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等职业教育的“长”“短”之争及其对策

2009-04-02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邓 勇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学历教育为主还是以短期培训为主,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职教学者和职教一线实践者在不断探索。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应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短期培训为辅。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短期培训

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区别及理论冲突

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历教育是一种正规的、长学制的,以人力规划为基础、以学校为主要基地的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通常要经过较系统的学习,周期较长。职业培训则是一种紧密结合生产过程,根据某种岗位的特定需要而传授相关知识、技能的训练,以能熟练进行某一岗位的工作为目标,通常不必经过系统学习,培训周期较短。职业培训学制灵活,形式多样,举办者既可是学校,也可是社会团体、企业等。学历教育较注重受教育者的基础及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为主,而职业培训较注重具体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培养马上能上岗的熟练工,以岗位教育为主。

职业教育是以学历教育(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为主,还是以职业培训为主,一直是国际和国内职教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以英国经济学家巴洛夫为代表的主流派主张大力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世界银行也支持这一观点。而以美国著名学者福斯特为首的反主流派则对这一观点持异议,提出职业教育应以职业培训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转变,对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的资助逐渐减少,大幅度增加了对职业培训的投资。

巴洛夫职教理论的系统阐述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但实际是对战后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一个总结。主要观点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经济发展计划为主要依据;经济发展是可以预测的,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也是可以预测的,可以加以规划;根据规划的人力资源需求,应该进行人力储备;人力储备可以通过学校,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发展来实现。因此,大力主张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这一理论成为当时发展中国家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其不足之处在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动态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很难预测准确。预测不准,就会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福斯特职教理论的阐释最初是在1965年,但真正为国际职教界看重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福斯特的观点是对巴洛夫理论的全面否定,主要观点是:基于简单预测的人力规划不应成为职教发展的依据;职业学校是一种谬误,职业教育的重点应是非正规的在职培训;职业教育必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技术浪费应成为职教计划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化的学校课程既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也不能解决其失业问题;职教与普教的关系是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反对普通教育职业化;倡导“产学合作”的办学形式。福斯特职教思想的许多观点已被世界银行借鉴,成为当今指导各国职教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斯特职教理论的优势在于指出了基于人力规划的职业学校教育的不足,强调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其不足之处在于几乎全盘否定了学历教育,提出职业教育只能被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进行应急性的培训,而不能在人才培养上跑到经济之前,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有不足之处。关键在于如何能扬长避短,把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考虑潜在的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考虑现实的短期的社会经济需求,这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一道难题。

中等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现实困惑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中级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素养,有相当的发展潜能,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显然,这是短期培训不能胜任的。福斯特主张以短期培训代替职业学校教育,将职业教育完全非理论化是不足取的,单纯追求低水平的动手实践能力只能是一种短视的职业教育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周期长,主要满足的是潜在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必须作出规划。由于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变化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因此,规划要想十分准确,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很难的。正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周期长且有不确定性,所以影响了个人需求,也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效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解决个人需求不足的问题,仅根据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设置专业,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家长和学生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结果,由于学历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时间差,以及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等原因,学校不得不频繁更换专业,造成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职业培训以现实的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周期短、收效快,对举办者和投资者来说,短期效益都十分明显,因而能极大地激发个人需求,特别对贫困的西部农村居民来说,更具莫大吸引力。受利润的驱使,许多民办学校更是乐此不疲。但职业培训有着其天生的缺陷,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低,缺乏理论素养,后劲不足,无发展潜力和迁移能力,只能满足现有的岗位需求,无法适应技术进步和转岗需求,也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就初中毕业生的基础而言,接受的短期培训只能是低层次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既不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又难以实现稳定性的就业。可以说,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如能结合起来,实现互补,其效益必会很大。但在现实中,二者很难融合。在同一职业学校既开展学历教育又开展短期培训,短期培训会对学历教育带来很大冲击,影响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的稳定性,在管理等方面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同时,短期培训由于时间短,要想使学生达到很高的技能水平也不现实。由于缺乏综合素质和迁移能力,短期培训的学生就业的层次低、稳定性差,又反过来影响职业学校的声誉,制约学校的发展。而不开办短期培训,又难以扩大办学规模,满足居民的个人需求,学校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难以有较大的提高,这就出现了现实中的困惑。

中等职业教育中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有机融合

(一)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加强专业的规划与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目的应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围绕劳动力就业市场办职教,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办职教,跳出狭隘的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束缚,主动适应城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调整专业设置时要有前瞻性,既关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趋势,又关注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的重点、热点和前沿,预测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潜在需求。专业的规划与设置必须谨慎,要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我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黄炎培曾反复告诫:“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黄炎培在办学实践活动中,从专业设科、课程设置、招生人数、培养规格,直至职业道德标准的制定,无不建立在详细周密的社会调查基础之上。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规划要以显在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利用各种渠道充分搜集信息,认真研究和了解劳动力市场对各类人员的近期和远期需求,作出中短期和远期的需求预测,同时要分析经济发展对中职人才的专业、数量、类型与结构等需求,对学校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也必须做出客观分析,如外部政策环境、经济因素,内部师资条件、设备、场所、经费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教育资源的投入方向与投入力度,有针对性地规划、设置和调整专业,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并确定一个合理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做到以需求拉动供给,以供给驱动需求。同时,专业的规划与设置必须保持动态性,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真正达到“预则立”的效果。在内部条件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依靠企业的专业设备设施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为解决教育周期长与市场需求变化快,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与宽厚的基础能力之间的矛盾,可借鉴国外的“模块职业教育”模式,即将一定数量性质类似、能力水平要求相近的专业归成“模块”进行培养。招生时,除“订单”培养及确能预测有效需求的专业外,一般不确定具体专业,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分三个阶段逐步确定专业:第一阶段,不确定专业,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通用性课程;第二阶段,区分专业模块,即多个相关专业为一个模块,学习某一模块的课程;第三阶段,根据对就业市场有效需求的预测和学生志愿确定专业。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学校扩大专业范围,及时调整专业方向,解决毕业生就业与市场需求失衡的矛盾;有利于学生在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与特长,实现一专多能,便于转业、转岗;最后阶段的岗位教育使毕业生缩短了上岗适应期,使技术目标与岗位目标趋于一致。在专业设置上还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学校教育的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以及面向全国或就业地区较广的专业,专业面应当窄一些;按职业岗位(群)需要而建的专业,其口径相对窄一些;按技术领域需要而设的专业,其口径相对宽一些;对那些有长期稳定需求的专业,无论宽窄都可长期设置,对那些需求变化大的专业,可先宽后窄。总之,专业设置既要考虑社会的潜在需求,又要考虑劳动力市场的现实需求,做到宽口径,厚基础,重交叉,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专业。

(二)适需对路的短期培训是学历教育的有效补充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立足于实际,在考虑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应考虑当地居民的个人需求,既办好学历教育,又举办适需对路的短期培训。只注重学历教育,不问津市场需求量很大的短期培训,不利于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职教界曾提出一个口号:“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指学历教育,“短”指短期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培训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逐步深入,社会对培训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立足本校实际,建立一套非学历教育的专业模块,开展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如开展技术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的教育及岗位培训等。此外,还应根据当地剩余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各劳动力稀缺地区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本校实际,举办各种类型、层次的短训班,促进本地区富余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

总之,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的有机结合,既能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能解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脱节问题。重要的是要解决好短期培训对学历教育带来的冲击以及培训质量问题等。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
音乐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
中职班级自主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基础教学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