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

2009-03-27梅祥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

梅祥珍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直接投资浪潮正蓬勃兴起。国际投资的迅速发展既是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重点讨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应遵循的基准。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基准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现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已经从过去的贸易、餐饮扩展到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和金融业等多个行业。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行业分布和所占比例依次为:采矿业85.4亿美元,占40.4%,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投资;商业服务业45.2亿美元,占21.4%;金融业35.3亿美元,占16.7%;交通运输仓储业13.8亿美元,占6.5%,主要是水上运输业的投资;批发和零售业11.1亿美元,占5.2%,主要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类企业的投资;制造业9.1亿美元,占4.3%,主要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的投资;房地产业3.8亿美元,占1.8%;农、林、牧、渔业1.9亿美元,占0.9%;其他行业6亿美元,占2.8%。(图1)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特点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幅度比较广泛。随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也不断扩展。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已经分布到各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交叉进入的趋势,很多贸易性投资逐渐向其他行业发展,生产制造业也逐渐向多种经营转变。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分布相对集中,技术含量普遍不高。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商业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初级产品加工制造业,这些产业占总比例的89.5%;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察业等产业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因此可以看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贸易型投资、资源型投资等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产业,而一些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从美日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先是从资源开发业——逐渐发展到对外投资设厂发展制造业——最后扩展到第三产业,同时也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个扩展过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也需要遵循这个过程,但同时也应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促进对外投资的跨越性发展。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基准

(一)比较优势基准

1、产业组合比较优势基准。产业经济优势是组合优势,是基于整个产业所有企业经济优势的互相联合,它是分散在产业内各个企业中的,只有把企业的单个分散优势化解成为整个产业的整体优势,才能不断扩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空间,使企业获得在海外投资成功的优势。由于中国跨国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使得这些企业在国外收集信息难度大、融资成本高,从而不易形成规模经济。因此,组建企业集团、联合行业内其他企业成为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应制定联合的发展计划,通过产业内部化合作增强对外投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业组合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产业优势,但企业一旦跨出国门,国籍观念也随之相对淡化,因此中国企业不应该仅限于彼此之间的企业合作,还可以在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与国外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业的内部化和全球化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2、产业区位结合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区位结合比较优势基准不是企业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也不是利用国内资源所具有的优势,而是通过与东道国的资源技术市场相结合所产生的特有优势,是在不同国家选择不同产业,通过该国或地区特有的禀赋,结合产业发展的特性而具有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不是与东道国企业相比具有的优势,而是通过利用该国资源环境使自己具有与东道国一样的优势,是与东道国以外的国家相比具有的优势。不同的国家具有的优势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应把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相结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投资不同的产业:在对美、日和西欧等发达国家进行投资时,应充分利用这些国家的优势资源,迅速吸收高新技术,培育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一些高尖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在对经济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资源降低成本,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使中国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价格优势;在对一些资源输出型国家和地区投资时,通过对这些国家资源的投资则可以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能源,保证国内资源的供应,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持续的能源保证优势。

(二)产业结构导向基准

1、边际产业基准。根据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应该首先从边际产业开始转移,这些边际产业在国内是劣势产业,但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国家相比这些产业还是具有优势的,这种产业转移方式对两国都是有利的。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升级,中国的纺织、造纸、初级产品加工等行业已经成为中国的边际产业。在国内这类行业带来更多的是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而且这些行业在国内已经生产力过剩,急需到国外寻找发展空间。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更低地位的国家,将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给一些新兴产业,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2、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产业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是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应该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高度化为目标,促进国内产业的不断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应该将依靠廉价劳动力、低层次、粗放型、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节约型、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应该体现国内产业升级的要求,即通过发展国外先进产业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应该与国内产业高度化趋势相一致,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国内产业高度化发展。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投资。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已经向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而中国的产业发展还处于传统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这个阶段。尽管国内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变革,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我们在提高产业结构高度化方面仍然需要努力。

3、产业内垂直贸易量基准。产业内垂直贸易属于互补贸易,即贸易双方互为供需方,一方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另一方产业的发展,因此这种产业内的垂直贸易既有利于建立产业组合优势,又有利于产业内部化发展,进而减少中间环节的不确定因素。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由产业关联度决定的,具体表现在产业内垂直贸易量,若所选择的产业与国内经济关联度非常高,该产业将会有效带动国内相关中间产品的发展,关联度越高就越能带动国内产业的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属于非资本过剩型投资,因此应该着眼于长远的利益,选择那些与国内产品的产业关联度比较高和具有较强辐射效应的产业,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相关中间产品发展。

(三)产业创新基准

1、技术学习基准。坎特威尔和托伦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是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角度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的原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国内有较强实力的产业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获取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中国有很多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具有很强的优势,但是为了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竞争,这些企业很多都已经跨出国门直接在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以学习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这是因为各国为了保持本国长久的竞争力对本国先进技术的外流有着严格的限制,单纯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是无法获得国外先进技术,而且引进的技术大多数都没有知识产权且也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内市场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核心技术更是牢牢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因此,国内企业应该通过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把发达国家和国内连接起来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研发。企业可以在这些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开办科技型企业以及收购或兼并当地科技型企业,这样能够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创新基准。产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其结果就是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产业创新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技术管理创新;二是创新在整个行业内得到普及并由此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产业创新是在原产业及超越本产业探索产业的发展规律上把握产业内部的本质联系,通过不断改进产业内技术管理而实现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与技术及管理将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传统产业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改进以及一系列的创新,使工业和服务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这些创新通过不断积累和不断融合,将会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产业——创新产业。因此,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高基准就是产业创新基准。我们可以利用全球一体化,整合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逐渐形成创新机制,并最终使这种创新由单个的零星的产业内部创新变成一个系统的创新产业。我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还很落后,但我国仍然应该站在世界的最前沿,站在百年大计的角度来定位自己,通过产业创新的基准最终使中国变成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

(作者单位:武汉市交委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产业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