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陕南实现突破发展

2009-03-30

现代企业 2009年2期
关键词:陕南产业园原料

洪 峰

切实推进陕南突破发展,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重点战略任务。调研结果表明,陕南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依托资源优势,促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建设,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工业化步伐,走出一条具有陕南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一、走出一条具有陕南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实现我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和难点在陕南。近年来,陕南三市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建设绿色产业基地为重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突破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是应该看到,陕南地区由于基础薄弱,缺乏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动力仍然不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与关中、陕北的差距不断拉大,项目的规模、水平与关中、陕北的差距很大,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突破发展的难题还没有完全破解。

改革开放30年来,陕南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面积占全省34%、人口占全省23%的陕南三市,2007年的GDP总量仅占全省的11.4%,比关中低53.3个百分点,比陕北低1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仅占全省的4.8%,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8.2%和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1.9%。

实现陕南突破发展,不仅关系到陕南854万人民的福祉,还关系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可以说,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强省目标,重点和难点在陕南。进一步拓宽陕南突破发展的路子,是我省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2.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实现陕南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但陕南区域经济却整体上以农业经济为主。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不高,是导致陕南发展滞后并和全省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陕南第二产业在全省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很小,2007年陕南第二产业增加值224.72亿元,仅占全省的7.7%,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3.0%。二是陕南第二产业在陕南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很小,2007年陕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7个百分点,比关中、陕北低10.9和41.1个百分点。三是陕南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很小,2003-2007年,陕南地区第二产业对陕南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44.3%,分别比关中、陕北低了12.5和3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率为年均4.7个百分点,分别比关中、陕北少了2.9和8.2个百分点。

尽管陕南目前发展相对滞后,但突破发展的希望和潜力还在工业。陕南生物、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工业经济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食品医药、水电开发、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绿色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西康铁路、西汉高速公路等相继建成通车,使陕南地区交通瓶颈大为缓解,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发展实际可以看出,陕南要发展还必须靠工业和第二产业带动。陕南发展滞后就在于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陕南与关中、陕北差距拉大就在于工业化进程不快,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陕南突破发展的希望和潜力就在于加快工业化进程,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

3.建设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是加快陕南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所在。陕南工业发展所依托的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大多数分布在重点生态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很大。陕南是全国生态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秦岭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按照国家生态功能区划分,陕南的秦巴山区是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另一方面,汉、丹江流域又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属于限制发展地区。因此,在陕南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双重压力,必须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动态价值选择。

环境条件特点决定了陕南的工业化必须走“集中布局,集群推进”的路子,在适合摆布工业的空间范围集中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集中布局,有利于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市场网络、公共信息等公共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资源集聚,共同面对市场,共享客户资源;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协作,避免重复建设,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利于共创园区品牌,形成群体竞争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地方政府的责任应该是着力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不仅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且要积极引导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

陕南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工业发展目标模式是:依托园区促进“项目耦合,循环发展”。这种目标模式要求充分运用生态学规律,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准则,按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途径组织生产,让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就可以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目的,就可以实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和谐统一,就可以走出一条具有陕南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使陕南发展不走老路、少走弯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二、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1.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遵循的一般原则。根据对陕南及我国其他地区产业园区的调查了解,由于主导思想和发展观念的不同,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也使产业园区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禀赋型,主要依托优势资源的较大规模开发,在资源集中地建设产业园区,支撑产业集聚发展;二是生态保护型,在资源禀赋型产业园区发展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影响园区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开始重视加强生态修复、建尾矿库等生态环保措施;三是循环经济型,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开始从生产系统本身和资源加工利用过程入手解决环境影响问题,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促进物质的循环使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三种类型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属于最高级类型,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结合陕南的实际情况,产业园区建设应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发展阶段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促进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合理布局,健康发展。一是陕南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水资源,必须走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工业化路子,工业园区的布局建设要以能够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二是陕南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工业园区建设必须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努力促进产业园区资源科学配置、空间优化布局,加强基础支撑和环境保护。三是陕南工业园区发展建设必须突破传统理念和旧有模式,更加突出园区内企业之间、项目之间、产品及技术之间的关联与耦合,构建符合市场需求、工艺技术可行、生产成本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的优势资源分析。陕南地处秦巴山地,生物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已有探明储量的矿产5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具有工业化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必须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筛选。

