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实践与体会

2009-04-05江定心田永清徐汉虹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制剂农药

江定心,田永清,徐汉虹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实践与体会

江定心,田永清,徐汉虹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广东广州510642)

在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建立了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实习指导模式。该模式的确立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以往的教师带队式的教学相比,该实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课程实习;教学体会;培养应用能力

《植物化学保护》从1950年起即成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正式把《植物化学保护》称为一门学科。2007年改名为《植物化学保护学》,这标志着本学科新纪元的开始。《植物化学保护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是科学地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以保护农、林业生产。《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和实践,掌握主要农药的理化性质、剂型加工、作用机理及合理使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便在生产上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方法,因地制宜,高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1]。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必修课,其课程实习是在授完课堂理论知识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实践课程。为了提高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笔者从实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尝试。

1 合理设计实习内容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教育目标已从培养高技术人才转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要加快教学体制改革,改变人才培养的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教育远离社会实际、脱离社会需要的现状,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2]。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3]。植物化学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是适应课堂教学而制定的,以课堂传播间接知识为主,它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往往与农业病虫害防治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不利于植物保护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加强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教学[4]。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为了适应当前培养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的需要,对该课程实习的实习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时间安排上进行了有益尝试。该课程实习根据南方病虫害发生规律,将时间定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的下半年。为了使该课程实习内容与植物化学保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病理学等课程知识有机结合,笔者将实习内容划分为农药管理基本知识学习、农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农药剂型加工配制实验、田间药效实验等4个模块,以便使学生从农药的管理到农药的生产,从原药到制剂的开发以及田间应用的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1.1 农药管理基本知识学习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农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也急需农药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农药企业是目前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就业的主要流向[5]。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对我国的农药管理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并且考虑到学生刚接触专业课程实习,对该专业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课堂知识学习阶段,因此有必要聘请农药管理技术人员、农药销售人员给学生介绍农药生产和管理以及应用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农药管理和农药销售前沿的技术人员了解农药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农药生产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下一步生产实习打下基础。例如每年华南农业大学都从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聘请农药管理的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授农药生产和应用的法律法规,以及农药定点生产企业申报、农药生产“三证”申报的相关知识,着重介绍“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准则”等法律法规,并列举相关的实例,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是如何对农药这种特殊的商品进行管理的。每年该校都聘请在国内外农药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讲解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主要农药品种以及相关剂型,销售现状以及防治对象等,让学生对目前主要农药品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重点介绍农药新品种在推广中是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以及农药营销策略与技巧等。这些活动为后续的农药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实验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农药销售工作作了准备。

1.2 农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

带学生参观华南农业大学农药产学研实习基地,让学生对农药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者每年带学生到江门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中山凯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参观学习,让工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讲解不同农药原药生产工艺流程,所需设备、原料,生产中注意事项以及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等。学生现场了解企业的发展史、组织机构、生产环境、生产经营活动,了解厂房、车间、管道的合理设计及布置,并现场参观农药原药生产的工艺流程,了解农药生产及管理,进一步巩固了课本知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结合,并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与生产技术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带学生参观农药制剂加工企业,如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农药制剂研发室,以及农药制剂生产线,并让农药制剂专家讲解当前农药制剂发展趋势,以及目前主要农药剂型,根据不同农药原药理化性质,适合于加工成哪些农药制剂等。通过这些参观学习,为后续的农药制剂加工配制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农药剂型加工配制

在农药制剂加工实验设计中,给学生一些探索性的实验,也就是不给出农药制剂的具体配方,介绍大概配方,哪些成分会对配制的农药制剂的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会造成影响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确定自己实验配方,进行探索性配方实验。改进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或指导性实验。传统的实验是促进学生形成农药制剂概念、理解和巩固农药制剂知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依附于概念和理论的“添加剂”,实验处于一种从属地位,学生仅仅是按照教材已经规定好的实验操作步骤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缺乏系统性、探索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不强,实验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实验设计中,让学生将印楝素植物提取物加工成乳油、将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加工成悬浮剂、将锐劲特原药加工成杀蟑螂毒饵、将草甘膦原药加工成水剂等,老师介绍不同制剂的主要组成成分,不同成分在制剂中的作用,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确定制剂配方。并对所配制的农药制剂质量指标如物理性状、物理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让学生从中了解不同农药制剂质量控制指标,以及相关标准测定方法等。通过开设探索性实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去了解、学习、探索农药制剂加工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求异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农药制剂与加工配制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4 田间药效实验

将学生自己配制的农药制剂,与市面上销售的相同农药制剂通过田间实验,进行药效对比,测定田间药效差异,从中了解农药制剂的质量在发挥农药活性中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农药制剂在发挥农药活性中的重要作用。

2 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1 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改变实习态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每一个学生对专业知识中不同知识的性趣爱好不同,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的志向不同,因此每一个学生对不同实验的兴趣存在差异。笔者在实习开始,给学生详细介绍每一个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挑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让该学生作为实验的组长,带领同学一起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负责一个实验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严格规范每步操作要求,而且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钻研问题,发现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的实践,制备实验产品。教师再对农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作详细介绍,传授新知识及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前只带学生参观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参入其中,满足不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2.2 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实验目的,观察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

在做实验之前,只给学生详细介绍实验具体操作步骤,每一步应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操作,从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详细记录。实验完之后,让每一组学生在一起交流、讨论实验,写出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作好实验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总结,写出完整实验报告,在实习总结会上作交流学习。最后老师根据全班同学成功与失败的实验结果,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改变了以前由老师写出完整实验报告,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中应该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在实验中寻找到了该实验现象即为实验成功和在报告中填写实验结果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增加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3 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

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实习的标准,必须全面公正地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采用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习总结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习,达不到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实验动手能力。笔者在实习交流会上,让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实验,做一个简单教案,给每一个学生5分钟时间,讲解实验目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教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让每一个学生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实习体会等,对学生实习进行综合评价。

4 结语

在当前社会大量需要应用型人才的情况下,通过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进行教学改革,可培养新型应用型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并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不仅对带课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实验的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增加了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植物化学保护学》课程实习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徐汉虹. 植物化学保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5.

[2]王益玲. 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20(9):18~20.

[3]樊 东,赵奎军,王晓云. 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2008,(1):69~71.

[4]赵奎军, 樊 东, 王晓云,等. 植物保护专业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4):1~2.

[5]曾东强, 任立云, 何龙飞,等. 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 (增刊):125~127.

G642.44

A

1673-1409(2009)02-S100-03

10.3969/j.issn.1673-1409(S).2009.02.029

2009-03-02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09);华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示范建设项目(2008)

江定心(1976-),男,湖北黄冈人,农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农药学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制剂农药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