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2009-03-30

北方经济 2009年2期
关键词:城镇集群城镇化

戴 飏

摘要: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基本概念、形成过程等进行介绍,明确了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并以浙江省为例,运用统计学原理找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分析得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是城镇化发展的助推器,而城镇化发展则是产业集群的催化剂。

关键词:产业集群城镇化互动发展

一、引言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中心),大量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在空间上的集群,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企业集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相互协作获得竞争优势。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非农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变,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而土地的存量有限,导致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城镇有利的经济条件、较高的工资以及充足的就业机会吸引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为城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本。因此,经济集聚是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产业集群是城镇产生的根源和城镇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集群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提高了城镇的竞争优势;反过来,城镇在形成和不断巩固扩张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深化,产业集群与城镇化是一种良性的循环互动关系。

二、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及其与城镇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一)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近10年来,浙江产业集群(又称块状经济)的发展势头异乎寻常,并成为浙江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对于浙江而言,产业集群是由市场选择、当地特定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在一定地域空间集聚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能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组织机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当地产业和专业性商品市场互为依托、联动发展的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块状经济”;有的则是在特定条件下(如传统的能工巧匠、有利的区位、特殊的人缘关系等)从家庭到工业、合伙企业或乡村集体企业起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小企业集群和专业化产业区。如义乌依靠“鸡毛换糖”的货郎担的精神,发展了云集天下的小商品贸易;宁波依托“奉帮裁缝”的传统技艺,使得其服装产业名噪一时……柳市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的五金制品等都闻名全国。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2002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浙江省88个县市区中,已有85个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区,年产值过亿元的区块有519个,广泛分布在工业中的175个大小行业。所涉及企业近23.7万家,吸纳了近380.1万人就业。

(二)浙江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相关性分析

1949年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为11.8%,发展到1978年也仅为14.5%,换句话说,在改革开放前的29年里,浙江省的城镇化水平只提高了2.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仅提升0.093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后的近30年间,凭借着机制灵活的先发优势和乡镇企业经营者特有的精明禀赋、务实态度,浙江中小企业异军突起,走出了一条颇具地方特色的农村现代化之路,加速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而浙江省“区域特色块状经济”的深化则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GDP从1978年的124亿元上升到了2004年1124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达到23942亿元,在各省市县中名列前茅。2003年全国百强县评比中浙江占据了30个,所占比列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推动了浙江省城镇化的发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6.1%,而浙江则达到48.7%,高出全国12.6个百分点。其城镇化水平在沿海地区居第五位,而在华东地区则仅次于上海,居第2位。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浙江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几乎无一例外的与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地方产业集群工业产值占市(县)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增加,相应的人口空间聚集效应促进了地方城镇化的发展。有关资料显示,浙江区域块状经济规模与地方城镇化水平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162,在统计分析上呈极显著水平。因此可以得出,县域产业集群水平较高的县(市),其相应的城镇化水平也较高;而县域产业集群水平较低的县(市),其相应的城镇化水平也较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三、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模式

(一)通过产业集群引导小城镇的建设

首先,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增长。产业集群使得区域内企业分工更加的细化,从而提高了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与企业内部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不是单个企业的内部,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业集群内部,单个企业可能非常的专业化,也许只生产某一个零部件或进行某一道生产工序。而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很稳定,效益成本小,因而可以共同享有规模效益的优势。与此同时,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同享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其他组织结构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规模效益。所以,产业集群推动了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其次,产业集群有着巨大的积聚力量,可以吸引区外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产业集群集中,这将极大地增加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集群会使得资本、技术、企业家和劳动力有序地向集群内集中,成长能力非常强,市场发展也十分迅速,因而它对于区外的企业和组织自然非常有吸引力。相关企业或组织如果有条件一定会选择向集群地区迁移,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集群对外资的吸引。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产业集群可以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对地区吸引投资非常重要;而外商投资的地域和行业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这将对地区增长产生双重促进作用。

再次,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城镇化所必需的其他产业发展。发展产业集聚可以催生和吸引流通业和中介机构在产业集群内的集中,为交通运输、餐饮服务、房地产等各种产业提供可能,使得基础设施渐渐完善,学校、医疗机构、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也逐步建立,为农村城镇化提供条件,推动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

最后,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进步与扩散,这也为城镇化的推进铺平了道路。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集群是重要的创新体系。产业集聚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而且形成了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式创新。因而,产业集聚能够加速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技术扩散,产业集聚更有明显的优势。集聚地区内部企业之间

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扩散的速度非常之快。技术的扩散使得各企业都能够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能够普遍而迅速地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二)城镇化提高产业集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一,产业集群可以借助城镇化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集聚可利用城市特有的竞争优势,引发集群发展竞争力的共振,并进一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引起产业集群发展竞争力共振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的成本、人才、市场、技术、资金等,而这些优势又得益于城市特有的竞争力。资本、技术、人才、市场是区域集群形成的四股主要力量,只有城镇化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为集群提供必需的竞争力优势。

第二,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在没有形成之前,需要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优质的服务。在产业集聚并不明显时,当地政府对外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本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而当集聚形成之后,产业之间、区域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的态势,这就对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协调发展,而政府的协调、规划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当地城镇化水平。所以,地方政府的作用对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在众多方面促进城镇化,是加速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而城镇化的发展也为产业集群提供便利,是加快其发展的催化剂。

四、结语

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作用的简单关系,两者之间是互动、双向、循环的作用机制。最初,集聚效应随着集群的产生而产生,然后产业集群在集聚效应的带动下不断壮大,这时的集聚效应主要体现为局部化效应,也就是产业集群效应,这成为了城镇发展的根源和推动力;接下来城镇作为集群所在地成为发挥集聚效应的空间,也就是发挥着城镇化效应;最后,城镇化效应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产业集聚,使得产业集群继续发挥集聚效应。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而是一个连绵不断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产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如图所示,箭头表示集聚效应的加强。

所以产业集群和城镇化都是经济集聚的结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中心地带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率。产业集群是城镇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的发展主要是产业集聚的发展,城镇化是产业集聚的推动力,并为产业集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猜你喜欢

城镇集群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