筛选具有工业化大规模开发价值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考虑了以下几方面:一是储量较大,资源总量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二是主要矿区分布比较集中,成矿条件好,集聚规模大,有利于较大规模集中开发;三是矿产质量好,品位高,开采价值大,适合工业化生产利用;四是开发后的主要矿产品,市场需求大,甚至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属于紧缺急需产品,而且具有深加工链条长、附加值高的特点,有利于构建具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筛选具有工业化较大规模开发价值的优势农业和生物资源,重点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在陕南具有较大面积的适生区,已经拥有较大的种植面积,或具有较大规模人工培育的潜力和条件;二是具有人工开发的历史渊源,当地居民具备传统的种植、养殖习惯,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人工培育经验;三是资源的接续利用条件较好,同生态保护、水源地涵养相互有益,在较大规模种养中不破坏环境;四是加工利用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进行规模化、基地化生产,能够较广泛地带动当地居民参与生产发展,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陕南具有工业化开发价值的优势矿产资源主要有:硅石、钒矿、铅锌矿、钼矿、铁矿、金矿、重晶石和毒重石矿产、萤石、汞锑矿、石灰石、金红石和石油、天然气资源等。

陕南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农业和生物资源有:中药材、茶、魔芋、柑桔、核桃、板栗、香菇、黑木耳、生猪、白山羊、桑蚕、粮油等。

3.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布局建设设想。陕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布局建设,原则上主要考虑“三个结合,两个配套”。

三个结合,一是工业园区布局建设同主体功能区划相结合。陕南汉丹江沿岸川谷开阔地带为重点开发区,秦巴高山河流上游保护地为限制开发区,各类自然保护区为禁止开发区。陕南必须依托川谷开阔地带集中布局工业园区。二是把工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根据城镇建设和工业发展的互动关系,要把多个产业园区的连片布局建设和中心城市发展、城镇集聚区发展结合起来,根据环境承载力、工业发展基础和周边地带的优势资源分布、集聚情况,重点在汉中盆地、月河-旬河谷地、商丹盆地规划建设三个集中连片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三是把园区建设和各县域当地开发建设相结合。从承载县域主要工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三大循环经济产业园之外,依托优势资源集聚地和重点镇,建设一批县域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县域经济集约发展。

两个配套,一是把产业园区集中加工生产和周围资源富集区的资源开采、供给相配套。按照资源开采在资源地所在山区、加工生产就近向平川集中的原则,在平川低丘地区集中建园区、布局加工企业、建设综合配套设施,把周围地区资源开采地作为主要原材料供应地。二是努力促进各个产业园区之间的协作配套。在对拟建园区发展条件和潜力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加强各园区分工协作,促进合理布局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展所长、有机联动、整体高效的发展格局。

根据以上要求,陕南宜集中布局汉中盆地、月河—旬河谷地、商丹盆地三大循环经济集聚区和十五个相对独立布局的特色工业园区。

(1)汉中盆地建设“汉中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布局在汉中盆地,跨洋县、城固、汉台、勉县、南郑等5个县区,包括四个专业化产业园区:一是汉中现代材料产业园,建成陕南最大的钢铁冶炼及材料加工产业基地,同时发展锌材料产业。二是汉中生物制造产业园,以洋县、勉县、城固工业园区为主体,辐射带动周围各县区的农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绿色食品和生物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洋县有机食品工业园,勉县生物能源与绿色产业园,城固绿色食品工业园。三是汉中现代中药产业园,以汉中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重点发展天麻、山茱萸、附子、元胡、丹参等中间提取物、饮片、中药制剂。四是汉中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刀具,飞机机载设备及配件,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月河-旬河谷地建设“安康循环经济产业带”。主要布局在石泉-汉阴-汉滨一线的月河谷地、安康盆地和旬阳县内的汉江、旬河谷地,长远可向旬河上游的镇安境内延伸。包括六个专业化产业园区:一是旬阳生态工业园,发展烟产业,锌、汞锑、水泥等材料产业,中药和食品产业。二是汉滨生物能源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发展魔芋、茶叶、矿泉水、豆制品等绿色富硒食品和白酒产业,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三是安康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绞股蓝、黄姜、丹参、天花粉、金银花、五味子等加工生产中间提取物、饮片、中药制剂。四是月河现代材料产业园,建设陕南最大的硅材料和光伏高科技产业基地,发展铅锌、钛、钼、重晶石加工和建材等产业。五是安康丝绸工业园,发展缫丝、丝绸、制衣产业,建设西北最大的丝绸产业基地。六是电能产业区,依托丰富的水和水能资源,集中布局石泉、汉滨、蜀河、旬河等水电,积极筹划核电发展,适度发展火电,建设陕南最集中的电能产业集群。

