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汇改三十年:回顾和展望

2009-04-03

关键词:外汇市场外汇体制

王 昆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外汇体制的改革进程,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出发,提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汇率弹性渐进式提高、资本项且可兑换可控式进行等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接下来的外汇体制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外汇体制三十年改革回顾与展望

0引言

时至今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各国之间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所建立的联系愈加紧密。而本文则试图对过去三十年中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进程进行一次回顾和梳理。从一个较长的历史镜头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外汇体制的变化沿革出发,讨论历次改革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建立一个三十年以来的外汇体制变化的清晰脉络,对汇率体制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形成一个直观认识,以期以史为鉴,明确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回顾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汇率的确定、汇率的变动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汇率的确定是说汇率的形成机制,而汇率的变动是说汇率水平的变化。依据以上两个规定性的界定,我们可以把这一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1.11979年至1993年的外汇体制改革

1.1.1改革的背景1979年以前,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外贸易由国营对外贸易公司专管,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经营,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控制的外汇管理体制。国际收支平衡政策“以收定支,以出定进”,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办法保持外汇收支平衡。在汇率水平的确定方面,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不借外债,不接受外国来华投资。人民币汇率作为计划核算工具,要求稳定,于是逐步脱离了进出口贸易的实际,形成了汇率高估。

1.1.2改革的措施在1979年至1993年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实行外汇留成,建立和发展外汇调剂市场;实行人民币的汇价改革,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外汇经营体制;放宽对国内居民的用汇限制,完善管理制度。

1.1.3改革的效果这一期间的改革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较好地保持了国际收支的平衡,提高了经济的活力。具体体现在:第一,外汇调剂市场的建立,较好地缓解了外汇紧张环境中各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外汇融通,缓解持汇企业的人民币资金状况,促进外向型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外商投资环境。第二,人民币汇价改革的推进则肯定了汇率在调节国际收支和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为日后的汇率并轨实施提供了现实依据。第三,放宽居民用汇限制、允许个人在外汇调剂市场上买卖外汇。同时,促进了居民外汇收入的增加和外汇存款的增长:完善外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外汇市场法制建设则为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1.1.4不足之处这一时期的外汇体制改革在较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需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外汇调剂市场并非一个真正的外汇供求市场,其中的参与者基本上局限于国营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外汇余缺的合理调配:双重汇率的存在则带有浓厚的行政计划色彩,客观上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制约了经济的效率;许多改革措施只是原有体制的局部修整,而并没有明确建立市场导向的目标等等。

1.21994-2005年的外汇体制改革

1.2.1改革的背景随着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的提出,以及1992至1993年之间的高通货膨胀率的出现,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这其中包括了对外汇体制的改革。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款国,能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实现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则能有效地调节国际收支,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长期而言,推进外汇市场的改革是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从而完全可兑换的必要条件。

1.2.2改革的措施我国于1994年开始,对外汇市场体制进行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实行汇率并轨,建立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行银行售汇制,推动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兑换;取消境内外汇计价结算,加强国际收支管理;第四,对资本项目外汇进行严格管理,继续实行计划审批制度。

1.2.3改革的效果这次改革不仅结束了人民币牌价汇率、调剂汇率和黑市汇率并存的局面,而且初步建立了外汇市场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的兑换。第一汇率并轨的实现,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增长,平衡了我国的贸易余额。第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的实现是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第三暂时保留对资本项目的严格管理,体现了审时度势、渐进改革的原则。

1.2.4不足之处尽管这一次的外汇体制改革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第二,长期而言,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三,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

1.32005-2008年的外汇体制改革

1.3.1改革的背景2005年前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账户出现持续的顺差,外汇储备规模也超过了6000亿美元。这就造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央行对冲压力大以及外贸企业进口成本增加等问题;加之国际社会美国、日本等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有增无减:于是,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减缓国际压力以及对付初见端倪的通货膨胀,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相关细则,正式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改革。

1.3.2改革的措施这一次的汇率制度调整,可以称之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汇改。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并且对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以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之内。

1.3.3改革的效果应该说,2005年的这次外汇体制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改革了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还对汇率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既符合经济现实的需要,又暂时缓解了一些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所施加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制度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3.4不足之处第一汇率形成缺乏市场基础,对央行依赖过多。第二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且与其他金融市场脱离。第三汇率波动缺乏弹性,难以真正参考“一篮子”货币,将引起汇率的扭曲和对锚货币的偏离。

2汇率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

汇率体制在一国经济体制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汇率是经济的信号指标之一,外汇市场的情况直接与贸易和国际收支相关,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外汇市场是连接本国与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纽带,外资的进入与退出往往要经过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央银行货币调控的基础,因而一个发达的、成熟的外汇市场是影响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变量。

3总结

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发明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了价格制度的改革,引进了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等等。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制度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反思三十年的成败得失,积累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仅因为历史是最好的镜子,更因为我们需要在回顾过去中,把握现在,并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外汇市场外汇体制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