研究者中的多数却只关注于企业所积累的具体知识的转移和内化过程,而忽视了在过分关注于当前短期条件下仅仅从自身经验中进行学习所带来的风险,通过合作安排获得的关于行业的长期经验能够为组织学习提供单个组织无法提供的学习机会,因为这种经验更富于变化,与任何组织路径依赖的历史没有联系。

在知识管理领域,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常常遇到一种困境: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促进知识显性化和具有可转移性,以便在企业内部实现知识共享;然而知识一旦显性化后又容易被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手所模仿和利用,这反过来又会削弱企业的竞争力,基于对“内容”观和“过程”观的优缺点的认识,及其战略目标的统一性发展,充分认识到两种观点在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分析层次、战略观点等方面的互补性,这两种观点可以统一在战略管理的动态能力观中,动态能力观下的知识管理战略提供了一种平衡知识资源和知识处理能力的方法。

3.3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

基于上述认识,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本文提出一个分析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活动概念模型,从能力构成和能力动态性两个维度考察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分别考察从单一的具体能力向综合的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变和从静态的或低动态的能力向高动态能力的演变,从知识管理活动角度,则分别从知识活动、知识特性和知识层次三个维度对动态能力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参见图3)。

1)动态能力形成的知识演化,

对企业能力和动态能力的知识属性分析可知,能力都是组织学习的结果,是一种累积性的学识,动态能力是各种资源和具体能力整合在一起应用到组织业务流程中所形成的对外部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显然,动态能力的形成要经历资源(具体知识)一技能一业务能力一综合能力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中不同层次能力的知识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构成动态能力的知识层次来看,经历了从具体性知识-应用性知识-整合性知识-配置性知识的演变,构成能力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内部化、流程化、惯例化;从不同层次能力的知识特征来看,随着动态能力的演进,能力的知识特征总体上变得越来越隐性化,可能是从一项或几项具有显性特征的专利、技术、工艺逐步演变成几项应用技能,再整合、内化到流程中形成一种业务能力,然后针对特定的市场位置、机会,把这些业务能力配置到具体的市场、业务和产品中去,由此带来的竞争力或组织绩效方面的成功,促使组织不断总结和规范化、制度化这一成功的路径而形成组织惯例,这一惯例会根据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而重新开始整合成功过程的各种要素追求又一次成功或暂时的竞争优势,这一惯例具有了很强的位置、路径依赖和动态性的特征,既有理性的学习也有对外部环境的应激性反应,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内化成一种具有组织特色的主观思维和理念。

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竞争优势来源于差异化,来源于对顾客有价值的差异化,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越具有独特性和难模仿性,其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就越持久,这也正是很多学者所认识到的核心能力能够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这种独特的差异化来源于知识,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上的一系列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暗默性特征造就了这种差异化的独特性。

2)动态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知识活动

任何学习和知识创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习主体对其学习对象一定认识基础之上,企业可以通过学习或购买获得某些具体的知识,要让这些知识能够为组织内部的相关人员所理解、获得,即实现知识的转移和共享,得采用组织惯用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明晰化和编码化;在实现知识在组织中的流动后,要实现具体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就得把概念化的、理论描述的知识发展成员工或组织能够不断重复使用的技能,这需要进行模仿和复制的学习活动,这是知识管理“内容观”主导的知识活动,面对的是相对结构化的、易于传递和转移的显性化知识,这一时期的知识管理活动可以借助成熟的信息技术及明确的规则来实现,这是一个外在知识应用和内化的过程。

通过显性知识的获取、传递、转移和模仿性学习,新的增量知识逐步内化到员工中,形成一系列新的技能,知识初步完成了第一次的从显性知识,特别是关于“know what”和“know why”类型的知识,向部分隐性化的知识——关于“know how”类型知识的转化,但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活动更多地集中于知识的主要载体——员工,在主要员工或者是组织内多数员工的知识增加以后,自组织内部相关激励机制和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传导机制的作用下,员工逐步自发的、或者是有组织地将新增知识应用于企业的相关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甚至是重构或再造,实现相关业务能力或业务效率的提升,重构、再造后的业务流程或优化后的业务技能带来的成功(如果成功),进一步激励员工和部门朝这一方向继续努力,从而形成路径依赖,面对某一市场机遇,在企业目标导向、市场竞争影响下,几项业务能力可能是应激性的,协同整合就会形成一种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是面向任务的业务能力协同整合进一步形成的,面向战略环境和企业整个价值链,如果这一协同整合形成的能力取得成功,会进一步强化组织对这种应激性反应及其协同整合过程的共识,形成组织记忆和惯例、甚至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成企业对内外竞争能力和资源面向竞争环境的协同整合能力,这就是企业的动态能力,这时的知识活动就形成了一种多种知识流和能力性知识的面向环境的、一定路径依赖的及带有自学习特征的内化、协同整合和吸收后再整合,不仅面向应用,而且面向内外环境的“过程性”知识活动。

