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段

2009-04-05肖钰明

成才 2009年3期
关键词:举例语段段落

■肖钰明

语段

■肖钰明

复习要点

1.阅读语段,能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语段中某些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有关重点句子的含义和思想感情。

2.进一步掌握文章的语段构成形式,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上的效果。

3.能根据文章形式和内容分段,并且把握分段的基本方法。

4.能概括语段的主要意思,并掌握概括段意的基本方法。

语段的构成

练举例

1.雪降落在松坊溪的石桥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桥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总分) ——摘自《松坊溪的冬天》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句写的。

2)“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这句话是在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第三句里,用“白玉”比喻________,“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就是在写段落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

2.今天,早晨起来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我还高兴地说:春雨今年来得这么早!可那雨却下大了,而且下了一整天。我关上门,靠坐窗下,看我的小桃树,枝条被风雨摇晃着,花一片片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转。它瘦了许多,昨日的美丽完全消失了。可怜它太小了,才开了一次花。我再也不忍心看了,我实在没有办法帮助它。(承接)

——摘自《我的小桃树》

1)这段话先写了我一早起来看到下雨很高兴,接着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远处看,郁郁葱葱,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岗;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并列) ——摘自《井岗翠竹》

1)这一段话从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并列的方面写了看井冈山的翠竹。

2)为了写“到近处看”井冈翠竹,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表示并列的 (排比)句子,突出它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摘自《美丽的晋祠》

1)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与第三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而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它们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__ 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周柏、唐槐以及水边殿外造型奇特的松柏槐柳,这几种树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5.不过,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一来二去,我摸着一些门道: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总结)

——摘自《养花》

1)这个自然段有一个地方把本段的主要内容写出来了,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你刚画出来的句子,在本自然段里叫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句。

3)作者在这里说“这就是知识呀”,请你把这些文字中能体现“知识”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把这些“知识”分别归类写在下面:

6.不多久,魏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喝酒弹琴,轻松自如,没事人一般。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作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谨慎,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打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因果)

——摘自《空城计》

1)这段话里,司马懿叫撤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魏军向后退了四十里。这种先写事情的原因,后写结果的段落构成关系叫______。

2)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司马懿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提示

语段(包括自然段)以及语段之间是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的。语段的构成关系主要有三种:1.总分关系。总分结构的段是课文中常见的。这种语段,从表达内容上来说,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从表达形式上来说,是总述与分述的关系。分述句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连贯的,有的是递进的等。总分结构的段,有的先总述后分述,有的先分述后总述,也有的是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首尾呼应(如举例1、5)。2.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语段,有的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后说原因,是前果后因的结构形式,但是从段的前后意思,也可以看出这是因果式的结构(如举例6)。3.并列关系。并列结构的语段,句子之间或者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有的分别描写或说明并列的几种情况,有的说明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有的是在意义上形成对比。状物写景的段常用这种形式(如举例3、4)。

此外,语段的构成还有承接关系(如举例2)、递进关系(如《清明上河图》第6自然段)、转折关系(如《河边的卵石说些什么话》第2自然段)等等。自然段的构成大致与结构(亦称意义)段相当。在语段复习中,我们可以先从弄清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入手,进而弄懂结构段的构成。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课文里找到一些例子,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段构成,它对后面分段和概括段意是有益处的。

典型试题

面对着科学的飞跃,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古老的中国汉字却焕发了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的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汉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在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1) 用“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中的“是……而不是”写一句话:

2)“中国的方块汉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的原因是:

3)在这个自然段中,几乎每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句话来写的,其余的句子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江岸区试卷选题)

训练举例

段落的划分(以意义段为主)

1.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的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并列)

——摘自《壶口瀑布》

1)请用//把这段文字划分成两个层次。

2)本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从_______和_______写了他看到了黄河不同的景象,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之间是______ ______________关系。

3)“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这里写了黄河流经这四个地方的不同情形,它们不同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作者在后面的句子中也用同样的方法,去写自己在壶口的感受,请你用横线画出这样关系的句子。

2.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的三大河流之一。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是世界闻名的,一年四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我们坐船从重庆出发,开始了难忘的三峡之行。

