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可防脑梗塞

2009-03-02

健康必读 2009年2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类药物心脑血管

孙明,男,教授,汉族,中共党员,1931年出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生导师中华心血管防治组副组长湖南省委领导保健专家组组长,湘雅名医。对高血压进行了多年系统的深入研究,建立全国第二个省级心血管病防治办公室,即湖南省心防办。完成的临界高血压的系列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等科研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主攻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心衰,心律不齐,慢性肾炎,风湿性疾病。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 、周三上午

“心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和高尿酸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几大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吸烟和高脂血症是三大主要因素。不过,只要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中老年人死亡率可下降10倍。

心脑血管病可防可治

对于心脑血管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博士生导师孙明教授强调:“这个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除了药物治疗外,只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和心理平衡,那我们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10年。”同时,孙教授还建议中老年朋友,每天吃一到两片阿司匹林(使用时需咨询医生),这样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塞等疾病。

据调查,目前中国人的死因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占22.5%)、肿瘤(占22.3%)、中风(占21.3%);据长沙市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长沙城市居民的第一死亡病因是心脑血管疾病,且患者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杀手!其实,只要你了解心脑血管病知识,采取科学、规范的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心脑血管疾病是能够治疗和预防的。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它是由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及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

高血压:压力一大自然就爆胎

根据2007年国家卫生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高血压病人达2亿。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等于或高于140/90 mmHg,只要将血压平稳地保持在这个标准以下,中风、心脏病、冠心病的死亡率都会大大地下降。而理想血压为120/80 mmHg,正常血压应为130/85 mmHg。

高血压具有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因此,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所以不易被察觉。也正因为没有症状,很多高血压患者不重视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就像汽车在爆胎的前一分钟还能行驶得很快,实际上胎壁已经很薄了,压力一大自然就爆胎。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血压超标,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所以老年人更应注意预防高血压。保持血压正常是延年益寿的重要保障。

高血压的药物遵循小剂量、联合、长效三大原则。因为任何药物都存在副作用,而量少又很难达到降压效果,所以科学的用药方法是多种小剂量降压药搭配服用,并且要长期坚持服用以减少血压波动。常用的一线降压药有利尿剂:寿比山、钠催离,钙拮抗剂:尼群地平、施慧达、络活喜,β-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克,ACEI:洛汀新、蒙诺,ARB:科素亚、代文、美卡素。

高血脂:吃蛋每日别超过一个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险因素。8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没有冠心病患者,因为生活条件不好,饮食清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不注意饮食的科学管理,多食油腻、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大大增高。

若患有高脂血症,也不用过于恐慌,完全可以通过科学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其治疗主要应注意:通过饮食调治和适量运动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脂药物。控制饮食并不意味着只能餐餐吃白菜,我们提倡的饮食方式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品,如鱼、虾、瘦肉、豆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健康食品,避免吃高胆固醇、高热量、高盐、高糖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鸡皮、鸭皮等。值得注意的是蛋类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蛋黄的胆固醇含量较高,通常每天吃蛋类不能超过一个。

用药原则。高血脂症的药物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主要分为三种情况:(1)胆固醇增高,甘油三酯正常的患者,通常选择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2)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增高的患者,也常采用他汀类药物;(3)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增高的患者,则通常采用贝特类药物。其中他汀类药物主要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三种,除了有明显的降脂效果以外,还有稳定斑块,保护内皮,抗炎的作用。

中风:不必谈虎色变

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就是中风,其早期识别现象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瘫痪,眩晕、黑朦,吞咽困难、失语,跌倒发作,神志障碍。而中风患者多为老年人,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的最常见的基本条件。

老年人一生风雨,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在生理变化和诸多病理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可以说,每一位老人都可能有动脉硬化,只是发生早晚和程度不同罢了。因此,把50岁以上的年龄作为中风的危险性因素之一并不是言过其实的。当然,也不要谈虎色变,一则动脉硬化的发生有早有晚、有轻有重;二则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够避免或推迟中风的发生。

(据孙明教授健康知识讲座)

编辑/吴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类药物心脑血管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血脂、炎症指标的影响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血压≥140/90,血管病升140%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他汀那些事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