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纸符号的语意

2009-03-15曹又允

飞天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语意符号学民俗

一、语意学的缘起

语意(Semantic)的原意是语言的意义,而语意学( Semantics)则为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语意学关心的是符号的含义、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即符号所表达意义的研究,以及符号在什么心理、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使用等问题。语意学的研究包罗万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门新兴的方法论,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看待各种文化现象。[1]

语意学的理论源于符号学理论。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的一般理论的学科。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不同符号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现代符号学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学术领域的探索,其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其二是逻辑学;其三是文化学和美学。语意学的源头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建构独立的符号学思想。他将符号分解为能指和所指即指称物和被指称物两个组成部分。这一对范畴构成了欧洲符号学研究的基础概念。[2]

罗兰·巴特于1964年发表了题为《物的语意学》的演讲,首次将物作为“能指”看待,它的“所指”除了功能性的“本义”外,还有它的“引申意义”。前者即外延意义,后者即内涵意义。[3]所谓“外延”,通常是指使用语言来表明语言说了些什么,“内涵”则意味着使用语言来表明语言所说的东西之外的其它东西。

“内涵”与符号和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关,常指符号中包含的社会文化和个人的联想(意识形态、情感等),比外延更加多维,敞开。它是一种感性的信息,更多地与形态的生成相关,是在语境中不能直接表现的“潜在”关系。例如其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象征价值。

二 、剪纸符号——民俗的载体

剪纸是物化的艺术符号,剪纸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中国民间剪纸在我国的民俗生活中是最普遍、最活跃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是民众在生活中陪衬民俗事项及人生仪礼的产物,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民俗剪纸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是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是民俗活动的艺术张扬,剪纸本身就是一种民俗符号。

民俗现象都是用不同的代码传递着某种特别的信息,构成文化的整个社会行为领域,不管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事实上都表现为以一种语言的模式进行“编码”的活动。霍克斯在评说符号学的研究意义时也指出:“人类也借助非语词的手段进行交流,所使用的方式因而可以说或是非语言的,或是能够‘扩展我们关于语言的概念,知道这一概念包括非语言的领域为止。事实上,这种‘扩展恰好是符号学的伟大成就。”[4]上述符号学家的有关说明,指出了对非语言符号进行符号学研究的可能。符号的科学结构是受规律支配的那样,民俗符号也有一定的较为固定的结构,遵循着一定的规律。[5]

当人们接到一个可以直观或直感的东西,这便是符号表现的第一个元素。这个表现出来的物象,叫做符号的“能指”,它通常有表示、指示的意思,一般只能是形象的(或影像的、具体的)。在语言领域,民俗符号的能指是听觉形象;在非语言领域,民俗符号则是视觉形象或其他方式可以感觉到的具象东西。这时,能指指示显示出符号所有密码中属于物象的那一部分,只完成了符号传递信息的一半任务。与此同时,当上述的能指表现出一个个或一幅幅可以感觉到的民俗事象时,民俗符号的第二个元素便紧跟着与那个或那些物象联系起来,构成一个个可以被感知、被理解或被联想到的民俗含义或概念,就是民俗符号的第二个要素——“所指”,即那些“能指”所能指代的民俗对象的含义和概念。正是因为有了民俗符号的所指,才完成了传递民俗信息另一半的任务。比如:剪纸中的葫芦、石榴、枣、栗子等多子植物是能指,所指则是早生男女,由此构成一个人丁兴旺的民俗象征符号。[6]

比如以剪纸创作虎为例,代替物剪纸虎不是现实原形虎的模仿,剪纸虎已成为人们观念符号中的表示成分(能指)的表现媒介,它传达给我们的是避邪、护生的符号中被表示成分(所指)含义。她们是先有夫妻和睦、夫荣妻贵、金玉满堂这种(所指)观念性集体意识的意愿存在,心中构思出其表示成分(能指)是集体意识中鸳鸯、芙蓉、金鱼的意象,于是剪出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处的剪纸图案。[7]

三、剪纸符号的外延与内涵

(一)剪纸符号的外延意义

外延意义是符号具有的那些显在的或者常识性的意义,讨论的是与符号和指称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关。外延意义在文脉中是直接表现的“显在的”关系,以功能的描述使被指涉的事物具体化,通过图形、图像、文本等不同的符号形式传达出不同功能的外延意义,进而指向阶层、地位、个性、感情、文化等不同的内涵意义。

剪纸在民间是一种室内空间的装饰品,由于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在民间室内空间中主要以剪纸形式来装饰空间,特别是逢年过节、嫁娶时,剪纸在烘托气氛和装点室内空间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如节庆时张贴在门窗横梁上的剪纸——门笺,通常由数幅形成一组。(图2)门笺的内容大都由吉祥词语和图案组成,中心部分一般都有“迎春接福”“大吉大利”等吉祥词语或吉祥图案,四周衬以古钱或万字纹,下方缀有流苏。门笺的造型与门非常适应,门笺均为长条形,边缘较窄,通常是将上端粘贴在门梁上,下端则任其随风飞舞,视觉效果极佳,能增加节日气氛。

