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澄海:昔日副市长下海成富豪

2009-04-07柯学东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下海深圳

柯学东 余 琴

上世纪80年代,官员下海潮席卷全国,很多人的命运也因此而发生巨大转折,失败者有之,成功者亦不少。24年前,时任深圳副市长的叶澄海弃官从商;24年后,他一手创办的深圳信立泰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他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2009年9月9日,深圳信立泰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与其他医药股相比,信立泰的上市引起了媒体的更多关注,缘由在于其公司董事长叶澄海多年前的特殊身份。24年前,叶澄海曾担任深圳副市长,是我国最早下海的“高官”之一。

时至今日,即便根据信立泰发行价保守计算,叶澄海夫妇的资产也将高达34.09亿元。从副市长到亿万富豪,叶澄海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人大毕业生去搞文艺

现年66岁的叶澄海是广东梅县人,他在离叶剑英故居不远的小村庄度过童年。贫寒之家,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叶澄海发愤图强,17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当地最好的东山中学。那时的叶澄海已开始显示出领导天赋,高中三年,他连任校学生会主席。随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

1970年,大学毕业的叶澄海背着发白的旧挎包到当时的广东宝安县报到。当时,宝安还没有接收过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对于叶澄海所学的“国际政治”专业,宝安县负责接收大学生报到的人士也不甚了解,遂对他说:“学政治?分你去搞文艺宣传吧。”

叶澄海做梦也想不到,这是他与“经济特区”深圳“结缘”的第一步。一开始,他任农村工作队《辅导员》杂志采编。工作之余,他和当地农民一道犁田、耙地、插秧、施肥、播种、收割。“庄稼收割的季节,近200斤的一包谷子,我扛在肩上连跑几趟大气不喘。”2002年6月,叶澄海接受采访时曾这样回忆。

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

后来,叶澄海升任宝安县附城公社书记,附城公社的办公地大约在今天深圳市中心地王大厦附近。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初的情景,叶澄海印象最深的是“荒凉”两个字,“你想象不出的荒凉,有的村子没几个人,屋顶上都长满了草”。

荒凉倒也罢了,村民偷渡才是叶澄海面对的最大难题。“有的村子,一晚上人都跑光了,那谁来干活呢?”叶澄海与派出所的人日夜巡查,有时看到深圳河上浮出的死尸,他心痛得发颤。叶澄海深切感到:政府只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千方百计提高生产力,才能使民心安定,国家富强。从那之后,叶澄海一次次向上汇报,请求采取措施发展生产。

1979年之后,叶澄海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对“贫穷”有刻骨之痛的他大刀阔斧推出三大举措:一是鼓励农民过境耕作;二是鼓励农村企业对外搞来料加工;三是改善投资环境,兴办合资餐厅。可没想到这些做法却引起轩然大波。

当时,叶澄海鼓励农民过境耕作,做些小额贸易及加工,以增加收入,对愿意过境耕作的农民都给办理过境耕作证,这一措施却被人诬陷为鼓励农民套汇。叶澄海根据农民居住边防线旁、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实际情况,排除众议,坚持想方设法让农民致富。

再说合资餐厅。1979年,外商来深圳连像样的吃饭地方都找不到,赤日炎炎之下,有的外商四处找地方吃饭,这样怎么吸引外资?叶澄海建议由有关部门和香港商人合资开一个餐馆,服务、设施都尽力改善。但一些人反对开这种合资餐厅,叶澄海坚持说餐厅是为改革开放服务。他指着自己湿透了的汗衫,请他们想想到处找饭吃的滋味,非议的人哑口了。由此,深圳市首家合资餐厅——新兴餐厅开张了。

弃政从商开服装厂

从基层干起,叶澄海仕途顺利,他先后任深圳市委常委兼罗湖区委书记、深圳市副市长。但在1985年,年过四十、已不再是风华正茂年龄的叶澄海却来了个“急转弯”:弃政从商,抛开奋斗近半生的仕途基础,另起炉灶经商了。

对于这一选择,有人解读是叶澄海的个性不适合官场,“其直率和张扬的个性,以及观念上的超前,让他在官场中四处碰壁”。不过,也有人认为,在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下海”也是一种很好的人生选择。

与很多下海者不同的是,叶澄海不是找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去做管理,而是向亲朋好友借了点本钱自己干。他先是在皇岗村租厂房开办丝绸服装厂,后来又开办了电子厂生产验钞机……叶澄海回忆:创业早期起步异常艰难,沉重的压力使他彻夜难眠。“借了的钱,怎样来还?”后来他干脆安慰自己说:“尽力去做,奋斗过了,就行了!”

