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生活情感

2009-03-18陈晓燕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朋友

陈晓燕

【摘要】口语交际训练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现实,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不失时机地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让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中学会乐于倾听,敢于表达与交流,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即席发言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口语训练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0139-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育教学中再现生活化的情境,用生活中的情景来教育学生,让生活成为教育的源泉,让教育成为生活的延续。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可见,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仅仅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自主参与,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从而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请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案例:

第一节课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都在盼望于永正老师来上课。可走进教室的却不是于老师,而是一位阿姨。

阿姨问小朋友:“小朋友,于老师在这里上课吗?”

小朋友们点点头。

“小朋友,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局长要我通知于老师。今天下午两点,带着教学计划到文教局开会。我还有事,不等他了。等会儿于老师来了,请你们转告他,好吗?谢谢!对了,告诉于老师,千万别迟到!”

这位阿姨说完,转身走了。片刻之后,于永正老师匆匆走进教室,说明了迟到的原因——刚才有位家长找他。话音未落,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有位阿姨找他。

“阿姨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小朋友摇头,是呀,只顾听她说话,忘了问了!

“她有多大岁数?个儿是高是矮?身体是胖是瘦?长相怎么样?穿什么衣服?”于老师依次问孩子们,孩子们也依次作了回答。

当小朋友生动形象、妙语连珠地将找于老师的阿姨从头至脚描述完毕后。于老师非常高兴地说:“哎呀!那不是文教局的方老师吗?肯定是她!”

此时,小朋友们也异常兴奋,因为他们觉得,刚才的话可没有白说!

于老师接着问:“方老师找我有什么事吗?”

于是,孩子们又纷纷向于老师转述了方老师的通知。

第二节课

于老师请小朋友将方老师的外貌和她送通知的事写下来。而且,于老师还表示,等同学们写好之后,他将打个电话,请方老师来,让同学们读给她听,看谁写得像。

这样一来,孩子们可就更来劲了。

当方老师再次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时,孩子们热烈鼓掌。并争先恐后地为方老师读作文。写得像的,方老师就奖励一张小卡片。孩子们真的开,心极了。

这个生动的教学案例给了我们如下启示和思考: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口语交际课。说它成功,不仅在于名家的教学设计巧妙,独具匠心,而更在于它的自然而然,给人呈现的完全是一幅生活中普通通通的每天都有可能发生的情境,一点都不矫揉造作。正是这么一个非常普通的生活情境,才激起了学生的口语交际的激情,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妙语连珠、争先恐后。学生们完全忘记了这是在课堂上,他们已置身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中,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帮人家转告通知,就是向老师描述来客的模样。等一切教学任务已完成时,学生们仍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让老师轻轻松松地上了两堂口语交际课。这就是生活的魅力,生活的作用。试想,倘若没有这样的生活场景,光凭教师的空洞说教,恐怕其效果真是微乎其微了。

诚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口语交际重在交际、实践与参与。要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要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有话可说

创设情境,是训练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手段,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口语交际的素材,使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要说,使孩子说得不受拘束,说得自然、实在。所以,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首先就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上述案例中于老师就是让学生接触到一个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事例——“介绍方老师的外貌”,“转告开会一事”。正因为有了这个前提,学生们才“纷纷举手”,急于告诉于老师“有谁找”、“找他干什么”。

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创设适当的情境:

1语言描绘。教师可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如在教学《找春天》一文时,可利用配乐描述,教师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随着乐曲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孩子引入到绿树红花、绿草如茵、百鸟欢歌的春景图中,激发孩子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引发他们说话的欲望。

2媒体演示。在教学《春天在哪里》一文时,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前,给孩子播放一段“美丽的春天”课件,创设直观情境,为孩子说提供素材。“你找到春天了吗?”“春天是怎样的?”“春天在哪里?”孩子一边观看课件一边围绕老师的提问展开口语交际:“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枝头上。”“我找到了春天,春天在草地上”“春天的阳光晒到身上暖洋洋的。”……

二、回归生活,让孩子有话要说

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倾听、表达与交流。假如于老师不采取上述方法,而是“单刀直入”,直切主题——让学生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再让他们练习表达。恐怕其效果就甚微了。毕竟学生缺少实践,缺乏丰富的想象,而且也很难想象出这样的一个场景。诚如古诗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亲身实践、感知,才有可能体会个中三味,才能有真实的话语,真诚的交流,也才会产生真挚的情感。

在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是对口语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口语交际的最终目的。教师可将孩子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用生活实践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内学不到的知识。

再如教学完《打电话》一文后,要求孩子回家练习打电话,让孩子给妈妈打电话,爸爸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打电话,妈妈当评委:让孩子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爷爷奶奶当评委;孩子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非常熟悉,不用胆怯,一定有话可说。这样,孩子既巩固了课内知识,也很好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三、情感交融,让孩子有话敢说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如是说:“有情有趣即教学。”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情真意切,才不会矫揉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于老师的这个精彩的教学案例中,就是因为有情趣,才会使得这些孩子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摩拳擦掌”,争着向于老师转告通知,争着向方老师读作文,以取得老师的欢心。

1营造良好的氛围。当一个胆小的孩子发言时,教师让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当说话的同学出现结巴或词不达意时,不挖苦,不嘲讽,而是适时地予以善意的帮助和及时的补充,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从而使他(她)敢于表达,轻松、流利、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允许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不足甚至错误,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说。同时,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一起讨论交流,拉近心理距离,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交流。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现实,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情境,不失时机地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让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中学会乐于倾听,敢于表达与交流,从而逐步培养他们即席发言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小朋友
两块磁的交际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Let’s DIY Poster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