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语码转换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2009-03-11孙小莉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码外籍母语

孙小莉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始终都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比如社会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来自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利用不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按照他们对语码转换的理解进行了不同的探讨,也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就语言学来说,也有许多分支学科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对语码转换所涉及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讨论。语码转换,即在双语及多种语言环境中人们对运用何种语言进行思想及交流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语码的转换与语用者的社会语言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换言之,语码转换是联结人类内在心理活动与外在语言行为表现的桥梁。

由于语码转换反映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社会之间的联系,许多社会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对语码转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地记录并评述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Wardhaugh总结研究成果并得出结论,在双语和多种语言的环境中人们必须对语码进行转换。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课堂上,同样存在着语码转换的问题。只要学生的第一语言不是英语,他们在与同学、教师交流或思考问题上照样会面临对语码的转换。那么,如此存在的语码转换对英语教学有什么影响?又如何采取科学的对策?本文针对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的成因及这种现象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消除或减少这种现象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英语教学课堂的活动主体

本国及外籍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之一。本国英语教师的母语是中文,同时又是双语(中、英文)的熟练操纵者。他们的英文水平足以使他们“与英语作为母语的英语本土使用者在英语的运用方面没有区别”。另一方面,在中文的运用上,他们又与受教育者没有显著差异。与本国教师相比,外籍教师在这样的一个课堂上就比较难以确定是双语、多种语言或单一语言的使用者。因为就算他们实际上操纵多种语言,但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他们会被普遍地接受为单一语言(英语)的使用者,除了极少数外籍教师会说一点点的中文外,他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传道授业中所能使用的仅是英文而已。虽然外籍教师不一定就是英语作为母语的使用者,中国学生也会凭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将所有外籍教师的母语界定为英语。

课堂的另外一个活动主体当然就是中国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无非就是英语语言的运用。对英语母语社会文化的了解,以及熟悉其专业所需的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给他们提供接触日常英语、专业英语、英语文化的机会,促使他们由单一语言(中文)过度为两种语言的使用者。

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既然课堂活动主体由操纵双语的本国教师、单一语种的外籍教师及双语的中国学生构成,这样一个群体在相互交流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语码转换的需要。在组织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无法抵御使用本国语言表达一些复杂的思想诱惑。学生在某些话题上觉得用英语思维及表达相当困难,他们会很自然地求助于本国语言,自动地停止用第二语言进行思想交流。实际的情况是这段浅而易懂的科普知识,绝对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复述清楚的。

不仅仅是学生难以抵御选择其本族语码表达复杂的概念,甚至在本国教师方面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当运用英语不足以令学生明了比较复杂的思想时,教师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的进行也会作出一定的让步,简略地使用一些母语。语码的互换便构成了这个课堂的一大特点。在一堂涉及逻辑方面必要与充分条件的英语课中,课堂的讨论气氛相当热烈。在讨论的前一阶段不同意见的两组学生仍能坚持用英语争辩。但当他们明白这样的争辩相当消耗精力,而关键的观点又无法用英语表达清楚时,他们的语码随即改变,辩论改为用母语为工具继续进行了。奇怪的是本国教师无法抵制这种代码转换,反而主动的组织辩论直到问题得出结论。

如果是外籍教师组织同样内容的课堂教学,语码的使用情况又会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大家都明白的,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组织起关键的作用。课堂的交流基本在两个整体之间进行:学生及教师。同样的逻辑问题的争辩,如果学生继续使用英语,那么教师会继续加以启发、引导,使争辩更激烈地进行。但学生转而使用母语,那么教师会认为课堂活动失控,教学无法进行,他自然会加以干涉,将课堂活动再次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一般情况下,学生就算发现用英语继续争辩相当吃力,他们也不会如此不礼貌的转用母语,因为他们需要与教师交流。

三、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

课堂内,语码转换现象的存在是由于语言本身的社会功能及心理因素造成的。首先,任何语言都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工具,人们需要与来自另一种文化对象的交流,他们就一定要运用与对象共同的语言,进入同样的文化环境。特定的语言不仅使人们生存在特定的文化,也可以是进入特定文化的工具。除非学习外语的目的纯粹是工具性的运用语言,如借助语言作科技资料阅读等,不然的话,学习外语的过程也即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许多语言学家、社会人类学家都认为学习外语等于学习一种文化。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进行思维与交流,这种行为表示他们正在接受英语文化,正在融入这个文化。选择英语进行交流绝不是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有其社会意义的。

语码的选择,除了有语言的社会功能决定外,还与学生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正如Luria所言,“语言是规范和组织现实世界的工具……另一方面,语言又是规定行为和计划未来活动的媒介”,如果语言的学习者在实际的语境中不能与来自该语言文化的对象交流,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将外语的运用当成是计划未来行为的工具。希望掌握外语以便与外语文化相沟通,几乎是所有学生的主观愿望。

但是,对学生选择英语做代码的主观愿望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学生总是能够按自己的愿望去做。要形成用英语交流和思维的习惯是一种相当困难的工作。学生除了要克服母语的干扰外还要克服本身的语言自信心。在多年的语言习惯中养成的语言自信是不可能不对确立一种新的语言自信产生极大的阻力的。学生要么是顽固地“捍卫”自己多年的语言自信,要么是克服这种心理障碍主动去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自信,这两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码的选择。

四、语码的转换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从逻辑上说,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在外语语言自信受到严重威胁时会转而寻求运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流,而本国外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则使这种行为成为可能。这个结论意味着本国英语教师不能有效地抑制学生长时间地运用英语思维和交流,也即是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习惯。

2.外籍教师任课时学生没有选择交流工具的机会,因此有利于学生形成外语语言习惯。只有外籍教师才能教给学生“地道的”外语,Atkinon坚持,在外语的课堂上只能使用外籍教师,而且只能用外语进行教学。

五、抑制学生语码的转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如果我们希望学生运用英语,那么我们必须把他们引进只能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去,要强制我们的学生使用英语这个语言代码,我们就要创造条件去限制,减少或消除学生使用中文的机会。不管困难与否,要令学生只有选择一种语言的机会。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一种语言即是学习一种文化。要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使他们主观上树立融入英语文化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效果起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外语学习上,融入外语文化学习的动机总是带来良好的学习成绩。

Brown相当肯定的认为,“(文化)结合动机绝对是成功学习第二种语言的关键因素”。我们的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去解决未来工作中的问题,如阅读、理解科技文献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语言的学习与这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进行交流,那么,这种意识就会促使学生主动地长久地强迫自己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流和思维,如果学生形成这种主观能动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就不会或减少遇到语码转换的机会了。

其次,本国教师与外籍教师的课程设置也必须有所区别。因为课堂背景、课堂内容,活动主题都是产生语码转换的因素。所以我们在编排课程、安排教师上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一些课程大量地要求学生运用英语作为思想的表达形式,那么这类课程应尽量地安排外籍教师担任。相反,那些强调学生内在思维的课程,则由本国教师担任。尽管这种安排似乎对本国教师不公平,外籍教师没有课程的限制而本国教师则相反,但这种课程的安排会使学生有效地使用一种语言代码,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外语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Bell A 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Oxford:Blackwell.

[2] Brown G Yule G 1983 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Gumpertz J 1982 Discourse Strategi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 白文军)

猜你喜欢

语码外籍母语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母语
母语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动态顺应视域中的语码混用研究
《新民晚报》语码混编对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