晚上,我们到了万县。为了能更好地欣赏三峡的风景,船要到第二天早上才开。想着就要看到日思夜想的三峡了,我是多么兴奋哪!天快亮的时候,我才睡着……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两岸的山峰和江水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到了巫峡,山峰更高……午饭以后,大家又来到甲板上。三峡马上要过去了……

——摘自《三峡游》

1)结合课文,分别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和时间变化的句子。

2)第一自然段用两句话概写了长江闻名、三峡景美,写开始________。而后面各自然段写了在不同时间和____游玩观赏的具体经过,所以第一自然段与后面的段落应该划分开来。

3)后面的段落划分,既可以以游玩的地点转换为划分依据,又可以以_______去划分。

3.顺着波光粼粼的汴河展卷看去,画面进入第二部分。屋宇错落,古柳参差,临河的茶肆之中,摆着桌凳。河中船只往来不断。一座精致的拱桥,宛若飞虹,沟通两岸。行人众多,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艘木船正要穿过拱桥,桅杆已经放倒,船工握篙盘索。桥上桥下,许多行人驻足观看。从人们张嘴挥臂的动作中,似乎听到了船工们吆喝的号子声和众人的喝彩声。

下桥穿街,走过一座巍峨的城门楼,便来到了最繁华的街市。这是第三部分描绘的景象。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市招高挂,买卖兴隆。街市上,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真可谓“百家技艺向春售,千里农商喧日昼”,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穿过十字路口,再往前行,可是汴京的皇宫重地?画面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摘自《清明上河图》

1)《清明上河图》第二部分主要所描写的地点是______ _________,第三部分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里作者有意用不同的风景介绍一组风情画,所以相应的画面成为一个意义段。若是描写参观、游览的文章,不同的风景处描写是应该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赛马开始了!勇敢的小伙子们骑上自己的马,在草原上飞奔。前边的小伙子,在阳光下,黑黑的脸儿、强壮的身体给人一种蓬勃的力量。看着他,你就会想到草原上高高飞翔的雄鹰。

啊!这片土地水青草茂,羊肥马壮,这里的人们勤劳好客,美丽善良。我欢呼,我兴奋,为我的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分总)

——摘自《藏北草原》

1)“随着一声清脆的鞭子声……”这一自然段以及前面自然段都是写藏族姑娘、小伙子为客人献酒唱歌,表演赛马,你认为分段时应该把这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

2)有的文章在开头安排一个总起段,后面的内容进行分述,叫先总后分;但也有前面分述,后面进行总结的,叫先分后总。看看这里最后一自然段的内容,你认为课文前几个自然段与这里后一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5.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爷爷!爷爷!”可是听不到任何回答。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出。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刚要开门,“呼”的一声,一阵大风把门吹开了,大风裹挟进来的海水把他身上浇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赶紧缩回脚,又钻进被窝。

摘自《爷爷的芦笛》

1)这里三个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每个自然段之间的是________关系。

2)结合原文,作者在这三个自然段之前写了________,前面的内容不能跟这几个自然段分在一个段落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提示

分段的划分,就是把文章中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意义段。分段时,先要理请文章的顺序或脉络,看哪几个自然段意思密切相关,有哪些特点,可以组合而成一个意义段。找到特点就找到了分段的依据,然后分段(当然,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一般的来说,有这样几种分段方法:1.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分段。这类记叙性文章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如举例2)。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写事的文章大都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到这些,并且把它们分割开来,就可以轻松分出段来。对于写了几件事的文章,把事情一件件地分割开,分段就方便了。“事情的发展”与“时间的顺序”是相互联系的,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时,通常以比较明显的一种作为分段的依据(如举例5)。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如举例1)。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对于说明事物的文章,因为它们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的,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来,也就分出段来了(如举例3)。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为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举例4)。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还有:部分归并法、提取中心法、标志分段法等。

典型试题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纹丝不乱,像地上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摘自《美丽的晋祠》)

1)这段话里写了这样几种树: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树品种样子虽然不同,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见长。

2)这个自然段主要围绕两个“……见长”写的,请将这段话划分成三个层次。训

(此题选自洪山区)

练举例

段意的概括

1.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当你落笔写下“人”这个字,不禁肃然起敬,并为“天”和“地”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有影无形的图画,这些横竖勾勒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他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摘自《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1)很多文章语段里,有一句话是这段话的中心意思。上面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为了证明自己的话,作者举了一串例子,这种说明的方法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请你也举两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的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垫单,手上的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摘自《军神》