(3)商丹盆地建设“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圈”。主要布局在由商州区到丹凤县的丹江沿岸地带,包括三个专业化产业园区:一是商州沙河子产业园,重点发展硅材料、氟化工、锌冶炼、电力产业。二是丹凤留仙坪工业园,重点发展碳酸岩化工和建材产业。三是丹凤绿色食品工业园,发展葡萄酒、医药、食品产业。

(4)建设十五个县域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是商南生态科技园,重点发展茶、肉类、粮油、花生等食品加工业。二是洛南东部产业园,重点发展钼业、化肥、硫酸产业,肉类生产、核桃、马铃薯加工产业。三是柞水小岭工业园,重点发展铁矿采冶产业。四是山阳中村工业园,重点发展钒采冶加工产业。五是镇安材料与生物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钒、黄金采冶,魔芋、核桃、板粟、天麻等食品、医药加工制造。六是略阳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钢铁、建材、有色冶金及化工产业、杜仲等医药食品产业。七是西乡生物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肉类、茶、药、菌等食品加工产业。八是南郑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中高档建材产业,粮油肉加工产业,卷烟及其印刷、包装产业,机械制造产业。九是镇巴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中药业,石材加工产业。十是宁强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金属矿产采选、冶炼产业。十一是留坝生物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食品加工产业。十二是平利生物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医药、新型建材产业。十三是岚皋生态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矿产材料产业。十四是宁陕材料工业园,重点发展石材、矿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十五是白河生物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

4.着力打造主导循环经济产业链。根据对陕南生物、矿产资源的可开发利用程度和市场需求情况,依托三大循环经济集聚区和十五个县域特色工业园区,着力打造食品加工制造、中药产业、硅材料、有色材料、非金属材料、钢铁、装备制造、电能、丝纺制衣、生物质能源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十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十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为依托,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构建现代循环经济体系。十一大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如下:

(1)食品加工制造业。建设我国重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依托粮油、畜、烟、茶、柑桔、核桃、板栗、魔芋、菌等资源,发展烟、酒、饮料、肉制品、果蔬加工、乳制品及其他特色资源加工生产。围绕粮食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碎米为原料的米粉、糖液、饮料、酒等产品生产,以米糠、稻壳等为原料的多种功能性淀粉和蛋白、膳食纤维、功能性多肽及活性炭等产品生产,以稻壳为原料的稻谷醋(醋酸)、蜂窝煤及稻壳液化发电等。围绕油脂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副产品饼粕、油脚中提炼菜籽多酚、蛋白、甾醇、磷脂等系列产品生产,以油脂企业下脚料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围绕酿酒产业重点发展以酒糟为原料的无抗饲料生产,以废弃物酒泥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围绕肉类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生猪血液、骨组织、脏器等副产品为原料的生物制品产业。围绕烟产业重点发展以烤烟茎杆、烤烟废弃脚叶、卷烟废料等烟草废弃料为原料的茄尼醇生产,以茎杆为原料的生物活性碳生产。围绕制茶产业重点发展以茶副食品、茶渣、废茶为原料的动物饲料生产。围绕果类加工重点发展以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围绕魔芋食品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废渣为原料的饲料添加剂生产,以废料、废渣为原料的建材生产。围绕菌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废渣、废液为原料的有机肥、菌物蛋白饲料及燃料生产。

