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产品出口结构优化问题研究

2009-03-14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对策

王 理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出口产品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距;从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河南省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河南省整体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产品出口 结构优化 对策

作者简介:王理(1981-),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经济学硕士,系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

当前,河南省出口贸易结构层次低和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较为落后,出口后劲不足?出口规模大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未经加工或加工很少的初级产品上,在产品技术含量、商品附加值、出口效益方面都有一些粗放性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额增长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基数低,而且农产品的深加工出口增长缓慢,与全国农产品出口大省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河南外贸出口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一)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较低

2007年河南出口总额达83.91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只18.2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1.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有1.80亿美元,仅占出口总额的2.15%。众所周知,机电产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代表,应该成为出口产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均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 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占90% 以上。可见河南出口商品技术含量较低。

(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过低

2005年河南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8.3%,占全国机电产品出口的0.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机电产品出口达7011.72亿美元,河南机电产品出口只有18.2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0.2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全国有3478.26亿美元,河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只有1.80亿美元,仅占全国出口总额的0.051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过低,影响着河南外贸的增长。

(三)农产品深加工处在产业链的底端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农产品种植,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农产品出口。但从目前来看,河南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深加工处在产业链的底端。2006年,河南省农产品出口总值仅为4.7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仅为7%。2006年我省蔬菜、果品、畜产品三种主要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4366万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的73.23%,在农产品出口中仍然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其中,蔬菜、果品出口分别达到9097万美元、6400万美元,而小麦、玉米、绿小豆等河南主要农产品出口的深加工几乎是空白。

(四)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分布不合理

目前,河南省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事着产品的简单加工和组织活动,还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环节。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生产,轻研发”的弊端。由于缺乏创新意识,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分布不太合理,绝大部分企业集中在郑州、洛阳、焦作、漯河等城市。其他区域和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有限。另外,高分子材料、光电子一体化、新型生物制药和化工产业等发展比较滞后。

二、优化河南省商品出口结构的对策

(一)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现阶段河南省主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企业应该把握时机,着力研究进口产品的技术,从事国内生产,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结合本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实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从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对河南出口情况的分析,结构性矛盾是目前河南外贸最为突出的问题,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尤其要解决好外贸中的“三低”(档次低、卖价低、效益低),“一多”(贸易摩擦多)的状况,这样的出口产品结构不加快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只会是粗放式的、不可持续的增长。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目前,河南的高新技术产品比较少,在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生物农业等科技领域的比较优势不突出,在许多世界先进科技领域甚至是一片空白。河南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以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今后的战略取向,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道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河南的优势产业、优势技术,发展适宜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培育河南的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是由其比较优势决定的。河南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庞大,轻工业基础较好等具有其他省区没有的比较优势。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全省粮食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棉花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芝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出口潜力大;芝麻、花生的出口价格相当于国际市场的60%-70%,竞争优势明显;瓜果、蔬菜、食用菌、花卉、中药材等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河南应将发展特色创汇农业放在突出位置,重点扶持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创建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形成优势产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出口品牌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自主核心技术以及理念、管理和营销创新,而目前河南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理念、管理和营销创新都比较滞后。目前,河南企业缺乏研发和创新,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总数的2.15%。因此,一方面,政府通过补贴,信贷优惠,税收减免和信息服务等,扶持那些能产生显著创新外部经济的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培养和创造出这些行业的动态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应利用我国广阔的国内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利益,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品牌等方面加大创新支持,创造出企业内生的比较优势,增强竞争力。

同时,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一套引导促进品牌成长的政策和措施,把保护知识产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加快科技创新的载体建设,优化专利市场,让专利的拥有者与需求对接,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和实施。另一方面,企业家要有长远的眼光,自护研发,创造自己的自主品牌,形成市场化的产品。企业只有强化创建自主品牌意识,才能在更高端层面上占领市场,真正提高企业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让自主出口品牌真正成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让河南出口名牌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年鉴(200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翟玲玲,查贵勇,河南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贸易问题,2006(09)

[3]雷瑛,加快河南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7(10)

[4]顾卫平,邓雅勤,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理论反思[J]上海经济研究,2007(04)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