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定位的困惑及化解途径

2009-04-03袁俊辉

关键词:办学定位人才

袁俊辉

摘要: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普遍存在定位不明或定位模糊的问题,争“升级升格”、争办综合型大学,致使办学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缺少竞争力。本文从地方高校的办学现状出发,分析其定位的困惑及原因,以期得出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化解途径。

关键词:大学定位地方高校困惑化解途径

0引言

本文所指的地方高校是与中央部委属高校相对应的,由地方部门管理的高校,是从行政管理角度形成的集合概念。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截止06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1867所,其中地方高校1480所。1999年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以来,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度教育大众化阶段,2005年底,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期间,扩招的任务少数由重点大学承担,大量地方高校担负起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责任。高等学校办学多样化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社会需要各种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学校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各种不同的实用人才。而我们在日常的媒体报道中总看到诸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许多企业单位却招不到人才的矛盾,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教育部门自身的反思。高校办学的“同质化”致使培养出人才的“同质化”,从而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缺少特色和竞争力,其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尤其是众多地方高校在自身发展定位上存在的问题。

1地方高校发展概况及定位困惑

当前,地方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无论是高校数还是学生数都占全国总数的绝大部分,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到要优先发展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我国地方高校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合并升格的新建院校占地方本科普通院校的绝大部分,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的高等职业学院占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从而大多地方高校存在办学底子薄、发展困难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历史传承,在人才培养、学科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向一些重点大学看齐,致使培养人才的同质化。另外由于办学历史、学校所处的地域、经济、各地政府教育投入等方面的差异,也使得地方高校发展差异也大。此外,地方高校还面临众多高校共同在办学资金、师资、生源等各种资源上的竞争,都力争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地区分布、办学类型上有所突破,以此获得更多的办学资源。为了赢得国家难得的额外投入,学校想方设法迎合重点的要求,争办重点大学、重点学科、综合性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等,这样的竞争使得高校定位的趋同和攀升。但从总体上来看,地方院校还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占95%比重的地方高校,在总的高等教育投入中只占57%,预算类经费和其他方面经费也都非常少。就是在本身办学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地方高校又面临高校规模的扩展,使其陷入规模扩展和办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教育质量和人力质量难以保证,学校的专业和课程结构与产业结构、社会需求不协调,过分重视学术型、理论型人才培养,人才与就业市场信息不畅,大学生职业意识普遍薄弱,就业期望与现实不符。这些都是地方高校发展道路中面临的难题,归根到底都关系到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定位问题,也是高校定位的困惑所在。

2地方高校定位困惑的原因探析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的定位困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高职院校定位困难,一是普通高校追求大而全,定位模式逐渐单一化。我国地方高校发展定位普通存在的定位模糊、定位趋同和攀升问题,究其原因,既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高校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第一,从地方高校自身来看,许多地方高校在办学实践中缺乏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探索精神,缺乏对办学理念的深思熟虑,使得在高等教育扩展的竞争格局中,迷失了自己,随波逐流,过分看重眼前和表面意义,导致定位的趋同和攀升。第二,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影响和束缚了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探索和实践。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注重整理和划一,高等教育层次和体系不太明晰,仅简单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或者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以学历为标准,没有明晰的分类标准,使得高校不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进而影响其定位。其次,高等教育评估指标单一,根据学术型研究型大学标准而制定,众多高校为了在评估中取得好的评分和排名,向单一的指标看齐,也致使部分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趋同和攀升。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传统的重学轻术、学历本位和文凭本位的用人观以及家长和学生的“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情结都在客观上影响了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理性和科学性。中国人的等级观念也强化了学校的等级观念,使得许多地方高校争取高层次,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吸引公众注意和社会资金,从而增加了地方高校恰当定位的难度。

3地方高校定位困惑的化解途径

高等学校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功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对自身某一时期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位置和角色特征的选择。一般来说,高校定位需要在总体定位的基础上,对培养目标、办学类型、办学层次、服务面向、学科专业等方面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影响高校办学定位的因素主要有学校类型定位、功能定位、层次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规模定位和特色定位等。本文不详细探讨地方高校如何定位问题,仅从宏观角度指出要解决地方高校定位困惑需要着手的几个方面。首先,政府、地方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学生家长都要转变转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用人观念,以此促进地方高校的合理定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发展着不同作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只要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办出特色都是优秀的。同样,人才衡量标准上也不能单凭学历高低和院校知名度,社会各界都要注重人才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才衡量观念和人才选用观念。其次,地方高校规范自身办学行为,实现科学发展定位。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学科优势,根据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要求,分析高校资源,规划好学校类型、层次、专业结构和规模等的发展,做好学校的发展定位。第三,理顺政府和高校的关系,各司其职。政府要放松对高校的管制,给高校以“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自主办学权,减少政府对教育的干预,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对高等教育引导和宏观管理的科学化,使高校在更大程度上能对自身发展定位能进行清醒的认识、长期打算和认真思量,做好发展定位,办出特色。第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和完善人才市场体制,发挥市场对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引导作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各类不同人才的需求会在人才市场上反映出来,学生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实现就业,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学校需要履行自己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人才
人才云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