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工作的“八个构建”

2009-04-09蒙秋明

当代贵州 2009年4期
关键词:贵阳诗词学院

蒙秋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和院情紧密结合,虚功实做,要有基本的工作载体或形式。在实践中,贵阳学院逐步形成的“八个构建”,既是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尝试和总结,也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思路。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为内容,构建“育人校园”。

统一部署,精心组织,贵阳学院扎实推进党的基础组织建设年活动,4个示范性基层党组织通过验收,推选出1个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5个院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员占总数的11%,在学院的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成第二轮100名处级干部竞聘上岗,一批年轻的“双高”人才脱颖而出,为学院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高以上职称的分别占53%、60%,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占96%。按1:200配备的辅导员中,专职辅导员占8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0%,经济待遇向专职辅导员倾斜,形成了“科级”、“处级”专职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大学生阅读党报党刊兴趣浓厚,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提升。

以学生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晨练晨读和女足比赛为内容,构建“青春校园”。

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特色鲜明,成为学生一展优长的平台。三下乡活动服务农民,教育和锻炼自己,尤其是2008年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户,宣讲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关知识,得到共青团贵州省委的充分肯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的晨练制度带动晨读,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起一种蓬勃向上的校园氛围。从2006—2008年,学生女子足球队连续三次在贵州高校女足比赛中夺冠,并代表贵州高校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参加全国比赛,其团队、拼搏精神成为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以心理咨询、健康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为内容,构建“阳光校园”。

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不断完善危机预警机制,配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5名,在各班班干部构成中,增设“心理委员”一职,选配1—2名身心健康、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人缘良好、乐于助人的学生为心理委员,并明确心理委员也是心理危机救援队成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大多来源于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从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关注学生最大的“民生”——就业。就业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就业信息平台、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就业供需见面洽谈会等建立、开展起来后,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从81%上升到92%,得到明显提高。

以诗词进校园、“12•9”传统系列活动、有特色的校园大型文化活动为内容,构建“诗词校园”。

“12•9”传统系列活动和有特色的校园大型文化活动,大多渗入了诗词的元素。从古代文学的长河中,选择经典作品让学生品读,感受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文明,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其人格,读诗品诗诵诗写诗,蔚然成风,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活动组织机构有“校园诗词工作领导小组”、“贵阳学院诗词学会”,专题活动形式有“新年中华诗词朗诵大赛”、“走进夜郎诗歌朗诵音乐会”等。同时,学院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市委宣传部、省市诗词学会的热忱关注与支持,被评为贵州高校首个“诗词校园”。

以绿化、净化、美化、文明化和“三全育人”为内容,构建“优美校园”。

在贵州高校优美校园创建中,贵阳学院始终坚持“以评促建”、“重在建设”,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大力推进了校园“四化”建设,特别是围绕创建主题开展的学生文明化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把学生纳入创建工作的主体,物化学生的创建成果,增强了广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创建工作的过程,成为“三全育人”的过程。作为贵阳市属本科院校,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相呼应,建设生态文明校园,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公众意识。

以各类奖助学金、社会捐赠、奖贷勤减免补为内容,构建“温馨校园”。

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理念,各级党组织“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办学生所需,受学生监督,让学生满意”。奖助贷补工作按时足额发放到相关学生手中,落实率高。由政府出资、全院教职工一次性捐赠和每月从工资中固定认捐、社会资助三大块构成的“贵阳学院贫助生助学基金”和“贵阳学院春晖助学基金”,从2007年建立以来,每年用于贫困生的资助50万元左右,专款专帐专管专用,为贫困生和急难学生雪中送炭。同时,在省内成立首个高校红十字会,争取省、市红十字会、企业和香港慈善机构的物资支持,近三年来折合累计50万元。因此,形成了以奖助贷为主体,与勤减免补有机结合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

以校规校纪教育、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校园综合治理为内容,构建“平安校园”。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保校园平安”是贵阳学院明确提出的安全工作理念。根据学生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条例,结合学院实际,编印《学生管理手册》和《大学生校园行为规范教育100问》,通过校报、墙报、专题报告、学习竞赛等多种方式,使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入耳入脑,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2006年即启动警察进校园工作,贵阳市公安局高校治安办的机构和警察在贵阳学院“安营扎寨”,与学校保卫部门联手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坚持教育在先,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不断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工作,分期实施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工程,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感。因此,2006-2008年,违纪受处分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71%、0.47%、0.40%,总体呈下降趋势。

以原两校有机融合、环星职工平稳转岗、临时用工有序清退为内容,构建“和谐校园”。

由两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贵阳学院,从领导班子到广大教职工,经过短暂的“磨合期”之后,从2006年起进入有机融合状态。2006年、2007年校区两轮搬迁,教育资源和办学主体向龙洞堡校区集中,形成“一校一址”的办学格局。校办生产性企业环星公司生产全面叫停,腾出土地办学。面对该厂150多名在职职工转岗安置的具体问题,全院各级领导深入到企业职工中去,交流谈心,沟通引导,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在把环星公司职工转岗到学院服务性岗位的同时,有序清退原两校聘请的100多名临时用工,使工作按计划推进。(作者系贵阳学院党委书记)

猜你喜欢

贵阳诗词学院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