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设计研究

2009-04-02刘必千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高职研究

刘必千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能力结构设计新理念,遵循设计规律,确定能力模块与课程体系的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经贸管理专业;能力结构;研究

高职高专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毕业生要能适应某种职业或职业群的需要,仅具备单一能力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结构。能力结构是指高职高专学生通过教育和培训所具备的各能力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能力结构对学生适应职业和职业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目标应建构成多层能力结构模式。为了形成高职特有的优势,能力培养目标首先要强调职业和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尽量缩短学校与职场的距离,使毕业后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要关注适用于所有职业的一般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所以,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可以表述为专业核心能力、一般业务能力、可迁移能力及个性化能力四部分组成。

英国学者高夫·斯坦顿(Geoff Stanton)曾构建了一个能力模型,比较准确地表达了整合能力观的思想,该模型表明,能力结构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般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另一方面,是对具体情境的理解力,两者缺一不可。我国劳动部门正在参照英国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分为8个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

高职高专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是职业能力,这是决定他们能否“零距离”上岗的关键,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征。其次,必须具备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核心能力,这是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必须的、具有普遍使用性的能力,因为,高职高专教育不是仅仅为了特定的职业而教育学生,而是要以学生准备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职业为宗旨。经贸管理类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有哪些能力可作为共有的平台,用何种训练方法能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新的问题急需施教者解决。所以,设计好专业的能力结构,建立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专业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中,培养素质好、能力强、市场所需的经贸管理类人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根据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笔者提出构建经贸管理类专业能力结构的思路:遵循一个规律,确定两个模块,坚持三个标准,落实四大能力。

遵循一个规律

制定某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市场需求的岗位能力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而课程体系来自于能力结构,能力结构又取决于人才培养规格。因此,课程体系构建与能力结构的设置,就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根据岗位需求,明确能力结构;根据工作过程,确定课程体系。要完成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在经贸管理专业的设置之初,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通过市场调查,把握社会需求总量,从岗位需求入手,确定岗位群。(2)针对岗位群,确定培养目标。(3)围绕培养定位,构建素质与能力、课程与项目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在财会、贸易、营销、管理等方面能适应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熟练掌握财务运算与管理、营销与管理、贸易与通关等所在岗位的专业技能,并具有较高素质与特长的高等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确定两个模块

经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而能力培养必须落实在课程体系中。具体的课程是由两大模块构成的,一个是工作岗位中的能力模块,另一个是工作过程中的能力模块。经贸管理类专业的岗位很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如会计员、营销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物流师、审计员等,对个体的综合素质与岗位技能,以及可迁移能力都有明确要求。工作过程的能力模块,即计划的制定、计划的执行、工作中的检查、项目完成的验收与评估等等。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及能力设计上,从连锁推广到商务谈判、连锁购销业务、连锁店营销策划、连锁店现场管理、连锁店电子商务运营、连锁店物流管理等,既体现连锁经营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又体现课程的编排有着岗位的前后关联性。同样,在《连锁经营现场管理》课程中,也体现工作过程中各环节的能力培养,从编制营运手册到收货与验货作业、收银作业、理货作业、盘点作业等环节。这两个模块是相容的,岗位能力模块主要是横向的设计,工作过程模块主要是纵向的设计。

坚持三个标准

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质量至上,就必须有检验标准。一个专业要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毕业生就应制定并实施三个标准:一是能力考核标准,二是课程考核标准,三是毕业生质量标准。能力考核标准突出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高职高专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才,其应有能谋生,会发展的能力作为保证。能力考核标准是建立在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之上,同时,又与课程考核标准紧密联系的。专业能力就必须紧扣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社会考核标准,如会计、营销、物流、国际商务、报关、电子商务等都有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而通用能力被分解到各类课程中,如表达能力培养主要体现在商务谈判、应用语文、普通话与口才等,计算能力体现在经济数学,个人素养与合作相处体现在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创造革新体现在创造原理与应用、思维训练等。毕业生质量标准必须体现培养目标所指引的高素质、技能性、创新型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针对其质量鉴定应是全面的,但相对其具体专业而言,鉴定又是有重点的。毕业生的质量鉴定只有在实践中进行,才是最有效的,用人单位的评价最有发言权。所以,毕业生的质量标准要不断进行阶段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要不断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参与评估,才能不断修正质量标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

落实四大能力

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结构设计,必须考虑人才现行谋生与今后发展,考虑岗位竞争与拓展迁移,考虑社会责任与个人爱好,总之,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适应性强的人才。基于这样的思考,对经贸管理类专业提出培养“四大关键能力”,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一般业务能力、可迁移能力及个性化能力。在专业核心能力上,突出岗位技能与职业资格,总体反映学生在专业业务能力上具有市场策划与营销能力、经济运营与核算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一般业务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办公自动化、英文情景会话、接待礼仪、法律常识等能力的掌握。可迁移能力主要考虑学生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变化中、岗位转换中、生产调整中都能从容应对,概括为信息处理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运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等八大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落实在显性课程中,也落实在隐性课程中,不仅体现在计划教学中,也反映在社会实践中。以上能力构建并实施培养,才能真正体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在经贸管理专业中,构建共有素质与能力平台,开设大学语文与实用写作、书法、现代办公技术、口语与礼仪、思维与创造等课程,增设并逐渐推广ERP沙盘实训项目,模拟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学生经营实战能力。个性化能力主要是张扬个体的鲜活性,发挥个体的潜能,激活特长,如体育、文学、音乐、艺术等爱好,哪怕富有挑战性的个人专长,在校园中,良好的氛围里,让他们快乐展现,放飞思想,激情燃烧。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高职研究
公司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