3)知识演化推动下动态能力演化,

随着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编码→复制、模仿→应用→吸收、内化、协同→编码”的动态循环,知识管理活动经历了由内及外,分散到融合,“内容”向“过程”的演变,从企业的能力演化来看,在能力形态维度,经历了具体能力(competence)到综合性能力(capabilities)的转变;在能力的动态性维度,经历了从静态性能力向动态性能力的演变(如图3所示)。

在能力形态维度,某一具体知识在员工复制、模仿后“知道怎么做”,训练、试错性学习后“能做”,形成了一种具体技能,是任务导向的具体能力,这种技能应用在企业现有流程中,形成创造性应用的业务能力,是业务导向的能力,是企业价值链上一系列能力中某一能力的提升,是员工技能和企业综合能力的桥梁,面向环境的变化,适应竞争的需要,几项相关业务能力和企业内外竞争资源的协同整合形成企业的一种综合能力,如果这种能力具有显著的顾客导向的价值性和竞争导向的差异性,就能带来竞争优势,如核心能力,这时形成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特别是,协同整合各种具体能力形成综合能力的整合能力本身也是一种综合能力,即动态能力,这种整合能力的形成受到企业具体能力、面临的竞争环境、过去整合经验的影响,表现出更多的是企业的惯例、运作风格等,这样一种综合能力既是内化的,也是对环境的适应性选择,组织常规运作和惯例的形成反映了经验性智慧,它是组织通过试错性学习,对过去行为方式选择和维持的结果,因此组织惯例是一种组织程序的存储器。

在能力的动态性维度,经历了从静态性能力向动态性能力的演变,这里的静态,是指员工的某项技能或部门的业务能力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其对象——操作、工艺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竞争能力及对企业价值链优化、重构的能力是面对顾客的、竞争导向的、适应环境而变化的综合能力,顾客、竞争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这些能力的高度动态性,即随着“技能-业务能力-竞争能力”的发展,其动态适应能力也强,

4)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保障——学习机制。

Teece给出的动态能力概念仅描述了动态能力的作用方式,而没有指明其来源,Zollo和Winter联系组织学习的概念,给出了动态能力的另一种定义:一种持续的关于集体行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组织系统的建立和修正其行为模式以不断追求更高的绩效,这个定义指出动态能力源于一种系统的、稳定的组织学习机制,它强调动态能力的构建应该具有学习性和连续性,因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会随着时间变化,组织需要通过学习过程在竞争之中搜寻新知识,更新知识资产结构,塑造具有适应性的组织惯例,同时,它指出动态能力的来源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是改进组织常规运作的系统性方法。

根据Zollo和Winter的观点,推动组织动态能力发展的组织学习包括两个过程:相对被动的经验积累过程(干中学),相对自主的认知学习过程;反映于集体知识的明晰化和编码两个活动中,半自动化的经验积累过程是传统的、相对简单的组织学习活动,同时它也是复杂竞争环境中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组织竞争能力产生于组织成员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活动、程序与组织绩效间关系的认知,因此知识通过集体讨论、交流对话、绩效评估等被明晰化的过程是重要的学习活动,知识明晰化可以增强组织对新的行动、绩效联结关系的理解,增强对环境变化与组织操作程序改变的匹配性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导致对组织内部常规运作动态调整,知识编码是比知识明晰化更进一步的活动,在许多情况下,未编码的明晰化知识会对组织学习带来更多的成本,当组织内部程序改进、新的组织惯例和规则建立起来后,知识编码活动形成的手册或工具具有简化复杂任务执行和协调工作的功能,知识编码过程是动态能力演化过程的支持机制,它对知识传播和发散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促进了流程变革建议和机会的产生,同时使运作方式变化后的优势和劣势变得易于分析,进而提高组织决策的有效性,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时,显性的和外部的知识被转换为非正式的特定组织知识,即学习的新知识(增量)与先前的知识积累(存量)相结合,转变成具有针对性的意会知识,推动着组织动态能力的进化;另外,组织学习通过把关联的和正式的知识以解决某一问题最佳实践的方式固定下来,以程序惯例的形式在组织延续和推广。

4结论

竞争优势来源于竞争能力,而且要求这一能力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有明显的面向企业价值链的差异化特征,企业的异质性能力库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动态能力就是形成和再造组织能力库,并运用其能力库塑造有效企业行为的能力,动态能力指向企业的关键流程,尤其是整合、重组、获取和让渡资源的流程,以匹配甚至创造市场变化,主要表现为关于组织定位、路径、习惯和制度的隐含性知识积累而形成的组织程序或惯例,其独特性、隐含性以及难以模仿性形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动态能力的演化依赖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的研究仅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其合理性还需在下一步的实践研究中去检验和完善。

猜你喜欢

动态能力演化
企业动态能力倒U型作用的实证研究
演化视角下的管理机制研究
《演化》
论科技、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受众”概念演化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与监控
耗散结构视阈下的科技招商与科技服务网络建设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企业动态能力对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