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学生心理出发进行品德教育

2009-02-12刘桂荣

关键词:品德教育心理学生

刘桂荣

〔关键词〕学生;心理;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教育工作的难点,它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等诸多特点。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用正确的思想和情感来支配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对个别违反道德准则和有行为过错的学生,有些教师只是采取简单的处罚方式,结果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事与愿违。在教育实践中,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应用心理学原理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机,对症下药

心理因素在人的行为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意志比较薄弱,自制能力较差,还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某些个人需要,特别是在强烈的外界诱惑下,会不知不觉地犯错误。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当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如我班有一个学生,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武术特长班,武术练得很有长进,天天没事就比比划划,嘴里还不时发出“嘿嘿”的声音。一次和同学们玩耍,在无意的争斗中,把一个同学的鼻子碰出了血。当时我很恼火,真想对他进行严厉处罚,但我还是极力控制了自己的感情,深入细致地了解了情况,认真地分析了该生犯错误的心理动机。当我掌握了他的实际心理状态后,及时找到他进行认真交谈。首先我向他讲明:学习武术是为了强身健体,当然也是为了中华之瑰宝得以发扬光大。但练武术的人要讲究武德,尤其是一些武功高强的人,个个都德高望重,这样的武林高手,才能让人们羡慕和佩服。你从小就练习武术,一定能很好地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且看得出来,你非常热爱这项运动,武功也有了很大的长进,小小年纪做到这些,非常难能可贵。但是,我们绝不能为了表现自己,对自己的同学伸出拳脚,这完全是不计后果的错误行为,伤害到别人的同时,也损伤了自己的形象。本来练武是件好事,可在错误的心理状态驱使下,就会变成一件坏事,我们绝不能再做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好处的傻事。”

听了我的一番肺腑之言,这位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简直是如梦方醒。”从那以后,他真是判若两人。在与同学们玩耍时,他总是像大哥哥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着同学,并能努力克制自己的表现欲,从来不在同学面前争强好胜。每当遇到学校和班级开展文娱活动,他还能主动登台表演武术节目,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假如简单下结论认为这位学生有意伤人,不团结同学,故意招惹是非,这就极不恰当了,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教育转化目的。

为了让这位学生有正当的展示机会,我特意组织了才艺展示主题队会,让每位有特长的学生都展示了自已在学校不为人知的才能。班里的学生变得更团结了。

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改善行为表现

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犯错误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同样潜藏着表现自己才能的愿望,渴望受人尊重。其实那些违反学校常规的行为是学生对自己被忽视的抗议,是力争维护自己价值的反应,是设法显示自己才能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更加关注他们,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展示才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树立起改过的信心。

我班有一位学生,平时作业乱写乱画,极不认真,教师都无法批改,我和科任教师采取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为了调动他改正错误的积极性,我们在班级搞了一次作业评比。我在检查他的作业时,惊喜地发现,他的作业写得非常认真,虽然还不尽如人意,但有了明显改观,比起原来有了较大的进步。我借助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班级的作业讲评时,对他的这一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再接再厉,作业一定会写得越来越好。在以后进行的作业评比中,他确实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并多次获得了奖励,由于他进步幅度较大,还起到了后进促先进的效果,使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整体的提升。

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结合实际对症下药。要注重把正确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品行需要,使学生逐渐克服错误意识和不良行为。要加大正确因素的引导和影响力度,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永远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进步。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八百垧第一小学。邮箱;quxiwenjj9424@126.com)

编辑/舒 娟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心理学生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学生写话
心理小测试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