(2)中药产业。建设西部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黄姜、杜仲、丹参、大黄、连翘、桔梗、五味子、黄芩、天麻、青篙、黄精、淫羊霍、林麝、玄参等资源,重点发展中药材提取、饮片、保健品等生产。围绕中药产业重点发展以药材废弃物为原料的肥料生产,以入药剩余药渣为原料的育苗基质生产。围绕黄姜医药化工产业重点发展以皂素废渣为原料的酒精、酵母粉、肌苷粉、葡萄糖、活性碳、碳黑、生产饲料和造纸、染色剂及肥料生产。

(3)硅材料产业。建设我省硅材料和高科技光伏产业基地。依托硅石资源开发,发展多晶硅、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用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产品。围绕硅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硅微粉为原料的水泥生产,以多晶硅生产废料为原料的四氯化硅、有机硅、光纤预制棒生产。

(4)有色材料产业。着力打造我国重要的有色材料加工制造产业基地。以钼、钒、铅锌、铁等有色金属为主,重点开发钼条、钼化工产品,高纯锌、锌合金,氮化钒及钒精化工产品,海绵钛、钛加工材料。围绕钼产业重点发展以钼焙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原料的硫酸生产。围绕铅锌采冶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从酸浸渣和净化渣中提炼金、银等贵金属产业,以剩余矿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和铅锌尾矿渣陶粒、铅锌尾矿渣节能砖等新型建材产业,以锌冶炼产生的二氧化硫为原料的硫酸生产。围绕钒采冶加工、汞采选加工重点发展以矿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免烧砖制作。围绕铁化工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以高钛渣为原料的四氯化钛和海绵钛生产,以尾气为原料的甲醇、甲醛、醋酸生产。围绕黄金产业重点发展以尾矿为原料的建筑材料生产。

(5)非金属材料产业。依托重晶石(毒重石)、萤石、优质石灰石和矿产废渣,发展水泥建材、氟材料等非金属材料和化工产业。围绕莹石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副产品氯化氢为原料的PVC、氯磺酸等其他化工产品生产,以选矿后的尾矿和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为原料的水泥生产。围绕重晶石(毒重石)产业重点发展以废渣为原料的加气空心砖生产。

(6)钢铁工业。积极打造我国西部新兴钢铁工业基地。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战略合作者,建立大型钢铁集团,提高生铁、铸钢、轧钢等产品的加工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线材、板材及特种钢材生产。围绕钢铁工业重点发展以废钢渣、矿渣为原料的水泥生产,以煤气提取的粗苯、硫铵为原料的化肥生产,剩余煤气用于发电、带钢生产。

(7)装备制造产业。建设西部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已有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积极发展数控机床、刀具等机床产业,大力推进飞机机载设备及配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开发机电光一体化数显、智能、在线测量类仪器仪表,做大传感器制造产业。

(8)电能产业。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电能产业基地。加快汉江干流和支流水电的梯级开发,积极筹划核电发展,适当配套发展火电。围绕火电工业重点发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剩余废渣作为原料的水泥生产,以废气中SO2为原料的硫酸生产。

(9)丝纺制衣工业。建设西部丝纺制衣产业基地。构建蚕桑养殖、缫丝、印染、绢纺、制衣生产体系。围绕纺织工业重点发展以蚕沙、蚕蛹、蚕丝下脚料、桑枝条等为原料的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及化工原料生产,以废渣、废液为原料的饲料及有机肥生产。

(10)生物质能源工业。建设西部重要的生物能源基地。依托文冠果、黄连木、油桐等木本油料,生猪、红薯等动物油脂,淀粉作物,积极发展固、液体能源生产。围绕生物能源工业重点发展以废渣、废水为原料的造纸、饲料、有机复合肥和生物有机肥生产。

(11)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积极推进镇巴境内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筹划建设油气和化工产业基地。围绕石油天然气工业重点发展以石化废气为原料的二氧化碳生产,以天然气尾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和尿素生产。

猜你喜欢

陕南产业园原料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造血原料缺乏引起的贫血
严把原料采购关,才是对养殖负责
党建地图·陕南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烘焙原料简易“识”
以铁泥为原料合成Fe2O3 并制备LiFePO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