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夜思》所写时令是秋天吗

2009-04-01胥洪泉

文史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静夜时令思乡

胥洪泉

李白的《静夜思》,语浅情深,耐人寻味,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郁贤皓主编《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35页云:“短短二十个字,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客子秋夜思乡的鲜明图景”:“静悄悄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穿过窗子洒落在床前的地面上,一片白皑皑的,简直像是浓霜……”马未都的《〈静夜思〉新解》(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3月19日第9版)也说:“我看到的所有解释,大致都是这样:在一个深秋的晚上,李白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看着地上的月光,不由地升起思乡之情。”由此看来,有不少人认为李白《静夜思》所写时令是秋天。然而笔者认为:从此诗来看,难以断定所写时令是秋天,诗中的“霜”只是比喻而已,不能说明时令。

认为《静夜思》所写时令是秋天,主要根据是诗中的“霜”字;但是仅凭这一个“霜”字,就作出这样的判断,很不妥当。如果这样判断的话,那么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既出现了“霜”字,又出现了“雪”字,所写时令应该是秋天还是冬天呢?这也难以判断,因为“霜”、“雪”都是比喻。古代诗人常常用霜来比喻月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春夏之季的月光,也用霜来比拟。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云:“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诗写夏夜纳凉时月光如霜。高适《听张立本女吟》云:“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诗中写到寂静的庭院月光如霜,但又写到“逐夜凉”,时令应该是夏夜。卢纶《奉和太常王卿酬中书李舍人中书寓直春夜对月见寄》云:“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诗题有“春夜对月”四字,可见诗中的“月如霜”写的是春天的晚上。所以,并不是用“霜”来比喻月光就一定是秋天的夜晚。

《静夜思》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是用“霜”比喻“月光”。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就说“前二句取喻殊新”。说是比喻,主要根据“疑”字。这里的“疑”,是“似”、“如”、“若”的意思。唐诗中“疑”作“似”、“如”、“若”讲的例子很多。如韦应物的《冬夜宿司空曙野居因寄酬赠》:“繁霜疑有雪,荒草似无人。”将“疑”、“似”对举,可知“疑”为“似”之意。这样的例子,李白诗中也有。如《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春日归山寄孟浩然》:“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这两例也是将“疑”、“似(若)”对举的。李白诗中单独运用“疑”字,也有作“似”、“如”讲的,如《梁园吟》所云“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这个“疑”字,也是“似”、“如”的意思。王琦《李太白全集》在此“疑”字下就注明“一作‘如”。再如《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即“好像是”。所以,“疑是地上霜”的“疑是”,也是“好像是”的意思,“霜”是喻体。

当然,也有人认为“疑是地上霜”不是比喻,而把“疑”解释为“怀疑”。清人黄生《唐诗摘抄》就说:“明月在天,光照于地。俯视而疑,及举头一望,疑解而思兴,思兴而低头矣。”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也说:“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当今学者也有人说:“看见井栏前一片白光,初时还疑心是地上的秋霜”。似乎把“疑”解释为“怀疑”,“霜”就不是比喻,就可以作为时令是秋天的根据。应该说把“疑”解释为“怀疑”,并不妥当。因为现存最早的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所载《静夜思》原始文本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既然是“看月光”,说明作者已经清楚是“月光”,就不至于还要去“怀疑”是“地上霜”了。

李白的《静夜思》,难以确定作年作时。安旗主编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谓“此诗思乡之情略似上年《秋夕旅怀》,其作时当相去不远”,并将此诗系于开元十五年(727年)。然而,从其“略似”、“当相去不远”的措辞来看,也只是推测而已;并且《秋夕旅怀》作于此诗“上年”,即开元十四年(726年),而此诗系于开元十五年,也不能说明其写作时令就是秋天。况且,李白研究的大家詹锳所著《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和他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既没有说明此诗作于何年,也没有指出写作时令。因此,也就难以根据《静夜思》的作年作时来确定诗中所写时令。既然如此,那么仅凭此诗中用作比喻的一个“霜”字,也难以判断所写时令是秋天。

作者: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教授

猜你喜欢

静夜时令思乡
静夜思
春季时令尝鲜
时令湖——艾尔湖
静夜
Jerry&Judy:苏州印象是彩色的,四季分明时令如期而至
今夜思乡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思乡与蛋白酶
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