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9-03-18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效率习惯历史

高 峰

【摘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学生和老师都要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老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历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7-0119-01

近期读了李文娟老师主编的《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书,书中许多优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使我受益匪浅,非常值得我们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使用。拙文就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谈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那就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历史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下面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从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两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学生要在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

1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能够弄清楚哪些是所要学习的知识重点,哪些是所要学习的知识难点,哪些是自己还没弄懂的疑点,这样学生上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认真的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为此,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来。

2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历史学科普遍不被家长、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学科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1)帮助学生克服分心的习惯。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其结果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听课学会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像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尽量当堂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新课程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由教师唱独角戏,更要重视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3)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使学生明确做课堂笔记并非指把老师所讲的、所写的一字不漏地记下,而是要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3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复习,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几乎会遗忘干静,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二、老师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活动,本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引导学。学又反作用于教,学源于教,但又受制于教。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有了这一因素的驱使,他们会在老师接下来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的。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师生平等交流的舞台,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不看重的历史课堂呈现生机和活力,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历史在他们心目中鲜活起来。

猜你喜欢

效率习惯历史
“慢”过程 “高”效率
习惯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