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图,好斗的批评者

2009-03-20

环球时报 2009-03-20
关键词:曼德拉白人黑人

本报驻南非特约记者 邵 刚 本报特约记者 陶短房

媒体评论称,在国际事务上,大国领袖们大多会如当年的里根那样,微笑着倾听图图的批评,却并不会为之动容或改变

无论是在他的祖国,还是在那以外的世界,前南非大主教德斯蒙德·图图都是一位颇富争议的人物。他曾被称为“南非的良心”和反种族隔离的旗帜,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间甚至早于纳尔逊·曼德拉,但他也同时被昔日战友抨击为“令人恶心的人”;他曾纵横西方国家,以能言善辩倾倒听众,却也曾在愤怒的抗议声中被迫取消演讲;他曾是南非首位黑人大主教,但在教会内部,他也曾被视为另类遭到非议;在非洲,他得到的喝彩声和嘘声几乎同样多……

为黑人奔走,也被黑人不解

图图从南非大主教的位子上退下来已有13年了,但其政治热情依旧高涨。最近他的一番话让中国人感到很不舒服。据美联社报道,3月13日,图图在一封公开信中表达了对于“西藏人权状况日益恶化”以及中国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谈判中断的担忧。报道称,图图在这封刊登于一个人权问题网站上的信中告诉达赖喇嘛,“我们同你站在一起”,并要求中国停止指责达赖。这已经不是这位南非前主教第一次插手中国的事了。去年他曾扬言,如果中国政府不向缅甸军政府施压,就抵制北京奥运会。23年前,图图曾应中国基督教会的邀请到中国访问,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临走时中国朋友还送给他一套中山装,据说这是他最珍爱的一件礼物。现在,图图真应该再来中国,去西藏看看民主改革50年来的沧桑巨变,相信那时他就不会再仅仅听信达赖或某些西方媒体的一面之词了。

图图1931年出生于南非德兰士瓦自由邦,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一名佣人。12岁那年,图图随父母移居约翰内斯堡,住在黑人贫民窟索菲亚镇。在那里,他遇见了圣公会白人牧师亨德斯顿,这次相遇改变了他的一生,因为这位白人牧师竟然向他的母亲———一个黑人妇女脱帽致敬。由于家境不佳,图图未能如愿学习最喜爱的医学,而是去有补助的师范学院读书,毕业后在约翰内斯堡市郊一所高中任教。但不久他就愤而辞职,理由是抗议白人政权对黑人教育的漠视。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图图想起了亨德斯顿,他毫不犹豫地投奔了这位白人牧师,开始学习神学。1962年,他被亨德斯顿推荐前往英国进修神学,并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英国出任一系列教职。作为罕见的非洲黑人高级牧师,图图的才华备受瞩目,他以过人的口才和感染力让更多人认识到南非黑人的悲惨命运。说到图图的口才,不能不提1984年他在纽约的著名演说。当时他说:“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当我们睁开眼睛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而他们手里有了土地。”

就在图图为南非黑人奔走呼告时,却碰到了今后他将多次碰上的尴尬———他的支持者多数是白人,一些黑人对他不以为然。在不少黑人看来,图图热衷与南非白人当局合作,他曾写信向南非总理沃斯特建言,但后者对他不予理会,后来他又继续向沃斯特的继任者博塔上书。1975年,图图被派往南非担任约翰内斯堡圣玛丽大教堂主持牧师,不久又出任南非“国中之国”莱索托王国的主教和南非教会联合会秘书长。

回到南非的图图因其特殊的身份和西方背景,成为极少数有资格与白人当局平等对话的黑人。1976年南非白人当局血腥镇压黑人学生的索维托惨案发生后,图图开始要求对南非当局进行制裁,并与主张“建设性合作”的美国总统里根进行辩论。对于图图这一时期的活动,南非黑人评价不一。支持者认为,他推动的国际制裁虽未获得彻底成功,却促使几十万黑人走上街头,并迫使南非当局释放了黑人领袖曼德拉;反对者却认为,即使没有图图,非国大等组织领导的反抗也已取得重大成就,而图图的行动却让更多黑人原本就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更让一些人不能接受的是图图的说法———“痛苦一下也好,付出点代价是值得的”。因为抨击白人当局,图图曾两次被吊销护照,一度被关进监狱。1984年图图因推动南非解除种族隔离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次年成为南非大主教。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后,图图被提名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成员,致力于化解种族仇恨,他以“彩虹之国(指多种族和谐)”形容南非的说法,后来被写入了非国大党纲。

抨击非洲兄弟,得罪其他国家

图图的努力促成了曼德拉出狱,然而,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却常遭到图图的抨击。事实上,此后非国大的多任领导人以及南非政府都让图图感到不满,这也让南非人对图图的感情越来越复杂。

