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常用品》里的文化冲突

2009-02-21马春燕王保林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日常用品沃克文化冲突

马春燕 王保林

摘要: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在《日常用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代表传统文化的母亲和代表现代风格的女儿的形象,围绕如何理解和继承祖传的被子展开情节,反映了由种族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借母女冲突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在于深刻的认识理解其文化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关键词:爱丽丝·沃克;《日常用品》;被子;文化冲突

美国是多种文化交融并冲突的阵地。从欧洲的首批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相遇矛盾伊始,到非洲黑人被贩卖到此成为奴隶,种族矛盾愈演愈烈,以至后来亚洲人移居美国,矛盾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文化冲突也就成为美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20世纪上半叶,美国黑人文学主要反映黑人与白人的暴力冲突,60年代反映的是黑人人权运动。到了70年代,则更多揭示黑人家庭内部矛盾,集中于妇女平等地位或文化观念等意识形态问题。《日常用品》表现的就是黑人家庭中母女之间的文化观念冲突。

《日常用品》创作于1973年。当时正是美国黑人民族意识高涨的时期。在他们看来,美国的多民族交融不是什么“大熔炉”,而是一个“色拉盘”,用以比喻美国由多民族构成,各民族成分却清晰可辨。为了突出黑人的民族特色,他们在语言、服饰以及姓名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着实验。《日常用品》中表现了这些实验内容。并且围绕如何理解和继承祖传的被子展开矛盾,借母女冲突表达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在于深刻的认识理解其文化内涵,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作者批评了形式主义的民族主义运动。

《日常用品》中所要表现的并非是黑人与白人的冲突,而是由于对本民族文化认识不同而引起的家庭矛盾,具体反映在母女关系上,其主要情节集中于女儿回家当日所发生在母女之间的事。女儿此次回家,非同以往,一言一行都发生了变化。比如,她把名字改为非洲名万杰罗,里瓦尼卡,凯曼尼奥。可是,迪的名字是依照西方习惯按祖母和姨妈的名字起的,她要改掉这个名字,母亲当然不喜欢。

这里母亲和女儿说的是改名的事。女儿说的压迫她的人指的是白人。她认为无论祖母迪,还是姨妈迪,迪字本身并无非洲的味道,反而更接近白人的名字,所以她要改掉她。使自己的名字更加非洲化。母亲并不理解,以为她要改掉祖母和姨妈的名字,这无异于背叛家族。除了改名,女儿还编起了辫子,并模仿非洲人戴上了大串的耳环和手链,还由原来穿西式短裙改为穿非洲宽大耀眼的民族服。更令人意外的是她把男朋友带回家,用非洲语与母亲、妹妹打招呼,还把母亲、妹妹、院子、房子甚至是奶牛都拍照下来。午饭时,她对家里的搅乳器等东西表示喜爱,说要把它们带走作为饰物:饭后,她去母亲房间“搜耷”被子,说要把被子挂在墙上供人欣赏。总之,女儿这次回家像是寻“根”,其一言一行都在告诉母亲她变得热爱非洲文化,按说母亲应该高兴才是。事实正相反,母亲反而气愤至极。母亲不喜欢她改名,也不喜欢她的服饰,听说女儿要把被子挂在墙上,更是恼羞成怒,她把被子抢过来,气愤地扔给小女儿玛吉。在母亲看来,被子是祖母用几代人的旧衣服布块拼起来,后来由母亲和姨妈把它缝制而成的,它是传家之宝,是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她认为只有每天使用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纪念,不应该挂在墙上作为饰物。

女儿受时尚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母亲截然不同,1973年《日常用品》问世时,正值美国黑人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黑人民族意识空前高涨。迪深受影响,对黑人文化的态度骤然改变。为了追求时尚,她在语言、姓名、服饰、发型等方面都有尝试,还要把祖传的东西作为饰物。她的做法迎合了当时黑人运动的潮流。但是。她这样做不仅是盲目赶时髦,而且是在走极端。女儿对文化的理解正是停留在这种浮浅的认识上。她追求这种时尚,母亲不可能喜欢。母亲认为,只有二女儿才真正理解被子的含义。她把被子让给姐姐时说“没有被子我也能记得祖母”。这正说出母亲对女儿的希望,所以她决定把两床被子都给小女儿。作品以《日常用品》为题,就是为了表达如何纪念祖母这个主题。这种主题表现是沃克对黑人民族观念提出的严肃的审视,是对当时流于形式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所做的挑战。它促使少数民族对如何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刻的思考,也对当时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日常用品》除了其主题表现意义深远,其创作手法也很成功。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顺序创作。比如,小说前半部少有情节,完全是母亲的意识活动。有关家庭情况以及母女间的矛盾也是在回忆和联想的片段中交待的。很多信息靠读者去剪接、组合。这种创作手法与传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规范要求不同,也给读者理解作品带来困难。但是,正是这些客观的、支离破碎的信息。才使作品富有现代特色,并且为理解故事的结局打下了铺垫。冲突发生在母女之间,反映的却是黑人民族主义运动这一社会层面:这场运动一方面反映了黑人对本民族文化的尊重与追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它的流于形式。这种形式是沃克所不欣赏的。作者借母亲对被子的理解,表达了自己对黑人文化及黑人运动的理解,批评了流于形式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这引人深思,其创作意义深远,对少数民族争取人权平等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日常用品沃克文化冲突
口语步步高:说一说日常用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如何把日常用品描写具体
未来科幻城
当艺术家干起家务活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世上最美丽的吻
谜语猜猜猜
世上最美丽的吻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