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疆农民增收对策研究

2009-03-16王会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人力资本三农

王会艳

摘要农民增收一直是困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难题。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对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影响是全局性的,也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作为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笔者从人力资本视角探讨影响新疆农民增收的原因,提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既是新疆区域财富持续增加的内在动力,也是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的根本动力。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民增收;“三农”问题;对策;新疆

中图分类号 F240;F32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224-02

新疆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到自治区总人口的60%以上。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逐年增加,供求矛盾得到了缓解。然而,在农村渐进式改革取得初步成功的同时,却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令人忧虑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农民收人增长缓慢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份相比,新疆在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集中反映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而且城乡间、地区间收入差距过大。农民的收入来源、收入性质、收入形态不断变化,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差距总体不断扩大。这种差距不仅会对新疆区域的经济、社会产生很大影响,也关系到新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如韩长赋(1999)、陈锡文(2001)、林毅夫(2002)、危朝安(2006)等人均把新阶段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核心归结为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笔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应作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1当前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近年来,新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采取增收系列惠农政策再促农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迅猛,2007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150元,较2006年增加413元,增长15%,增收额首次突破400元,创历史新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新疆农牧民收入水平整体仍然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从历史上看,新疆农民收入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1阶段:改革开放初期至1992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本和全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中1981年为236.0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23.40元还多12.60元;在1983年至1992年的10年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不大,其中差距最小的1983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0元,差距最大的1989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5.89元;1992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40.40元,与全国相比仅差43.6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44%。

第2阶段:“八五”至“九五”期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八五”由全国平均水平的84.37%降到78.84%;“九五”期间,与全国的差距继续拉大,平均占比降到70.29%。

第3阶段:“十五”以来,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有所增长,增幅明显好于“九五”时期,但并没有遏制住与全国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2001~2007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28%、75.26%、80.32%、76.45%、76.26%、76.30%和76.00%。

迄今为止,关于新疆农民收入的研究相对较多,通过相关文章及以上数据看出,新疆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脆弱、装备落后、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并没有改变。

新疆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近20年以来新疆农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农民收入并没有伴随着农业产量的增长而增加,年际之间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农民持续增收面临很大的困难;在有些县乡甚至出现贫困加剧的现象或趋势,民族问题也往往交织在其中,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

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新疆农牧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增长所面临的困难严峻,已经成为制约新疆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和突出矛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思路,指出要想促进广大农村和谐,就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无论从现实或是理论的角度讲,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找准切入点,大幅度提高新疆农民收入,都是一项意义深远而紧迫的任务。

2农民收入偏低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增收难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在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涌现出大量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研究文献,通过梳理,理论和实践对农民收入偏低原因解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视角:①制度障碍(包括农业赋税、定价歧视、农民就业歧视、户籍制度等);②产业差别(工业产值的乘数效应和农业产值的加数效应);③人力资本差别(农民的文化素质、健康程度、迁徙能力等)。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有:邵宗明等(2000)利用全国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城市化进程对农村居民收人的影响非常大;同时指出,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陈锡文(2001)也认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就业的关键战略,是农民增收的保障。林毅夫(2002)认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周其仁(2001)则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得出影响产权界定明晰的一系列制度因素越来越阻碍农民收入的增长。而试图对新疆农牧民收入偏低进行原因分析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是从某一个方面(如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税赋等)来探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水平。毋庸置疑,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关键着眼点或重要途径,在对政府的实际工作指导中也发挥了相关作用。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新疆农民收入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趋势,农民增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且在工作中困难重重。

笔者认为,对农民收入来源中新的现代生产要素供给者的投资和对需求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当前新疆农民增收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原因如下:

(1)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再加上近几年党中央在农村税费改革上的大动作,使得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因素对新疆农民增收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小。甚至可以说,在新疆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没有质的提高之前,即便户籍制度真的取消,农民收入也不会有大的提高。这是因为:①对于新疆大部分农民而言,只有当在其他城市获取的收益足以支付相应的成本时,农民才可能向其他城市流动。而实际上新疆农民向外流动的数量并不大。说明通过户籍的改变转变身份成为市民,对新疆农民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反而要支付因居住在城市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这就使得市民身份对他们并没有多少吸引力。②新疆是个多民族积聚的区域,少数民族在整个农民中占6%以上,由于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离开家乡的成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会很高。因此,即使放开户籍制度也不会刺激更多的人离开。

(2)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具有效益递增的特点,而在技术系数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的某一物质要素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报酬递减趋势。人力资本使用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增加、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本的质量会更进一步得到提高。人力资本不仅会提高自身的边际生产率,而且会提高物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收益率;人力资本的作用和物质资本的作用是互补的,只有物质资本的投入,而没有人力资本相应配合与提高,物质资本也无法发挥其最大的生产力。

(3)产业差别固然也是收入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但应看到,新疆的产业差别是现代工业、服务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别,而不是现代工业、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差别,要缩小产业差别,关键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而要实现这一点,没有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不可能的。

(4)早在20世纪中叶就有不少国外专家对此实证研究。比较有代表的如1964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和《经济增长理论与农业的获利性》等文献中探讨了人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认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是刺激经济增长、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富裕的根本。舒尔茨的观点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Loren Brandt等人(2000)认为,在目前中国的地区差距中,农村地区之间、农户之间和农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最快,导致这种收入差距的最持久源泉是人力资本的差距。在国内,部分学者也认为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如袁界平、王荣(1999)、李伟(2001)、张冬平、白菊红(2003)、王春超(2004)、黄金辉(2005)。

因此,通过对现实的考察和理论的梳理,可以得出结论: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去揭示农民增收才最具解释力,人力资本差别是造成新疆农民收入难以提升的关键因素,是新疆农牧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既是一个国家财富持续增加的内在动力,也是个人收入持续增加的根本动力。

3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对策

根据舒尔茨等人的观点,提升人力资本的途径包括教育、在职培训、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迁徙能力的增强。不可否认,当前农民在教育、迁徙能力、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以及社会其他阶层仍存在较大差距。新疆农民的人力资本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己经大大地制约了农民向其他产业转移及增加收入的可能,只有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对农民而言,只有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抓住有利的经济机会,增加自己的收入,而要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就必须在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健康、迁徙能力等方面进行投资。

政府必须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必须在目标取向、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分配格局以及转变职能等方面规范政府行为,无论是在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村医疗卫生与保健,还是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面,政府都应当尽到应尽的职责。尤其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特别要因地制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众的汉语培训,抓好南疆三地州农牧民的汉语培训工作。只有首先解决了汉语过关的问题,农牧区少数民族群众才能尽快实现向外地、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开辟新的就业增收门路。对农民进行的诸多培训中应该重视将培训内容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工作有机结合,以促进现代生产工具和技术在农村得到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推广。通过对新疆农民人力资本投入的提升,逐步构建政府支持农民收入增长的完整政策框架,最终实现新疆农民可持续增收。

4参考文献

[1]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 郭剑雄.人力资本、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05(3):27-37,205.

[3] 李勋来,李国平,李福柱.农村人力资本陷阱:对中国农村的验证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5):17-22,80.

[4] 董原,刘传玉.制约农民增收的体制性因素及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4(3):68-70.

[5] 张卫东.农民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1994(6):111-118.

[6] 张衔,黄金辉,邓翔.东中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比较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4):17-26.

[7] 黄金辉,张衔,邓翔.中国西部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8]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D].西安:西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人力资本三农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