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不应做国际最后贷款人

2009-03-02《21世纪经济报道》

领导文萃 2009年4期
关键词:贷款人流动性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美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将中国视为全球金融稳定的关键力量,因为中国金融健康并持有巨额外汇储备,成为这场危机“国际最后贷款人”的最佳人选,也被赋予决定未来金融秩序的能力。

而事实是,中国面临稳定国内经济的艰巨任务。就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中国经济增长态势不出现大的起落,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中国央行最近也重复了这一观点。受西方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出口已出现明显回落,实体经济或较快下滑,这会引起中国资产价格的波动,尤其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业,潜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维持经济增长与稳定资产价格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

尽管中国持有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其中一半左右已是流动性很差且面临违约风险的美国各类债券,所剩储备除对欧元、黄金等多元投资外,还必须为可能的资本外流做好流动性准备。因此,中国外储并非数字表现的那样宽裕,不应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等流动性很差的风险资产。

目前,美国救市计划根本无法增强市场信心,在解决流动性方面作用有限,从而无法制止实体经济的衰退。这意味着未来信用违约会越发严重,将进一步打击规模空前的衍生品市场,直至美国金融系统崩溃,陷入债务危机。因此,在危机进程中做“国际最后贷款人”形同“危机最后陪葬人”,必祸及自身。

在美元主导世界金融的历史中,金融危机的国际最后贷款人一般是美国及其所控制的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并以此挟销美国模式。而此次危机发生于主导世界金融秩序的美国,不仅国际组织的声音和作用消失,美元地位也开始崩溃,这导致全球金融陷入历史性混乱。不过,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寻求金融市场的稳定而非重建秩序,此时,集体沦陷的西方突然发现自己主导的G8等权贵俱乐部已无法解决自身困局,因此,才匆忙提出G20之类的新组织或峰会。这并非秩序重建的开始,而是埋单大会的序幕。

在全球政府恐慌而寻求协助和配合的情况下,中国有必要参与其中的对话,进行有益的合作,但不应承担超越自身能力的责任。实际上,中国确有必要与区域内邻国建立共同应对危机的机制,如中日韩+东盟(或再加上澳大利亚),就如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稳定性作用一样,中国有必要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做出努力,而这也有利于保持亚洲持续不断的增长势头,亚洲在危机中崛起才是重建世界金融秩序的基础,否则,仍以西方为主导的未来并非秩序重建。

中国应将更多的精力用来防止国内资产价格的变动与实体经济的波动引发风险,而不应随危机国家起舞,频繁动用货币政策,因为中国面临的是产能过剩与资产价格下滑压力,而非信用紧缩,这不是货币政策所能够解决的。过多变更货币政策,反而会引起市场预期与信心的混乱。(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猜你喜欢

贷款人流动性秩序
贷款人离世后,剩下房贷该如何处理
秩序与自由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双边密封竞标下的动态P2P网络借贷拍卖机制
随机需求条件下的P2P网络借贷拍卖机制
孤独与秩序
遏制违约频发 重建药采秩序
乱也是一种秩序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