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邳州市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初探

2009-03-16魏贤坤冯微微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水稻

戴 萍 张 超 魏贤坤 冯微微

摘要围绕水稻生产中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要求,对水稻精确施肥技术进行试验,从而获取水稻精确施肥的各项技术参数,为形成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体系,指导水稻氮肥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水稻;精确施肥;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S5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23-02

氮肥是水稻生长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氮肥的用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的现象常有发生,不仅影响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高,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围绕水稻生产中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的要求,在江苏省土肥站的指导下,进行了水稻精确施肥技术试验,旨在获取水稻精确施肥的各项技术参数,形成水稻精确施肥技术体系,指导水稻氮肥的科学使用。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土壤为邳州市面积较大的潮土,成土母质为黄泛冲积物。供试水稻品种为徐稻4号、杂交籼稻。试验用肥料,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别在3个土壤类型的高、中、低3种肥力水平上设精确施肥区、无氮区、常规施肥区3个处理。砂姜黑土低肥田,目标产量9 000kg/hm2,施氮量240kg/hm2,设2个试验点;轻盐碱土中肥田,目标产量9 750kg/hm2,施氮量262.5 kg/hm2,设2个试验点;两合土高肥田,目标产量10 500 kg/hm2,施氮量270kg/hm2,设2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统一底施磷、钾肥。中低肥田施磷肥(P2O5)75kg/hm2、钾肥(K2O)135kg/hm2,高肥田施磷肥(P2O5)90kg/hm2、钾肥(K2O)150 kg/hm2,氮肥运筹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5∶5,拔节孕穗肥分2次施用,分别在倒4叶和倒2叶施用。试验小区面积66.67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考查项目

在水稻成熟收割时,考查各处理小区水稻的产量性状,实收小区产量,取样分析稻草与稻谷的N 、P2O5、K2O量。

2结果与分析

2.1水稻精确施肥无氮区产量情况

本试验研究的无氮地力产量指水稻生长过程中不施氮肥,而磷钾肥用量完全满足生长的水稻产量水平。现将水稻精确施肥试验前后无氮区的产量情况进行比较(表1)。可以看出,高肥田碾庄、宿羊山镇2个试验点试验前土壤基础地力产量6 150kg/hm2,试验无氮区的产量为6 105~6 390kg/hm2,平均产量为6 247.5kg/hm2,实产吻合率98.4%。中肥田新河镇、车夫山镇2个试验点,试验前土壤基础地力产量5 625 kg/hm2,试验无氮区产量为5 580~5 775kg/hm2,平均为5 677.5 kg/hm2,实产吻合率99.1%。低肥田邢楼镇、土山镇2个试验点,试验前土壤基础地力产量5 100kg/hm2,试验无氮区产量为4 710~4 965kg/hm2,平均产量为4 837.5kg/hm2,实产吻合率94.9%。试验实际产量与土壤基础地力产量基本吻合。

2.2精确施肥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6个试验点的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基本符合设定要求,实现水稻9 000~10 500kg/hm2的产量水平,从而可以看出应用精确施肥方法,可节省氮肥40.5~75.0 kg/hm2。精确施肥区和常规施肥区在施氮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际产量相差45~165kg/hm2。说明精确施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避免和减少氮肥的流失和浪费。

2.3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及氮肥当季利用率

根据精确施肥6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可看出(表2),百千克籽粒吸氮量都大于2.05kg,最高达到2.5kg,平均为2.25 kg。对于产量在9 000kg/hm2左右的田块,其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2.10~2.13kg之间;产量在9 750kg/hm2左右的田块,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2.32~2.37kg之间;产量在10 500kg/hm2左右的田块,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2.42~2.47kg之间。产量越高,百千克籽粒吸氮量越高。而对于无氮区,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在1.74~1.82kg之间,平均为1.78kg。

氮肥利用率在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由于基础供氮量、投肥比例及栽培方法差异,表现为利用率水平不同。如表3所示,6个试验点氮肥利用率有5个试验点超过40% 以上。在产量9 000kg/hm2左右的田块,施氮量平均为240 kg/hm2,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1.1%,比常规施肥区的34.0%高7.1%。产量9 750kg/hm2左右的田块,施氮量平均为262.5kg/ hm2,氮肥利用率为43.5%,比常规施肥区的34.0%,高9.4%。产量10 500kg/hm2左右的田块,施氮量平均为270.0kg/hm2,氮肥利用率平均为44%,比常规施肥区的36.9%高7.1%。分别比方案设定的40%高1.1%、3.5%和4.0%。

2.4肥料运筹与茎蘖动态及产量构成

2.4.1基蘖肥投入比例。按本试验要求,精确施肥区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因水稻品种不同而异,若采用粳稻,以5∶5的比例为宜。这种施肥比例可使水稻前期生长稳健,减少无效分蘖,病虫害发生比较轻。氮肥50%作穗肥,对于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具有重要作用。据新河镇试验调查,轻盐碱土土壤基础地力产量6 885kg/hm2,目标产量9 750kg/hm2,施氮量262.5kg/hm2,产量9 735kg/hm2,而常规施肥区,施氮量321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产量9 570kg/hm2,精确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65kg/hm2,增产5.4%,节省氮素58.5kg/hm2。精确施肥产量结构为:有效穗381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02.7粒,结实率3.4%,千粒重25.8g,比常规施肥区穗数减少6万株/hm2,每穗实粒数增加3.2粒,结实率高2.8%,千粒重高0.3g。若选用杂交籼稻,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有利于早发,增强抗倒伏能力,后期熟相好,结实率高,穗大产量高。

2.4.2施肥与分蘖成穗。据邢楼镇试验点调查,由于常规施肥区氮肥用量较多,水稻单株分蘖高于精确施肥区,但烤田后,有效分蘖数接近,说明氮肥多增加了无效分蘖,成熟期推迟了2~3d。在合理氮肥运筹,合理栽插密度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水浆管理,即移栽后浅水促蘖,当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5%左右时,进行烤田控蘖,能较好地控制无效分蘖和分蘖成穗率,提高产量。

2.4.3配套栽培技术。一是合理确定基本苗,适当扩大行距,株行距粳稻品种以13.2cm×26.4cm为宜,杂交籼稻以13.2cm×29.7cm为宜;二是早烤田,并实行节水灌溉,高峰苗控制在成穗数的1.1~1.3倍;三是穗肥宜提早到倒4叶施用,分2次施为宜。穗肥施用愈迟,肥效愈差,产量愈低。

3结论与讨论

水稻氮肥精确施用技术及其相关参数基本符合邳州市水稻生产实际,特别在提高氮肥利用率,节省氮肥用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精确施肥技术是实现邳州市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的必要措施;但推广水稻精确施肥技术,必须配套应用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实行扩行减苗,科学肥水管理。

水稻百千克籽粒的需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多,过量施用氮肥秸秆中的氮相应增加。因此,水稻氮肥当季利用率在适宜施氮量时最高,施氮量过多或不足氮肥当季利用率明显降低。

4参考文献

[1] 郭恒东,张贵龙,刘学文,等.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探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296-29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My Faithful Father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水稻生理病害的防控措施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浅谈优质水稻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
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