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一幅融情寓理的民俗图

2009-02-13柯晓阳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农人山村民俗

柯晓阳

编者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古诗文,我们将从课程标准列出的7~9年级的推荐篇目中有选择地选取部分。约请专家名师进行赏读指导,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这是晚年陆游为我们精心描绘的一幅融情寓理的民俗图:宁静欢悦的丰收气象,山间水畔的秀美景色,春光明媚的山水画卷,世事消长的人生感情,亲密无间的恋家情结……在这里浓情演绎,令人赞叹。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酒味再薄,情意十分,小小山村在热烈的新年氛围之中看到拄着竹杖蜿蜒而来的客人,哪里想过酒味厚薄?十分的热情来自于富“足”的“鸡豚”,诗人是想告诉我们,唯有倾其所有般的盛情款待。才是令人感动的唯美人情。只“莫笑”二字,农人的淳朴便已跃然纸上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漫步于青翠的山野小径,你的眼前仿佛有观赏不完的风景,溪水潺潺,那是农家的笑意;山路陡转,那是农人拙朴的智慧;花木扶疏之间,当你感觉无路可走时,眼前便又豁然出现一缕炊烟,花明柳暗掩映之下的几间茅舍或一两个农人,都那么明丽地站在了你的眼前——这又怎能不让人喜形于色呢?

绝妙的是,如此的写景美句竟寄寓了人生与生活的双重哲理:人生的探索之路上容易遭遇扑朔迷离的窘境,生活的重重压迫之下容易遭遇生不如死的迷茫,徘徊之间倘若能锲而不舍地继续前行,便会发觉眼前总有那么一束亮光让你豁然开朗,进而寻到一片崭新的天地。正因为诗句常与你我人生际遇不谋而合,才让你我顿生自然亲切之感。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柳暗花明之中的“又一村”已呈现于我们眼前,喜欢以农人自居的陆游自然免不了唠唠家常,这是南宋初年一幅极质朴的农村风俗画,它溢满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挚情怀——在这里,无论是农人祭“春社”吹吹打打的热闹场面,还是在这热闹背后透露出来的丰收喜悦,以及对下一年丰收充满的殷殷期待,都让诗人感动和感怀。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怎么舍得离开?不仅留恋这质朴却绚丽如画的山村美景,这淳朴却挚情灼灼的民风民俗,也留恋这迷人的山村之夜:明月皎洁,小山村连同它周围的群山都已然笼罩于这淡若流水般的清辉之中,静谧而祥和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只能将这游玩的余兴寄寓于未来了:但愿能时不时地趁着月色拄着竹杖,轻轻叩响柴扉,与农人老友窃窃絮语!至此,一个崇慕民风热爱民俗挚情农人的主人公形象便血肉丰满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猜你喜欢

农人山村民俗
麻 雀
我请大雁落山村
山村之晨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山村晚归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