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考核中增添灾害心理学之必要性的思考

2009-03-15陈洁丽

教师·下 2009年12期

陈洁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师资格考核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在新的教师资格考核中应增加灾害心理学内容,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本文对教师资格考核应增加灾害心理学内容的必要性进行了详尽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教师资格考核;灾害心理;受灾学生

一、改革现行教师资格考核制度迫在眉睫

1.教师资格考核的历史进程

1986年,国家教委下发《关于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和《专业合格证书》,标志着教师资格考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2001年4月1日,国家首次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我国政府在学校教师任用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持“证”上岗。“证”指教师资格证,获得教师资格证主要有两条渠道:一是专门培养合格师资的院校的学生,通过若干年的专业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一定时限的教育教学实习和见习,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条渠道是针对非师范专业的并有志于从事教师工作的社会青年,通过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参加教师技能考核,获得对应教师从业资格。

2.传统的教师考核制度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现状

(1)资格证书考核存在的缺陷。在传统的资格考核中,培训时间短,老师讲得简单,学生理解得不透彻,因此接受学习的人员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并没得到适当提高。

(2)部分教师本身心理素质有待提高,不懂心理学,更不懂灾害心理学。据调查显示:少数教师本身心理素质存在问题,一部分教师心理素质有待提高。这类老师平时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遇到学生突发事件和重大的灾害事件,更是束手无策。

(3)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心理学课程内容不统一。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内容的衔接上时有脱节,心理学教学往往流于形式,造成了各地区教师心理学运用能力的层级差异,更谈不上任何灾害心理学的内容,当老师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是依靠主观经验来解决。

二、灾害心理学融入教师资格考核制度的必要性

1.面临灾害的严峻挑战,必须大力开展灾害心理学研究

我国是个灾多灾重的国家,人口众多,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气候条件多变,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们必须对灾害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跨学科的研究,其中心理学是重要研究领域。灾害心理学知识的推广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其带头作用。

2.灾害心理学应成为新时期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作为社会一份子的未成年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各类重大灾害中,成为了直接受害者或是间接受害者。作为教育者,帮助这些处于困境的孩子既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没有心理救灾的救灾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不完备的救灾。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或灾害才匆忙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常常会使学生的心理救灾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3.教师具备第一时间进行心理救助的客观条件

汶川地震发生的时间是中小学上课时间。而充当学生在校期间保护者的教师有着优于其他任何人的条件在第一时间与受灾儿童并肩奋战,共同应对灾害。教师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状况做出理性选择和判断,事后再进行必要的心理引导,将灾害对学生的心理损害程度降低至最低。灾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直接有效的干预,引导他们认识地震灾害,珍惜生命,树立信心,从而避免他们因为灾害患上创伤性心理疾病。

总之,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灾害心理学知识。究竟怎样推广灾害心理学的知识,怎样将灾害心理学内容增加为教师资格考核的要点,怎样加强教师的实际救灾能力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待相关政府、教育部门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但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提高,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72-300.

[3] 李明江.学校管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01-135.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