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品牌经营之道

2009-04-02

出版参考 2009年12期
关键词:剑桥商务书籍

嘉宾:香港商务印书馆董事总经理 陆国燊博士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行政总裁潘仕勋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亚太总裁包睿思

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总监陈志辉教授

陈志辉:为什么要做出版,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潘仕勋:在数百年前的英国,只有皇家出版书籍,为的是控制知识流传。但随着印刷科技更新,出版变得较容易,民间对智慧的需求也在增加。而信息的质量有好有坏,为确保出版内容质量,所以当时需要一个出版社去核定书籍内容然后出版,剑桥大学出版社有幸承担了这一重任。出版社一直受大学赞助,专注高质量的学术出版,同时也不忘紧随时代转变,以创新的印刷技术出版书籍。

陈志辉:剑桥大学社的业务由英国拓展至亚太区,如何保证出版质量?

包睿思:每本计划出版的书籍大纲,出版社都会寄给两个有关的学术权威机构寻求意见,然后再由18人的专家委员会审题。出版过程可以很长,迄今最高纪录29年,是一本冰岛语言学研究的著作。我们以传播知识为理念、改变人的生命而感自豪,这也是吸引我加入剑桥的原因。

陈志辉:商务印书馆没有剑桥社那样強大的“后台”,其出版理念何在?

陆国燊:商务成立于1897年,初期主要是为外国学成归来的学者发表作品。在日治时期,日军占领上海时,香港分馆为内地提供出版物,与内地关系密切,一直为中资公司。上世纪80年代经历结构重组,在财政和管理上独立运作,自设编辑部,着重于语言书籍出版。如今,香港商务为联合出版集团成员,在香港注册。虽然与北京和台北商务独立经营,但仍有频繁合作。现主要有三部分:书籍出版、教科书出版及零售业务。

陈志辉:商务与剑桥合作的缘由?

陆国燊:我非常欣赏剑桥社护卫学术出版的精神。商务的编辑发现剑桥优秀的英语教材只有英文版,价钱较高,难以打入香港市场,故建议合资出版,以商务优秀的本地人力及网络进行推广。

陈志辉:剑桥为何与商务合作?

潘仕勋:我和Chris(包)曾在香港生活多年,知道商务是一间非商业出版机构,理念与剑桥相近。加上商务对本地语言出版市场的了解、书店网络,是理想合作伙伴。了解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我们必须与当地人合作,才能顺利发展。这情况不只在香港,还有日本、沙特阿拉伯等地。

陈志辉:两家出版社已有悠久历史,有何生存之道?

潘仕勋:起初剑桥大学社的财务并不健康,大部分收入靠大学及私人赞助,甚至曾接近破产,资金流动出现问题,这主要原因是大家不懂得如何投资。幸好员工们都知道需要改变,愿意配合变革,转换公司文化理念,才将出版社的颓势扭转。

陆国燊:出版物与其他产品不同,产品周期很长,生产时间也长。要生存就要做好库存控制,建立良好的营销品牌,将投资用于好的书籍上。

陈志辉:如何在文化出版和商业上取得平衡?

潘仕勋:这就如走纲丝,出版人要有敏锐的市场触觉。在紧守理念之余,背后也必须以生意维持。

陆国燊:要训练员工,除了必须了解产品外,也要重视与顾客关系及传媒关系。

精彩问答

问题一:在伦敦,许多人手上都拿着一本书阅读,香港却只是报章杂志、电子产品,你怎样看两地的阅读风气?

包睿思:英国人阅读是为娱乐、学习,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太懂计算机,还没充分使用电子产品,香港读者对电子产品很熟悉,这也是我欣赏亚洲人的其中一个原因。

潘仕勋:英国的确有很多著名作家,有浓厚的文学历史背景,所以阅读是一个气侯。

陆国燊:有数据显示,大陆与台湾的读者平均一年读3.5本书,美国是5本。虽然香港未有资料,但在重视学位资历的社会,阅读是比较逊色的,因它不像课程学习,没有实质的学历认可。

问题二:台湾出版了许多翻译书,外国出版社是否有兴趣翻译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潘仕勋:翻译是一个问题,销售是一个问题,作者知名度也是一个问题,在我来中国时,有业者也跟我商量如何出版好的中文书籍,他们也愿全力支持。

陆国燊:孔子学院在世界许多角落举办中文学习班,在书籍方面,《狼图腾》、《于丹<论语>心得》也已经或即将出版英文版,毕竟这需要时间来发展。

问题三:如何利用电子平台?

包睿思:读者未必想购买整部著作,对于这一点,网上出版的版权费应如何收取,是个大挑战。另外,电子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渠道。

潘仕勋:电子平台也提供了免费的销售渠道。我们有36000种书目,出版了一些绝版书。我们6年前开始将他们变成网络版,这些长销产品的收入约占公司全年收入的4%。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论坛整理)

猜你喜欢

剑桥商务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Cambridge Audio(剑桥)CXA80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商务休闲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