1)《军神》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构段的。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也是这种构段形式。

2)课文前几个段落写了沃克医生给刘伯承检查眼伤时发现他是军人,这几个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按照这个意思,这里的几个自然段可以归并成一个意义段了。

3.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的三大河流之一。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是世界闻名的,一年四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我们坐船从重庆出发,开始了难忘的三峡之行。

晚上,我们到了万县。为了能更好地欣赏三峡的风景,船要到第二天早上才开。想着就要看到日思夜想的三峡了,我是多么兴奋哪!天快亮的时候,我才睡着……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两岸的山峰和江水都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到了巫峡,山峰更高……午饭以后,大家又来到甲板上。三峡马上要过去了……

——摘自《三峡游》

1)结合课文,分别画出文中表示地点和时间变化的句子或者词语。

2)第一自然段用两句话写长江闻名三峡景美,再点题写开始________,而后面各自然段写了在不同时间和____游玩观赏的具体经过,所以这样的段落应该抓住文中的_____和_____来划分。

复习提示

归纳段意就是按要求把某一个自然段或意义段的主要意思归纳、概括出来。归纳段意一要做到准确,也就是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要做到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要做到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主要有:1.摘句法。就是把能够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当然有的段落的中心句太长,就应该压缩得简练一些(如“举例”1);2.归并法。就是先找出全段的几个意思,再将这几个意思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如“举例”6);3、取舍法。就是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举例”3);4、借助法。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以借助总述部分(如“语段的构成”里的举例2、5);因果段,可以借助结果部分(如“语段的构成”里的举例6);递进段,可以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典型试题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似的。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不断地咳嗽,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1)“模模糊糊”的意思就是文中的这句话___________。

2)伯父病得厉害,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看出来。

3)这段话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选自汉阳区)

语段的理解

训练举例

1.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摘自《少年闰土》

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往常的朋友”指的____________。

2)“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里,我们体会到作者不只是在表达对______ __________的喜欢,也是借此表达对__________________。

2.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摘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在这段话里,作者写自己“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让人感受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是一个______句,它表明作者_______的感情。

3)作者在这里运用了_____________手法,产生了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3.“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精神”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折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这段话里,“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你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外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追寻你,延河丁冬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摘自《延安,我把你追寻》

1)这里“一排排高楼大厦”让人想象到______________ _

2)“……像雨后春笋”是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 __________,它说明这里的高楼大厦_______________。

3)从“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到“永远告别了……”我们领悟到____________。

4)“忘不了延安窑洞……”说明我们富有了,更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摘自《囚蚁》

1) 从“终于明白”的“终于”中,你知道________________

2) 从“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你想到文中主人公曾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因为那样______________。

复习提示

阅读语段,除了理解整段的主要意思外,关键是要抓住段落中的相关语言,进行仔细品味、揣摩,体会句子蕴涵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味语段或者语句的内容和情感,通常的方法是一边读一边想,联系原文上下句,抓住相关语句甚至重要的字词,先试着理解表面的意思,进而揣摩、推想语句里面蕴涵的意思,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意味或情感(如举例1、2)。

理解词语意思,是阅读语段中扫清阅读障碍,基本弄懂大致意思的基本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一定要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或者换个说法,不一定非要注释性的准确 (如举例3等)。理解、领悟语句的表面意思既要注意上下句提供的语言环境,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举例1等),还有的要运用合理的想象(如“举例”4等)。揣摩、推想语句里面蕴涵的意思,必须抓住关键语句,设身处地感受文中主人公(作者)的心情,反复品味和理解(如“举例”中的2、3、4、5等),进而读懂语段中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句子里蕴涵着的丰富的情感(如举例1、2、3等)。

典型试

燕子去了,有再( )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 )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摘自《匆匆》

1)找出适当的词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开B、青C、来

2)“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是因为______

A“我”身体不适。

B感叹时间无声无息地溜走了,自己还没有任何作为。

C对已经逝去的日子满不在乎。

3)作者22岁已小有成就了,可他还说“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你从“溜走”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选自硚口区)

猜你喜欢

举例语段段落
【短文篇】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心理小测试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