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思想的方法论与政治实践性意义

2009-03-02严梅芬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9年1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实事求是方法论

严梅芬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中,作为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钥匙和引擎,它不仅在价值观引导着理论创新,在方法论更具实践意义。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理解解放思想的内涵

对解放思想的理解,我们通常认为解放思想是具有先进性的思维和实践主体在对待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关系中所呈现的精神状态和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原先认识中正确部分的坚持和对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它是人类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和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而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解放思想。所以说,把解放思想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加以强调,是对解放思想的新定位。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反对思想凝固僵化,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因此,对解放思想的理解,要注意把它提升到哲学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

二、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解放思想政治实践性

当代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发展和变革,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前提和先导,并且推动着解放思想向前发展。从真理问题大讨论到冲破“两个凡是”,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推广到建立经济特区,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从转变发展方式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不仅敢于“破”,更要敢于“立”。不“破”不“立”。不破两个“凡是”,不破绝对权威,就不可能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不可能确立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撤销人民公社,不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就不能确立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不可能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正是在不断突破中,在不断的超越中,不断开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面对现实,面向未来,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在当今社会,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过去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健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步。这些都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才能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才能以改革的精神积极应对挑战,使我们党始终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列,从而继续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向全党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盲目蛮干;同样,实事求是也不是谨小慎微,因循守旧。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正确认识和理解解放思想,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的实质:实事求是。但在解放思想的实践中,我们有时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当成了两码事。在这种思想方法的指导之下,要么解放思想迈不开步;要么时放时收,没有很好地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统一。甚至在某一阶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关系处理上,存在着畸轻畸重、忽冷忽热的现象;在一些干部中仍然突出存在的盲目性、片面性、绝对化,说到底就是割裂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要求,在改革开放中做到“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总政策,敢于实验,敢冒风险,开拓前进。步子要稳,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步骤上要循序渐进、谨慎从事,注意选择适当的方式,及时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就抓紧解决,避免犯大的错误。坚持这两者的辩证统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归根结底,就是要使解放思想始终沿着实事求是的正确轨道前进,以实事求是为根本目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标准,自觉地服从于实事求是、服务于实事求是,并最终体现为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过时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我们的思想认识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四、坚持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然要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即思想僵化。其表现形式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等。在现实中,有的人怀疑改革开放政策,怀疑党和政府的领导,一个实际的原因,就是现实中主观主义太多了,违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案例太多了。解放思想,就是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无上权威,就是要坚决反对思想僵化。

坚持解放思想就要从传统社会主义的思维模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实践证明,传统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深刻的革命首先是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深刻转变。这个转变只能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而逐步完成,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这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还或隐或现地存在。比如,把市场经济体制看成是外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东西,或者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存在质的差别,或者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市场经济体制,不是采取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法去解决,而是企图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办法去解决,都不能把改革引向深入,也就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解放思想就要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进一步摆脱这些老观念、老框框、老思维方式的束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弄清究竟哪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作出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完全正确但现在决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的具体结论;哪些是必须根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需要丰富与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不仅如此,还要借鉴人类的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长期以来,受“左”的影响,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简单地等同于资本主义,拒绝吸收借鉴,吃了大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可是,在这方面“左”的思想很顽固,经常挑起“姓资姓社”的争论。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更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在这方面,仍然要坚持解放思想。

总之,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冲破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各种制约因素,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组织部

■ 责任编辑:白桦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实事求是方法论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