叶澄海最终挺了过来。1985年年底,他创办了香港美洲贸易和深圳海滨制药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经营领域涉及电子、丝绸、焦炭、房地产、钢铁、制药等。后来,他又前往美国及南美等地经商,将公司主要业务放在了医药行业。

放弃绿卡回国创业

事实上,在美国期间,叶澄海曾拿到美国绿卡,他的两个儿子也各自就读于美国著名的大学。就在人们对叶家羡慕不已时,叶澄海再次作出令人诧异之举:放弃了美国绿卡,重新回到深圳。

对于放弃美国绿卡一事,一些朋友劝叶澄海说:“留着绿卡也不妨碍你回国做事,还给自己留个退路呢?今后国内真有什么情况,来美国居住也方便些。”叶澄海笑笑,说:“不,我相信中国政局稳定,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国家。”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深圳,回到这个自己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地方。

实业报国,就要有个做实业的样子。回到深圳后,叶澄海与人合伙成立了海滨制药厂,并把制药厂一步步做大,该厂年利润一度达到5000多万元。然而,就在海滨制药厂红红火火时,1997年,叶澄海将其占有的股份全部转让。次年,他将全部资金投入创立深圳信立泰药业有限公司。

历经几次增资和股权转让后,该公司于2007年6月整体变更为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500万元,叶澄海出任董事长。

成立11年以来,信立泰已成为细分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他们拥有一支由高级科研队伍和通过国家认证的制药厂房,并有多个国内首家上市产品。

中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姚杰表示,信立泰聚焦高端专科用药,其主要产品为心血管类药品、头孢类抗生素制剂和原料药。公司2009年上半年的总体收入为3.53亿元。

公司上市身家倍增

2009年9月9日,信立泰在深交所上市。信立泰发布的招股说明书透露,本次拟发行285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1350万股,叶澄海夫妇持有71.56%的股份,按发行价41.98元/股计算,叶氏夫妇身家将达34.09亿元。而记者对照最新的胡润2008百富榜,叶澄海夫妇可以排至深圳富豪第17位。

虽然公司由叶澄海、廖清清夫妇实际控制,夫妻两人合并持有公司95.5%(发行后71.52%)的股权,但

叶澄海女婿陈志明和副总经理蔡俊峰通过润复投资公司持有3.57%(发行后2.67%)的股权,公司副总经理陆峰与其夫人文丽兴通过丽康华贸易持有信立泰0.88%(发行后0.66%)的股权。公司董事长叶澄海之子叶宇翔担任公司总经理,之女叶宇筠担任公司财务总监。信立泰的上市,也会让叶氏家族其他成员身价倍涨。

与叶澄海仕途下海不同,叶宇翔具有非常炫目的商业教育背景。35岁的叶宇翔拥有美国国籍,是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公司董事、总经理,2007年6月开始任信立泰总经理。

对于市场上一些有关信立泰发行价偏高的言论,叶澄海自己拿公司近年业绩以及机构认购情况做了回应,并表示:“医药行业是抗周期性的行业,特别是对于专业从事高端处方药的公司来讲,只要业绩不断提升,公司的发展就长远看好。”

官员下海三浪潮

第一潮:80年代中期

代表人物:叶康松

案例:1986年年初,被媒体称为“弃官下海第一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的叶康松成为温州辞官务农第一人。他辞去了永嘉县城关镇党委书记职务,承包的山地获得出乎意料的经济效益。他如今已成为美国康龙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其“康松”牌西洋参几乎席卷了整个内地市场。他在美国创业成功,先后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布什的接见。

特点: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没有好的工作岗位或者冲动跟风的政府官员成了中国第一批的“下海”者。当时他们不被大多数人理解,而且由于没有经验,一些下海者不幸被“海水”淹得够戗,但也有一些幸运的,这一时期官员下海主要表现为“半下海”。所谓半下海,是指体制内的一种流动,如机构改革后编制的缩减,于是有些官员到部门下属的单位与企业中去当领导,“充实基层力量”,实际上只是原有编制待遇的平移。

第二潮:90年代初

代表人物:王运正

案例:王运正,曾任温州市委办公室主任、永嘉县委书记;上世纪90年代初因特殊原因辞官下海;5年后,再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政府副主任、副秘书长等职;2003年5月,辞官下海到中国奥康集团。

特点: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一些积累了很多经验的政府官员经过一定的思想准备后纷纷下海,打造了第二个“下海里程碑”。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海”一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下海者”也越来越谨慎。这一时期官员下海主要表现为“停薪留职”者居多。“留职下海”是指辞官下海者仍然保留职位,不打破铁饭碗,一旦生意失败,仍可“回朝”做官,还美其名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

第三潮;2000年以后

代表人物:刘从梦

案例:刘从梦,曾先后担任中国驻美国、阿富汗等国大使馆外交官、中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政府公职。1998年7月,他加入格林柯尔集团,2002年1月30日,出任科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特点:2000年以后,辞官下海掀起第三次浪潮。不同于前两次的是,如今下海的官员大多正当盛年,且下海前身居要职;下海经商的官员呈现出人数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海的去向基本都是私营企业和一些私人资本投股的上市公司,尤其在方兴未艾的IT高科技产业、非公有制企业;下海方式不再是过去的停薪留职,而是辞职或提前退休。

猜你喜欢

下海深圳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回到深圳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深圳房价跌了?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那些“下海”的法官们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身体放大缩小器
Forbidden Money
“美梦成真”之潜水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