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愉悦情境,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2009-03-30徐海燕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故事书正方体创设

徐海燕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教师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为学生创设愉悦情境,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景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同时,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开始我出示的不是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教具,而是出示生活实物,如酒盒子、麻糖盒、化妆品盒、魔方、茶叶盒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结合实物观察演示说明)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生活中这些熟知的事物所吸引,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倍感数学的情趣,一个个不但会说,而且乐于上台演示述说,以展现自我,课堂气氛活跃。这样创设导入情境,其一让学生能初步意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提炼数学做数学,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生活;其二让学生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的方法(从“点”、“线”、“面”三方面入手)迁移到对圆柱特征的认识活动中来。当教师出示圆柱实物时,因有了前面的铺垫迁移,学生就能主动地开展观察、操作、交流等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二、重组教材,创设探究情景

在教学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及自己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已有年月日的时间概念的理解,既而又问学生你已经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这时学生都充满着因已有知识所带的喜悦,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这时我忙表扬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得这么多。可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但很零碎不够完整,这节课我们就来将这些知识系统地整理整理。同学们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学习。”立刻便有学生说:“为什么有时候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呢?”“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在赞赏的同时及时分发年历卡(不同年份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这些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进行导入,学生思维不但被已有知识所激活,而且能借助已有知识所带来的自信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构建学习的平台——分发不同年份年历卡,开展小组合作观察、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交流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归纳整理知识,让学生切实地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新的教学理念。

三、建构空间,创设问题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我首先对我所担任的班级的图书角的书作了一些调查,发现图书角有作文书36本,故事书48本,科幻书有12本。我用文字片张贴了这组信息,让学生开展想象,看到这组信息,你会?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纷纷举手回答:

(1)作文书是故事书的3/4;

(2)故事书与作文书的比是4:3;

(3)故事书是图书总数的1/2;

(4)作文书是科幻书的2倍;

……

学生经过思考能想到许多,我将学生想到的全部用文字片显示出来,在学生众说纷纭,思维处于最活跃处;此时提出要求,让学生任选2~3个条件,然后添加一个问题,编一道分数应用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之解答出来,再比比谁编得多。这样的复习我认为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创设了问题情境,为学生建构了学习的空间,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课堂上教师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故事书正方体创设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创设未来
小松鼠的故事书
天边的故事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智力魔方
Little Bean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