(二)剪纸符号的内涵意义

符号的内涵层次意义可细分为:感性层(浅层)、表意层(中层)、叙事层(深层),这三种内涵意义在语意认知中是互相关联的,互相影响的。感性层表达的是感觉特性,例如稳重、轻巧、实用、趣味、高雅、通俗、诙谐感等。[8]表意层指的是隐含的意义特性,与相关对象和环境的关系中产生的特定含义,被解释的意义,例如身份地位、象征、个性、特性等。叙事层指的是作品隐语的自我阐释,社会意义、历史文化意义等叙述性深层含义。

1.感性层含义

剪纸符号的感性层(浅层)的内涵意义表达的是感觉特性,这种情感性的认知一般是“非功利性”取向的,是对美丑的直接反应与喜爱偏好的直接感受。

剪纸是个体创作的手工艺,个体有着自己的心灵世界,他随时面临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不同于其他个体的现实问题。由此决定和引发的个性化的感受、需求、意愿、兴趣、情感和理想,必然要使作品披上个性色彩。当个体产生表现要求时,他既要对符号所指的意义加以主观的排列组合,又要对符号(能指)的形态进行能动的选择综合。“剪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作品构图饱满,线条遒劲,色彩斑斓,人物生动,纯朴可爱。(图3)库淑兰将五颜六色的纸,剪剪贴贴,创作出一个异彩缤纷、充满奇幻和理想的美好世界。

剪纸符号不是对外部事物作原封不动的模仿或复制,往往是根据回忆,对以往的记忆形象加以适当选择或改造后,以意象的形式在头脑中复现出来。也就是说,剪纸符号的能指与外部事物是一种相似性的关系,相似性带给民间艺人一个创作自由领域,每个民间艺人都可以在这相似性中建立自己的风格。所以,剪纸符号能展现出对现实中最美好的事物的再创造或是对平凡事物本质的关注与表达。

2.表意层含义

剪纸符号表意层(中层)则是一种更深层的认知结果,是一种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教育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也可能是一种流行风尚、社会价值观,往往有一定的功利性。[9]剪纸表意层(中层)意义表达了剪纸拥有者的社会地位、阶级归属及其独特的生活方式,由此获得身份认同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渴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模仿崇拜对象的行为、语言、穿着和其他拥有物。[10]

龙凤是皇权的象征,不过事实上,皇帝又难以独占。但是龙作为一种力量、精神的象征,在民间,龙仍得到百姓的极度喜爱,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在民间剪纸中,“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二龙戏珠”等等,都表现出中国老百姓渴望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的心态。

远古的“龙”本来是属于全体成员的,后来统治者为了强化其统治地位,就把龙的神性一面极端夸大,成为自己皇权的护身符,被统治者独占。封建帝王为维护其统治,借助龙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而龙也因而获得更为显赫的地位,在民间也更受推崇。 这种“功利性”是剪纸艺术产生的根源之一,在剪纸艺术发展早期占主导地位。随着文明和时代的发展,这种意识已逐渐由最初的“功利性”逐渐转化为审美需求和对吉祥如意的企盼,但是它对剪纸艺术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除。

3.叙事层含义

这是通过对作品的体验达到对作品背后的自我阐释。从作品的深层次感悟中,观者往往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背景,从中召唤出特定的情感、文化感受、社会意义、历史文化意义或者仪式、风俗等叙述性深层含义,表现出一种自然、历史、文化的记忆性脉络。其中,观者理解的角度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些剪纸符号会超脱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各地人们相通的情感意义,使人们产生共同的情感体验,有些剪纸符号通过特定的文化符号组合,唤醒我们记忆中久远的地方文化记忆和思想认同,从而建立起地方文化的连续性。[11]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一直受儒家、道家、佛家和阴阳五行的文化影响,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被称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如今的剪纸艺术更多地成为记忆中印象的延伸,使观者产生强烈的感情。

如河南剪纸艺术家程玉霞的剪纸作品——《门前的小狗》(图4),用朴实的造型勾画出房屋、树木、小草和两只小狗,带有很强的乡土气息,画面中欢乐、自由的气氛让人想到美好的童年。

本文尝试以语意学的理论分析民间剪纸,为民间剪纸研究提供一种理论资源和思考方法。从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发掘符号的意义,从而更深地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让人们重新认识民间剪纸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项曼青,史争光.从语意学解读景观设计中文脉的传承[J].科技创新导报,2008,(5).

[2] 徐恒醇.设计符号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7.

[3] 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4.

[4] 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128.

[5] 苟志效.从符号的观点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1).174,176

[6] 沈涛.剪纸的符号系统[J].美与时代.2003,(2).19.

[7] 张凌浩.产品的语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4,26,28.

[8]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07.

(作者简介:曹又允,中州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语意符号学民俗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浅析分享时代标志设计的数字化特征
设计元素应用中符号学理论意义研究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论装饰语汇在油画艺术中的语意表达
浅谈初中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