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移民记忆中的瓦屑坝

2009-03-11孔良海

寻根 2009年1期
关键词:周氏麻城鄱阳湖

孔良海

这里是废墟,数不清的瓦屑陶片堆起了一条长坝,片片瓦砾散落在绿杨衰草之间,流水泥沙之中。昔日的荣华变成了遐想,变成了供人凭吊的沼泽,绿装翠盖的芦苇芰荷遍布其间。几百万江西移民曾经带着诀别,带着失落从这里出发,渡过茫茫大湖,驶向一个未知的远方……

对丧失家谱和祖先记忆的移民后代来说,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这是他们多少年来逡巡寻觅的起点,瓦屑坝是江西移民对故乡陆地最后的记忆。无论是过长江、入巴蜀,也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瓦屑坝湛蓝的天空上一团团白云,从江南飘来,成了他们如梦如幻的牵系。鄱阳湖“一盆清水”从故乡流来,把安徽的潜水、菜子湖、白荡湖,湖北的滠水、浠水、举水、蕲水……连在一起了!

从元末明初到清嘉庆年间的四百多年时间里,江西移民一次次地在瓦屑坝这个古老的码头集中,通过鄱阳湖入长江,向东进安庆府到桐城、潜山、池州、凤阳,向西入黄州府到麻城、黄安、蕲州,最后被转到四川的也不在少数。朝廷一纸“禁止回迁”令,无情地斩断了移民回乡的念头。年长月久,与故乡失去联系的移民逐渐忘记了祖居地的具体地点,但瓦屑坝却千百次在记忆中出现,且口口相授,代代相传。他们把故乡的最后记忆定格在瓦屑坝及其周边地区。

当年,那古老的帆船承载着多少人的无奈与迷惘离开故乡。传说来自江西各地的移民被反绑着双手,用一条绳索串起来,向瓦屑坝蹒跚而来,大小便憋急了便呼喊监送人员:“解手啊!”(解开被绑的双手),就地排泄。没想到先民带着几分苦涩的呼喊,竟为中华大词典创造了一个新词—“解手”,更想不到这江西“土话”竟以顽强的生命力在各地广为传承。江西人称“解手”,湖北、安徽等很多地方也称“解手”。后来演变成在外地的江西人相互对接的暗号,成了血脉相连的密码。鄂东、鄂北把方向词“去”读成“及”,把动词“站”读成“集”,这是地道的饶州口音,是鄱阳湖地区的文化遗存。是江西移民离开瓦屑坝传导的那份沉重影响了当地人,还是当地人的包容,使赣、皖、鄂的语言习俗方面血脉相连留下了记忆,很难说清楚。

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家乡—湖北蕲州城东有一条江西移民垒起来的“坝”,为怀念故乡,特意起名“瓦屑坝”。武汉有“鄱阳街”,汉川有“江西垸”。 光绪《麻城县志》对当地声名显赫的周氏家族的记载称:周氏“自元末受七公者,江西饶州徙于黄,遂为麻城人”。《黄安县志》记载的历史名人中,周氏有40人名列其中,光“进士”就有15人之多。他们与饶州(鄱阳)有名的西门周氏又有什么渊源,许多人还不清楚。麻城陈氏大家族,系江西饶州陈氏移民后裔,他们与瓦屑坝的陈氏是否同宗?遍布于桐城的“九李十三汪”及彭、姜诸大姓,也系江西饶州人氏,他们与饶州何地的汪、李、彭、姜一脉相承?这一切都有待于其后人的追寻。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坝”字逐渐隐去,瓦屑坝现已改名瓦屑泠(鄱阳人把湖与大河、港汊连接的那段水域称为泠)。据考,这是一个江南常见的村庄,亦是一个古老的渡口,坐落在鄱阳城西约10公里的莲湖乡。昌江、信江从这里入大湖,千百年来,清凌凌的江水流淌得一派妩媚。这个“渔村绕水田,澹浦隔晴烟”的清幽之境,相传曾是豪门大族聚居的地方。其姓氏有朱、陈、胡、张、施、孟、梁、邱、董、彭、何、姜……这里也是出名的制陶工场。传说姑苏陶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的水质和泥土,在此开场制陶,使无数的陶瓦进入了天南地北、千家万户乃至皇宫作宫殿营造之用。这里曾是一个古战场,传说,唐末黄巢入鄱,姑苏陶人为避战乱,弃场逃走,经兵燹之灾,此地变成了废墟。朱元璋、陈友谅当年一场鏖战就发生在瓦屑坝边上的大莲子湖上。

如今,古老的瓦屑坝虽已褪尽了千年浮华,然而,鄱阳湖以“中国唯一一盆清水”成了举世瞩目的候鸟乐园,江西人打造“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前奏曲已经鸣响。泱泱大湖边上的千湖大县—鄱阳,也以“湖城”品牌向世人展示鄱阳湖的风采。瓦屑坝这个“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古老码头,这个曾经回响过江西移民脚步声的地方,因为游子的共同怀念,一定会迎来睿智者解开谜底的辉煌。

(题图:江西鄱阳瓦屑坝遗址—现鄱阳莲湖乡瓦屑泠村)

——————————————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上饶广播电视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周氏麻城鄱阳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贺麻城巴水农民诗社成立
贺麻城获“千年古县”兼读凌礼潮先生《麻城不待麻秋筑城而早有城》感怀
贴心服务聚英才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麻城城市热岛效应初步研究
四次搬家带上百岁邻居,1万天行孝他是“中国好邻居”
虎毒不食子,净胡说
高法的“周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