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引进野生苦瓜资源的性状调查研究

2009-04-05龙卫平李育军卢文佳李智军张衍荣

长江蔬菜 2009年14期
关键词:抗逆性枯萎病白粉病

龙卫平 李育军 卢文佳 李智军 张衍荣

(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国外引进野生苦瓜资源的性状调查研究

龙卫平 李育军 卢文佳 李智军 张衍荣

(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广东广州,510640)

对引进的多美尼加野生苦瓜资源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野生苦瓜晚熟,叶小茎细,长势旺盛,侧蔓结果为主;果绿色,纺锤形,密布刺瘤,味苦;对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达到高抗甚至免疫;耐热性、耐寒性远强于栽培种,在抗病和抗逆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其缺点是果小,肉薄、韧而不堪食。

国外资源 野生苦瓜 性状调查

苦瓜由于种植效益高,近年来栽培面积逐渐增大。苦瓜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等,这些病害的发生降低了苦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了种植效益。利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措施,我国在抗病育种上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一般栽培种的抗性有限,而野生种对主要病害的抗性可达高抗甚至免疫,在抗病育种中有特殊的利用价值,但由于其往往带有一些不良性状,因此对该类资源需进行充分调查研究,才能使野生种得到更有效的利用。2007年,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从多美尼克引进了一份野生苦瓜。同年春、秋季对其植物学性状及抗病性进行了详尽的鉴定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野生苦瓜(从多美尼克引进);中晚熟品种丰绿油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生产);中熟品种新农村油瓜、早熟品种绿色刺瘤苦瓜自交系G065和白色刺瘤苦瓜自交系G052(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生产)。

1.2 试验方法

春季2月25日播种,秋季8月20播种,采用营养杯育苗,2~3片真叶时定植。春季株距35 cm,行距65 cm,秋季株距30 cm,行距65 cm,每份材料共植50株。调查其第1雌花节位、开花期、采收期、叶长、叶宽、果色、果形、果长、果径、单果质量、结果习性、白粉病和枯萎病发病率、耐寒性、耐热性。并计算叶形指数和果形指数。调查标准:开花期为50%植株开花时期,采收期为50%植株达到商品瓜采收时期;叶长、叶宽数据为随机采集15株植株中部叶测量获得的平均值;果长、果径、单果质量为20株第2批采收瓜平均值。叶形指数=叶长/叶宽;果形指数=果长/果径。

表1 生育期等性状调查

表2 果实性状调查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材料对枯萎病的抗性。方法为:营养杯育苗,营养土高温消毒。每份材料接种25株,3次重复。接种方法、接种浓度、病情指数、抗病分级标准调查参考郭堂勋等[1]的针刺法。

表3 田间抗病性、抗逆性表现

表4 人工接种发病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等性状调查

由表1可见,野生苦瓜第1雌花节位23节左右,比中晚熟品种丰绿约高6节;开花期最晚,比丰绿迟10~14 d,但采收期却与丰绿只相差2~3 d;野生苦瓜叶长、叶宽都比其他品种小很多。野生苦瓜以侧蔓结瓜为主。

2.2 果实性状

野生苦瓜果实纺锤形,表面密布刺瘤,绿色,远小于其他品种,长约8.9 cm,横径约3.9 cm,单果质量仅38.7 g,味苦,肉极薄且韧,果中有16~20粒黑色种子(表2)。

2.3 抗病性及抗逆性调查

由表3可知,春季、秋季5个供试苦瓜材料枯萎病田间发病率均为0;G065和野生苦瓜田间表现高抗白粉病,白粉病发病率为0。

进入6月下旬,野生苦瓜在高温条件下长势仍然旺盛,而其他4个苦瓜材料生长出现不同程度衰退。至7月初,野生苦瓜仍能正常分枝、开花、结果,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而其他材料绝大部分枯萎而死;10月下旬北风来后,其他材料叶已萎蔫并逐步枯死,而野生苦瓜表现正常,并且能生长到12月,从而表现出很强的耐寒性。

2.4 苗期人工接种

由表4可见,野生苦瓜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皆为0,对该病达到了免疫水平,而其他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最多只达到中抗水平。

3 小结与讨论

经调查得知,该野生苦瓜第1雌花节位23节,晚熟,叶小茎细,长势旺盛,枝叶繁茂,侧蔓结果为主;果绿色,纺锤形,密布刺瘤,长8.9 cm,横径3.9 cm,单果质量38.7 g,味苦;对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达到高抗甚至免疫水平;耐热性、耐寒性远强于栽培种。

植物对病害的抗性机制遗传很复杂,有的抗性属数量遗传,由多基因控制,有的属质量遗传,由少数基因控制。有关苦瓜白粉病和枯萎病遗传研究的报道很少,粟建文等[2]认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由2对以上基因控制。本试验的野生苦瓜对白粉病和枯萎病具有高度的抗性,其抗逆性也远高于栽培品种,而且通过和栽培种的杂交,证明与栽培种具有很强的亲和性,因此在抗病和抗逆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其缺点是果小,肉薄、韧而不堪食。下一步工作是研究该份野生资源的抗性遗传规律。如果其抗病性和抗逆性由少数基因控制,则可利用回交法将其抗病性和抗逆性性状导入栽培种中,获得抗病性、抗逆性及果实大小符合生产需要的品种。

[1]郭堂勋,莫贱友.几个苦瓜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测定[J].广西农业科学,2007,38(4):408-410.

[2]粟建文,胡新军,袁祖华,等.苦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J].中国蔬菜,2007(9):24-26.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Wild Material Characters of Bitter Gourd abroad

LONG Weiping,LI Yujun,LU Wenjia,LI Zhijun,ZHANG Yanrong
(Cuttages Seedling Centre,Guangdong Agriculture and Science Group,Guangzhou 510640)

The main characters of a wild bitter gourd from Dominica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 in order to utilize the special disease-resistant genes to solve the serious main diseases in the bitter gourd production in China.

Abroad material;Wild bitter gourd;Character investigation

10.3865/j.issn.1001-3547.2009.14.010

龙卫平(1970-),男,研究生,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茄果类、瓜类育种,电话:13826274369

2009-06-17

猜你喜欢

抗逆性枯萎病白粉病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甲壳素对蔬菜抗逆性的影响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