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学情境的两点思考

2009-04-01朱长青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算式运算现实

朱长青

一、教学情境究竟是什么?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情境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和探讨的热点。教学情境究竟是什么?目前公认的有以下三种解读。

(1)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

(2)教学情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包含问题的生活事件。教学情境的本质是生动的生活事件,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教学情境既是事件,同时又是问题,但不是知识内容本身。

(3)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创设的,适合学生主体并能够使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促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的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三种解读,体现三种不尽相同的界定视角。无论是把教学情境界定为“一种教学环境”、“一种生活事件”,还是“一个教学过程”,其本质应该是相同(或相通)的,从中可以发现两点共性。一是它们所包含的情境因素是相同的。即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和拓展学生思维意识的情、意、景、物、事,如感情、事情、物情、环境、物境、意境、景象、氛围等。再具体一点,亦即:教师的仪表、眼神、言语、动作、板书、图表、教具;问题、事例、故事;设疑、设悬、讨论以及学生的各种活动等等。教学情境就是由这些情境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凝结而成的。二是凝结而成教学情境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形式得以外显。教学活动是教学情境的外在的表现形式,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直观可感的,是容易让人理解、接受和把握的,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因此,通俗地讲,教学情境就是课堂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多种情境因素而生成的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场域”的特殊作用,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数学学科中,教学情境也就是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具体可感的数学活动冠以“情境”。如,故事情境、操作情境、辨析情境、竞争情境、交流情境、合作情境、比较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猜测情境、游戏情境、反思情境等。

二、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现实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那么,这里所指的“现实”的内涵是什么样的?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是现实的?

案例一:“三步混合运算”

课始,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混合运算”,学生齐读,接着,教师出示算式卡片:4×5+3、5×7+6、9×2+2、5+25÷5+25,要求学生抢答。前三题学生口算很顺利,到了最后一题,学生不仅口算速度慢,口算结果还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说计算结果是1,有的学生说是35,还有的学生说是31。学生在争辩、说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应得35。教师紧接着追问:要使这道算式的得数是1,怎样改一改算式就可以了?教师的话音未落,好多学生都已经喊了出来——加上括号,即:(5+25)÷(5+25)。师生及时抽象出“同步算”。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比较:这两道算式中的数和运算符号都相同,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同?从而突出了“运算顺序”这一教学重点。

关于“混合运算”,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是“运算顺序”。例题中提供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虽有利于学生体验运算顺序,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由于例题中的生活情境,没有激活学生思维的新奇因子,难以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缺乏情意的参与,使他们对运算顺序的体验大打折扣。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情境不是实际教学的最佳选择。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几道简单的口算题构建了一个颇有新意的争辩情境,在快速抢答的氛围中,学生口算最后一题时必然生成多种答案,这是由教师的精心预设引发的。因为答案出现分歧,才有争辩的产生。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师生、生生互动中,激活了思维,统一了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的思维迅速聚焦于算式的运算顺序,促进学生对教学重点(运算顺序)的自觉关注。如果说这一过程是“按照运算顺序算得数”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改算式”的活动就是“从得数想运算顺序”。在这样的互逆思维中,不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还有效带动学生的情意参与,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上例改生活情境为争辩情境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从学生的生活现实出发创设的生活情境教育意义明显,但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创设的数学情境更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特别是随着学生身心的不断发展及所学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不断增加,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更多地立足于数学本身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果一味地用现实生活的事例创设教学情境,这实际上是对“现实教学情境”理解的偏颇。

案例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师:同学们!本学期你们每人上交的杂费和教科书费是多少元?(板书:每人112元)那么,你知道昨天老师一共收多少费吗?先估一估!

(一生估6200元,一生估6700元,一生估6800元。)

师:要判断谁的估算准,该怎样办?

生:(异口同声)计算!

师:计算什么?怎么计算?

生1:计算59人一共交了多少钱,算式是:112×59。

生2:我觉得应该用112×58,因为昨天还有一位同学忘带了费用。

师:你思考问题真细致!(板书:112×58)那么,你们能算出它的结果吗?

生:能!

师:下面就请大家试一试吧!

从实际生活中引入计算教学,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主动参与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材提供了“计算一个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的生活情境,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所提供的这一情境对于城区的孩子来说是平淡无奇的。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能会体验到计算的价值,却难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计算的内在需要。而“交杂费和教科书费”是昨天才发生的,是学生亲自经历的,每位学生的印象都很深刻。他们在交费的时候,头脑中可能已经产生了“我们班同学一共交多少费”这样的问题。案例中所设计的生活情境是鲜活的。同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因为与学生的“贴近度”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一般来说,创设生活情境的素材,学生经历过的比听说过的有效:发生过的比未发生的有效;今天发生的比昨天、前天发生的有效;新奇的比普通的有效……概括地说,有效的生活情境应突出它的时代感、典型性、新颖性和冲击力等特点。

笔者认为“现实的教学情境”至少应包含两层意蕴:一是除了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的“生活情境”之外,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创设的“数学情境”也应是“现实的教学情境”;二是就“生活情境”而言,只有那些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时代感、典型性、新颖性和冲击力的教学情境才是“现实的”。一言以蔽之,能促进学生意义建构主动发生的教学情境才是现实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另外,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我们往往忽视它的简约性。复杂、冗长的教学情境不仅会模糊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考游离于数学问题之外,而且无形中会挤占探讨重点问题的黄金时间,降低教学效益。因此,在不影响情境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情境的情节,压缩情境展开的时间,让数学问题得以凸显,让学生更迅速地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和思考数学问题,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功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让简约性成为创设教学情境的朴素追求。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曹文◇

猜你喜欢

算式运算现实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