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纺:危局下的坚持

2009-03-14

中国纺织 2009年2期
关键词:棉纺织纤维企业

徐 寰

2008年12月26~28日,“2008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交流研讨会”在江苏南通召开。会议在全行业普遍面临困境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一个信念:继续加强棉纺织行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棉纺行业技改方向明确

“2008中国棉纺织行业技术改造交流研讨会”的召开在2008年底,恰值这宏观经济和行业的寒冬季节,参加会议的棉纺企业和纺机企业的代表都在唏嘘行业近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和低谷。现实的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带给棉纺企业巨大的压力,很多企业都在犹豫,收缩过冬还是坚持技改,上还是不上?不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让他们感受到了国家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暖意。逐步认识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应是为明春备耕之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在会上透露,2008年,国家已经投入1000亿元拉动内需,支持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公路机场建设、文教卫生事业、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其中纺织工业在产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安排了中央投资项目。今后三年,行业将制定三年技术改造规划作为储备项目库。他同时强调,在当前时期,企业技术改造要改变盲目增加产能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要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就是用较少的投入,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的改进、设备的改造来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开发新产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棉纺织行业,在危局中更要加强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棉纺织产业升级的步伐。

据徐文英会长介绍,纺织业三年振兴规划共提出五个方面的投资改造重点:高新技术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天然纤维深加工及多种纤维应用(棉、毛、麻、丝、家纺、针织及服装);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新型纺织机械;产业用纺织品。

对于棉纺行业来说,今后三年的技术改造投资重点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鼓励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开发应用,减少棉花的用量。其中较成熟的新纤维包括莫代尔、丽赛纤维、天丝等高湿模量纤维;竹浆纤维、圣麻纤维、醋酸及铜氨纤维、竹碳纤维、粘胶等再生纤维素纤维;大豆蛋白、牛奶纤维等蛋白纤维;吸湿排汗、阻燃、防辐射纤维、超细纤维、PTT等功能性新合纤;以及聚乳酸纤维、甲壳素纤维等纤维的开发应用。这些棉替代纤维产品的开发仍然是纱线面料产品创新的主流,也是此次技术改造项目中产品设计的重点。第二,鼓励高档纯棉及多纤维混纺、新型复合纱线及面料的生产。第三,推广新型高效节能的棉纺织工艺设备,以新产品、新纤维应用为主,实施提高“三无一精”产品比重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改造。第四,推广高档色纺纱线、色织及长丝织物的生产。

技改的战略意义

据统计,2008年1~8月全国纺织工业46455户规模以上企业中,1/3企业实现的利润726.5亿元,占全部企业利润的98.23%;其余2/3企业实现利润只有13.09亿元,占全部利润的1.77%,平均利润率0.1%,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这1/3的优势企业恰恰是在行业困难之时坚持选择走技术改造、升级之路的一群。对于技改,这些企业有一个共识:企业要认清自身所处的市场层次,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并以最终提升企业效益为目的。

始建于2003年的三阳纺织经过五年发展已拥有资产总额20亿元。其现在的规模是通过四次项目投资来实现的:一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和少量国产的纺纱设备;二期工程采用的是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织造设备;三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国的加捻制线设备;四期工程采用的是德国和瑞士全流程的纺纱设备。公司全部设备的进口率达80%以上。三阳纺织的大手笔投资基于一个理念:硬件静态的高投入带来的是运营动态的低成本。

以三阳第三期投资200台倍捻项目为例,可以了解三阳是如何算技改这笔账的。三阳在分析了中国的股线市场后,发现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把倍捻作为纺纱的一个附属工序,规模普遍很小,专业单体倍捻是目前相对真空的市场,公司毅然做出了400台单体倍捻的项目规划,先期引进了苏拉倍捻机200台,建成了中国最大的专业单体倍捻生产线。200台苏拉倍捻机的投资成本比国产设备高出了几千万元,但是其动态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其一,采用苏拉倍捻机符合了公司的高端战略定位,也使三阳吸引了来自国内以及欧洲高端客户的广泛关注;1.2亿元的投资带来了产能规模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其二,良好的设备状况和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对成本最大的压缩。三阳纺织总经理徐建民表示,不论2009年的形势多么困难,三阳产品结构升级的步伐不会停下,将继续推行紧密纺技术改造,使公司全面进入紧密纺时代,新上200台倍捻深加工二期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倍捻基地。

同三阳纺织相似的大投资、高层次、高效益的技改类型还包括鲁泰、华茂、无锡一棉等企业。对于一些大型老厂来说,资金紧缺,企业包袱沉重,但企业管理水平高,技工水平稳定,仍具有技改条件,并通过技改逐步走向了高档市场。如四年前拥有5万纱锭的德州华源生态科技纺织有限公司。当时的产值为2亿元,利润4千万,通过技术改造,企业现在拥有12万纱锭,在再生纤维素纤维产品方面形成特色,在今年形势普遍不好的情况下,销售净利润仍达到10%。此外,一些企业以小批量多品种生产为技改方向,如杭州中汇,5千锭的企业,在前纺设备的配比上下功夫。使企业拥有了生产小批量差别化纤维产品的独特优势,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行业的困境并没有让这些企业停下改造升级的步伐,只是让市场竞争的态势更加明朗化,让企业更加明白竞争的优势所在不是产量,而是效益。“2008年全年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仍将面临诸多困难,作为充分竞争的纺织工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是行业本身的根本出路。减量升级是对全行业而言,优势企业是重点。”徐文英会长特别分析了这些具有技改动力的企业并指出,“优势企业应当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自觉控制低水平纺纱、织布能力的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能力的企业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拓中高档市场。目前受经济减速的影响,高支纱线、面料销售也出现困难,市场需求有向低价值产品倾斜的趋势,反映人们面对金融危机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当然,高档不等于高支,中支纱线不等于低挡,最主要看质量和效益。”

借力“四两拨千斤”

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国务院的委托下负责起草的纺织工业振兴三年规划即将正式出台,棉纺织行业协会在此次会议上也鼓励企业提出申报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表示将积极向主管部门推荐,这一举措受到棉纺企业的巨大关注。据悉,为从政策层面解决纺织行业面临的困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几次向总理进行汇报,引起中央决策者对纺织行业困难的重视,将纺织行业列为九大振兴行业之一。

江苏南京一家棉企的老总感叹道:“技术改造就是用较少的投资,换来更大的效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国家少量投资,用好了,能够‘四两拨千斤,用不好,就成了‘杯水车薪。我们棉纺企业中有很多是当地长期以来的纳税、就业大户,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和拥有的创新资源也有相当的积累,又处在产业链的前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拉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工业进行振兴,如果政策能对这样的棉纺织企业进行倾斜,对于行业来说,更能够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笔者在会后问这位老总,如果没有项目补贴,企业还有没有技改计划,他回答:“不论能否借上力,我们企业2009年仍然会投入,企业不能停止发展,对于我们很多棉纺企业来说,发展已经变成责任了。”

猜你喜欢

棉纺织纤维企业
黄道婆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中棉行协发布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
“卓郎”2018年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发布
2018上海企业100强
跟踪导练(一)
2017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发布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