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党的建设工程中的运用

2009-03-02陆树程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广大党员机制

陆树程 李 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是指社会成员政治心理、道德心理、学习心理和社会心理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心体悟、心理认同和自觉践行,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机制、情感认同机制、利益互动机制和自律转化机制。分析、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价值,对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和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引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心理认同是形成有效人际互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基础。就整个社会而言,有效心理认同机制的形成,对于凸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张扬时代精神具有重大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的全体成员中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新时期党建中的作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更充分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而使党的建设出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上这些对于加强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认同将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总体来说,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党建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促进理论创新成果内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价值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向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心理形态的转化,使其成为党员干部的心理认同基础和自觉意识,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化作用和规范功能。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关键在于宣传教育。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的教育和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党所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方面。就内容方面而言,要坚持让广大党员干部及时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尤其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就途径方面来说,要充分利用各媒体,尤其是信息网络领域,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方法上遵循心理接受的规律,加强党内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真正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修养和道德素养。

2、促进党员的个体行为逐步趋向主导价值观认同倡导的行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套价值评价体系,是一个参照系。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行为实际地体现出来,实现从价值评价向价值行为的转化,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功能和建设功能。促进个体行为逐步趋向主导价值观认同倡导的行为,根本在于要使广大党员在内心形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使人们的行为准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评价标准,就要用这个系统统一思想、维系人心、指导行动,弘扬真善美,扶正祛邪,形成人人自律的心理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位党员的个体行为都具有代表党员群体、代表党的整体形象的特性。因此,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的作用,促进党员的个体行为逐步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当前中国的主导价值观念,在塑造党的形象、塑造党员干部队伍的全面素质方面意义重大。

3、促进党员价值规范的订立向树立党员榜样的示范转化。价值规范的订立明确了人们行为的标准和依据,榜样示范则是价值的现实表现,说明了价值的现实规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价值示范的社会导向比理论形态的价值规范的社会导向更有说服力,教育效果更明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尽可能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其中领导干部、广大党员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可以使价值示范与价值规范相一致,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表率,为广大群众的价值行为做出榜样。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而且也将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现实教材和先进典范,促进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原则

在积极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学习,加强自律,充分把握和严格遵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三个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人本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先进性的要求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党通过有效的社会教育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递给社会成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更要体现在执政过程中党能立足社会生活实际,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切实做到“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使广大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获得实惠和利益;只有持续不断地拓宽社情民意的沟通渠道,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冲突,才能切实解决当前人民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和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们真诚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政治心理、文化心理、道德心理层面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以德为先”的德治原则。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都存在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其中的核心部分即是社会的整合力量源头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道德是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社会认同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等标尺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代中国,“以德为先”的德治原则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和践行上。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讲话,涵盖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方方面面,是对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对中国儒家“德治”思想的传承,又是对江泽民“以德治国”治国方略的发展和创新,更符合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社会道德的各个方面,将“以德治国”的总原则丰富具体到操作层面,更具现实针对性,合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对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3、“以和为贵”的和谐原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①和谐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贯彻“以和为贵”的原则,积极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社区、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大环境与和谐的小环境。

在我们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要着力发展和谐文化,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营造。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社会治安,完善国家的安全战略体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在工作的开展中,党员干部要通过各种方式,依靠广大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中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在新时期党的建设中的功能,才能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在意识形态领域风云激荡的条件下,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把握时代潮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作为内在践行机制,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认同机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强大的凝聚作用,引领社会思潮。一个社会内部成员在心理上的、价值观上的普遍认同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基本保证。心理认同机制的有效运行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在我国当前阶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心理认同感,而且能够使全党、全社会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社会思潮。

2、强大的动力作用,坚定理想信念。人类有意识的心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根本特征。个体的心理和谐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群体心理和谐。在价值观念领域,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同感,有利于在党内形成一致的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在社会生产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决定性因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心理认同机制的作用,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党员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念,从而推动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进步。

3、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提供道德规范。人的行为受到人的意识和思想的支配。任何一个党员的意识状态必然会影响到党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观念、舆论评价和行为趋向,而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必然对所有的党员的思想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每一位党员的内心,使其发挥强大的导向作用,将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和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为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参照系和评价标准,从而推动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不断进步。

注释: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责任编辑:姜德福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广大党员机制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构建学校精神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例谈——以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人格教育”为例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组织找你了解情况 千万别做这些事
皮革机制
“四个全面”学习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