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及防治

2009-03-20顾慧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9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症状

顾慧玲

摘要 介绍了玉米顶腐病发病规律、发病症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顶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顶腐病;发病规律;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179-02

玉米是大丰市主要夏粮作物之一。2008年以来,玉米顶腐病在大丰市零星发生。个别田块发生严重,40%以上发病植株不能结实;30%感病植株尽管能抽雄结穗,但单果穗小、颗粒不饱满;还有不到30%的感病植株虽能正常结实,但产量较低,给种植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该病因其症状复杂多样,某些症状特点与玉米生理病害、虫害、玉米丝黑穗病的苗期症状以及某些缺素症相似,易于混淆,因此在诊断和防治上要仔细辨别对照,提早采取正确的防治方法。

1发病规律

玉米顶腐病主要是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此菌为土壤习居菌,兼有系统侵染和再次侵染的特点。病原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侵染菌源。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使发病区域不断扩大。另外,病株产生的病原菌分生孢子还可以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原菌生长温度为5~40℃,适温为25~30℃,最适温度为28℃。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10~35℃,人工接菌时,病原菌能侵染玉米、高粱、苏丹草、哥伦布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以及狗尾草、马唐等禾本科植物。该病可在玉米整个生长期侵染发病,但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

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以及早春低温,玉米幼苗长势减弱,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水田改旱田的地块以及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禾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山坡地和高岗地块发病轻。在相同气候和品种的条件下,受害较重的大多是黏性土质地块和低洼地块,且浇水过大、浇水偏早的地块更严重。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明显,一般玉米杂交种的抗病性强于自交系,但杂交种或自交系间的感病性差异明显。种子在土壤中滞留时间长,幼苗长势弱;加之苗期低温多雨,成株期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有利于顶腐病发生及流行。

2发病症状

2.1苗期症状

主要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失绿、出现黄色条斑,叶片皱缩、扭曲,重病苗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及至枯萎死亡。这一症状与粗缩病的区别在于节间不粗短、叶片不僵直、肥厚;与矮花叶病的区别在于叶片不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状,而是叶边缘成黄斑;与瑞典秆蝇、蓟马等害虫造成的心叶歪头病区别在于叶片没有害虫分泌的黏液、污点和损害残缺;与疯顶病危害症状的区别在于无分蘖、心叶不黄化;与玉米苗后除草剂药害的区别在于叶片中间没有黄化斑。重病苗也可见茎基部变灰、变褐、变黑而形成枯死苗。

2.2成株期症状

成株期病株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残缺不全,皱褶扭曲,有时上部叶片不展开,卷曲成牛尾状。叶基部腐烂后仅存主脉,中上部完整但多畸形,呈蒲扇状。以后生出的新叶顶端腐烂,叶片短小、叶尖枯死或残缺不全,叶片边缘常出现刀削状缺刻和黄色条纹。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节间短,茎秆上有腐烂斑块,腐烂部分有害虫蛀道状裂口,纵切面可见内部有黑褐色腐烂。但也有矮化不明显的,其他症状更成多样化,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一是叶缘缺刻型。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成黄亮色,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二是叶片枯死型。叶片基部边缘呈褐色腐烂状,叶片有时成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三是扭曲卷裹型。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他叶片包裹不能伸展成弓状,有的顶部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成撕裂状、皱缩状(此症状容易与玉米疯顶病混淆,区别在于该病的叶片边缘有明显的黄化症状,叶片变形、扭曲症状轻于疯顶病)。四是叶鞘、茎秆腐烂型。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状的病株,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成铁锈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五是弯头型。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叶鞘茎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六是顶叶丛生型。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七是败育型或空秆型。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形能抽穗,或形成空秆。此症状与缺硼症相似,但缺硼一般在砂性土、保肥保水性差、缺乏有机质的地块且长期持续干旱时发生,而该病是在多雨、高湿条件下发生。病株的根系通常不发达,主根短小,根毛细且多,呈绒状,根冠变褐腐烂。高湿的条件下,病部出现粉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3防治方法

3.1 农业防治

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将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杂交种比自交系发病轻。禁止使用病区病田生产的种子,应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种子未包衣则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1次除虫灭菌剂是防病的关键。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禁施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减轻病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清除病株、老叶,并集中烧毁,进行病穴施药。及时追肥,玉米大喇叭口期时,要迅速对玉米进行追施氮肥,尤其对发病较重的地块更要做好追肥工作。同时,要进行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促苗早发,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高温干旱时灌水应少量多次,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的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与大水漫灌。对玉米心叶已扭曲腐烂的病株,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叶片,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并将剪下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对发病严重的地块,要及时毁种并改种其他作物。

3.2化学防治

一是药剂浸种。用80%抗菌剂402水剂5 000倍液浸种24h后,捞出晾干。二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h后播种。或者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也可用5%根保种衣剂拌种。拌种时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堆闷4~8h后直接播种。三是撒施毒土。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份+克线丹颗粒剂,或米乐尔颗粒剂1份+干细土20份,拌后均匀撒施入田间。四是科学合理喷施药剂。玉米生长前期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玉米顶腐病发病初期,可选择药剂防治,首选58%的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加配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硫酸锌肥,或者70%甲基托布津+硫酸锌肥500倍液喷施,锌肥用量应根据不同商品含量,一般按说明用量的3/4,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mL药液。或用75%的百菌清500倍液,或12.5%特普唑1 500倍液的(该药应避免在苗期和开花授粉期使用),或选用12.5%志信星1 200倍液+45%叶丰800倍液(注意在玉米花期禁止使用,以免产生药害)等杀菌剂混合用药,连续喷施2次。

4参考文献

[1] 颜倍友.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09(7):27.

[2] 邢英明,刘忠花,王文瑞.玉米顶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3):27.

[3] 董书玲,潘兴毅,王彦龙.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和防治[J].农业与技术,2008(4):91.

[4] 高秀娟,王庆成.玉米顶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化农业,2008(7):5.

[5] 杨英娟,孟祥波,吴卫.春玉米顶腐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种业,2008(1):80-81.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