曼德拉时期,图图经常严厉抨击非国大的武装斗争,指责其有“共产主义倾向”。前总统姆贝基更是被他骂得最多的一位。他曾多次在演讲中公开抨击姆贝基政府“振兴黑人经济”政策只是让少数人暴富,批评他对南非民众的艾滋病问题判断失误,对邻国津巴布韦的局势不闻不问,并抨击非国大搞一言堂。姆贝基则嘲笑图图“是一个对真相毫不尊重的说谎者,是一个假装关心穷人的吹牛大王”,并回敬说,“大主教从未参加过非国大,连党内一个支部的操作知识都没有,何以得出非国大缺乏争论的结论?”对此,南非学生大会主席曾批评图图“伪善和双重标准,令人恶心”,认为他当初对白人政权的反省要求仅仅是一声“对不起”,而对黑人政权却百般挑剔。就连老朋友曼德拉也评价图图“常常叽叽喳喳的”。对于身陷绯闻官司的现任非国大领导人祖马,图图的言辞更加犀利,直言其“堕落”、“不配进入领导人行列”,这令祖马的众多支持者怒不可遏。

1996年图图退休后成为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他曾作为联合国调查团代表出现在东帝汶、加沙等多个热点地区,还在2007年牵头组织了一个由各国退休政治家组成的“贤人委员会”,试图为解决世界各地的棘手问题发挥特殊作用。角色的转变使图图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世界,也将他的“大嘴”风格带向了国际舞台。

图图说自己最关注的就是津巴布韦和巴勒斯坦问题。在前一个问题上,他多次猛烈抨击津领导人穆加贝,力促其下台并接受审判。尽管不少人为图图喝彩,但一些非洲国家却认为他在与作为津巴布韦争端调停人的姆贝基以及非盟作对。穆加贝甚至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将图图称为“愤怒、邪恶、积怨太多的小主教”。在后一个问题上,图图多次前往巴勒斯坦呼吁和平,但巴以双方对他都有不满,巴方认为他歧视伊斯兰教,偏袒以色列;以色列和全球许多犹太社团则抓住他曾把犹太复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共产主义放在一起抨击的“小辫子”不放,指责他是“黑皮肤的纳粹分子”。此外,图图还指责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民主”;抨击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要求布什、布莱尔道歉;并对罗马教皇反对使用安全套表示不满。对于同性恋者,图图既表示同情,又要求他们“保持独身主义”,结果是既得不到教会的支持,也没得到同性恋团体的理解。图图提倡宗教改革,并主张“不过分神话《圣经》”,这些立场得到部分教徒的赞同,却被圣公会不少高层教职人员视为离经叛道,甚至造成了他与老友、前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卡雷的不和。

得到掌声,却得不到支持

一张不饶人的大嘴巴让图图四处得罪朋友,但他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有一次,图图听到别人说,他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话太多。回家后,图图问妻子:“你是不是也想让我闭嘴不说话?”妻子回答说:“我宁愿看到你高高兴兴地被关进罗本岛,也不愿意看到你痛苦地闭上嘴巴。”图图听了很高兴。他说:“我批评别人,并不是想出风头,也不是心血来潮。其实每天早上起床,我祈祷的都是希望今天世界上没有值得我批评的东西了。”

对于图图极富争议的个性,《环球时报》记者向多位约翰内斯堡市民询问了看法。银行经理安吉丽是一个在南非出生长大的混血儿,父亲是黑人,母亲是印度人。她对图图的评价是:“一位慈祥而且诚实的老人,但有时不务正业。”安吉丽说,图图是一位基督教主教,不应该把自己搞得像个政治人物,到处说三道四,“一个宗教人士过多地介入政治,其诚信度会打折扣,而且还有可能被其他政治势力所利用”。乔治是一名退役的白人警察,也是基督徒。在他眼里,图图是一个嫉恶如仇但宽厚的长者,只要他觉得什么事错了,他就一定要说,“虽然许多朋友有时会觉得他话太多,但几乎没人怀疑图图的用心是好的”。约瑟夫是一个黑人保安,在受访者中,他是最崇拜图图的一个。他说:“图图是最勇敢、最坚强的,他总是为我们最底层的百姓说话。他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我为图图是南非人而感到骄傲!”

在南非,图图得到了不同肤色及种族的人们的尊重,多数人愿意相信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善意的。然而,善意并不代表了解。正如布基纳法索《瓦加杜古祖国报》去年10月在评论图图的贡献时所说的,图图是个永远的批评者,但并不是个好的建议者,他可以得到很多掌声和荣誉,却得不到任何一派的倾心支持;而在国际事务上,大国领袖们也大多如当年的里根那样,微笑着倾听他的批评,却并不会为之动容或改变。▲

猜你喜欢

曼德拉白人黑人
美国白人内部“三六九等”的鄙视链(观察家)
百年曼德拉(大家拍世界)
高中生写100遍“黑人的命也是命”
“后隔离”时代的骄傲与焦虑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善跑不擅游的黑人
关于白人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