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才能轻轻松松当教师

2009-02-25程玉根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书育人职业

程玉根

“当老师难,当班主任更难”,许多老师经常这样埋怨自己的工作,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累、繁、烦。许多调查也表明,大多数老师的身心都处在亚健康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升学压力大;二是学生很难管;三是教师心太烦。作为有15年班主任教龄的我认为:教师要想自我减压,最奏效的策略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无论在什么压力下或困境中,我们对职业的自我感觉会变得轻松起来。以下三点是我这些年的工作体会。

一、要把职业当作事业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有把职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一个教师才有可能把自己毕生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学生服务中去。

在思想上,教师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时时意识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处处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最好;凡是要求学生文明礼貌的,自己言谈举止必须文雅大方;凡是要求学生遵守的行为规则,自己必须自觉遵守。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行动上,教师要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这样,“劳累”就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这好比挑100斤重担,你愿意挑的话,让你挑120斤,你也不会感到累;如果不愿意挑的话,即使让你挑80斤,你不仅觉得累,而且会觉得重。

在教学实绩上,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相长。备课时,精心设计教案,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情感;课堂上,教师带着微笑和热情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师生互动,共同营造轻松、活跃、默契的教学氛围;课后,老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过程中,也不乏幽默、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不时发出笑声、掌声和感慨声,那种“教”与“学”的气氛真是其乐融融。

二、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胡锦涛同志曾经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应尽的职责,换句话说,也只有我们认真地按照胡锦涛同志说的去做了,切实履行了“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也只有我们默默奉献,甘当“红烛”或“春蚕”,那么,我们才有可能真切地感悟到当老师的那种轻轻松松的感觉。诚然,这种感觉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拥有和享受得到的。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个人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课堂教学效果好。但是,少数教师由于性情急躁,对个别捣蛋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事情的起因肯定是学生犯错在先,但是教师在情绪失控时往往有不当言辞与过激动作,结果导致诸多教学事故的发生。许多案例表明:受伤害的不单是学生,还有教师自己,这些教师往往陷入被动,打消了工作热情,增加了职业倦怠感。

现在厌学、旷课、逃学的中小学生日渐增多,面对这些学生,老师千万不能心急,而是要静下心来,问问原因,尽可能帮助、鼓励他们,不能体罚。有些时候,如果教师换位思考,就能宽容学生,原谅他们的过错,给他们悔过的机会。其实,许多“问题少年”被贴了“不良少年”的标签之后,才自暴自弃的,一旦他们的心灵经受感化或洗礼,同样他们也会洗心革面,从头再来。

三、要“镇之以无名之朴”

《老子》第三十七章:“道恒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段话说的是:道永远是顺其自然的,但它没有一件事是做不到的。侯王如果能坚持守道,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我生长,天下就会非常安定,不用费人力去治理了。简而言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要做到“不欲以静,天下自定”,以免使我们的心灵蒙受阴影。

许多人间悲剧的发生都可归结于一个“贪”字,其根本原因就是“甚爱必大费”。但是,对于一个“有道”的人来说,它就不会那样。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深刻领悟“镇之以无名之朴”和“甚爱必大费”的真谛,能用纯真质朴的道来镇住自己的一切私心杂念,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那么,我们就不会产生不务正业之心,没有杂念之心而归于心静;那么,我们的教学工作自然就会走上正道,我们何愁不能轻轻松松当教师呢?

以上是我对十多年教学工作的感悟,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教书生涯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