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理论的深入探究

2009-03-14王晓旭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

王晓旭

[摘 要]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公司制改造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而委托代理现象及其问题的出现是公司治理存在的基本前提,因而委托代理理论也被普遍认为是进行公司治理框架设计的理论基础。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结构扭曲和不完善, 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运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人手, 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国有商业银行 产权

引言 :伴随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纳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体系, 中国面临着机遇, 也面临着竞争和挑战。银行业作为金融业的领头行业对我国的金融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委托代理关系非常复杂, 在这种委托代理框架内, 由于信息不对称, 就会产生严重的代理问题。尤其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主体不明确和所有者缺位

首先,所有者缺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改革也同样面临这样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缺位可以理解为资本由谁负责不确定,国有企业破产没有人承担责任,通常,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上市也是“形至而实不至”,很多商业银行的表现不像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运作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其次,没有一个真正的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在获得了国家财产所有权所相对应的收益的同时,没有人承担起国家财产所有权所可能相对应的损失,由于产权主体没有建立起来,就难以有效的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经理层很容易获得对国有商业银行庞大资源的“垄断权”,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贪污腐败,寻租等问题就极易形成,并形成“内部人控制”格局;

(二)委托代理关系复杂

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表现为间接性、多层性、复杂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国家不可能对众多的国有商业银行直接管理, 只能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下,层层委托代理人间接进行经营管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问题之一是链条过长, 分支机构繁多, 其组织结构包括总行一级分行一二级分行一支行一分理处一储蓄所,这个层次每一级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层层代理的委托代理链条, 其长度远远超过初始委托人可控制的范围。这种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导致了委托代理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 委托人或授权人对代理人的约束逐级弱化, 控制能力逐级下降。一般而言委托代理链过长还会带来监督效率问题,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 监督效率也就越低。

(三)委托风险的存在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代理人和所有者信息不对称是不可避免的。代理人对信息的垄断,就极易存在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可能,从而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给委托人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由于银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成熟、不完善,委托人很难通过市场获得代理人的真实信息。而且,在代理人的选择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和约束,并不能保障国有产权在国有银行内部的代表有足够的激励去选择好的经理层、解雇差的经理及监督经理的表现。由于经理层的选择是由所有者代表按照自身确定的标准进行的,因而,如果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以及国有银行上级行对于下级分支机构确定的代理人选择目标不是以盈利和经营业绩为主要导向的,那么,由此决定的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选择和运用必然是低效和高风险性的。

二、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

明确委托人地位,进行产权改革,形成合理的银行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创新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作为国有银行的单一所有者是不适当的,因为它的行政主体身份决定其往往把社会效益目标放在首位,从而侵蚀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真正独立于政府部门的国有产权代表,使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资本进入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所有制结构中引入国有企业、基金单位 、私营企业、非国有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从法律上明确商业银行的出资者权利,解决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不明确的缺点。在产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要求组建真正的董事会,并完善董事会内部的各项规则建设。

(二)强化经理人竞争机制并完善信用评价机制

一方面,有效的经理市场的建立会弥补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代理阶层市场方面的“激励空缺”。建立有效的经理市场,在代理人之间引入竞争机制,经营者人才市场的竞争。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经营者接受市场的考核,具有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在当前的体制约束条件下,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评估机制是能够提高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途径。通过建立适合银行体系的监督、考核和评估机制,促使管理层在尊重员工利益的基础上使银行得到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应完善科学的银行信息处理系统,对贷款企业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管理办法,加强考核力度,增强社会信用,保证存贷款的顺畅,完善委托代理关系。

(三)健全和完善外部环境

首先,我国目前得银行监管法规框架存在缺陷,法规建设仍较滞后,存在法律空白、短缺模糊、不适应银行发展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对原有银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对于已经过时和不适用的及时废止,应加强金融法律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建立规范、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准入、退出管理体制,推进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最佳做法结合。其次,我国宏观政策的导向要求必须完善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和控制,使公司治理中的财产权能灵活地进入或退出交易领域,强化市场对银行管理的力量和作用。最后,要理顺外部监管部门的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体系,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监督,强化银行业公众的自律监督,引进和加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保证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梁志爱,吴志远,国有控股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 ,(1)

[2]王淑贤,李德志,委托代理模型及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 ,(5) :5-187

[3]夏万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5)

[4]郭方 毛加强论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问题。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3-26

[5]陈蕾,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经济学分析,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3)

[6]王勇,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海南金融,2003,(6)

[7]陈彩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变革论[J],战略与管理

猜你喜欢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恶意与敲诈:产权滥用的司法原则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文化构建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对策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探讨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