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学校的书香教室

2009-02-10李志松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读物书香

李志松

当学生离开课堂后,能够由衷地喜欢上看书,自觉地沉浸于阅读,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为达到这一目的,我的做法是“营造书香教室”。

我们学校是山区学校,硬件环境简陋。我因陋就简,在教室一角,靠墙摆上一张课桌。桌上放置着我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和从书店买来的各类读物。再往墙上贴上“图书角”三个大字,旁附“静心读书,用心做事”八个小字,教室顿时书香飘逸。“图书角”有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里所推荐的各种名著,从七年级的《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到八年级的《朝花夕拾》、《名人传》,再到九年级的《傅雷家书》、《简爱》等。

“图书角”是营造书香教室的“基础设施”。此外,我们还有一个“基础工程”——“课外阅读课”。我们要求学生每人上交课外书一本。“人多力量大”,一个班可交上来五六十本课外读物,组长登记造册。每周一至两节“课外阅读课”,课上学生向各组组长借书、看书、写《读书随笔》。我们还建立了较完善的“班级图书借阅制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课”以外的时间也能将阅读进行到底。

一些学生囿于欲读无书的客观困境和主观的惰性,课前未必能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书籍。要改变这一现状,重要的一点是:尽可能将最近在学或将学的课文所涉及到的读物及时上架,供学生预习时“手到书来”。

我心目中理想的“书香教室”应当是这样的:学生在与同学讨论、与教师对话时,课桌上总有一两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他能据此旁征博引,每每能由一篇课文谈到一位作家、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学《隆中对》,手头必有《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既可追本溯源,也可比较阅读。读《五柳先生传》,身旁必有《陶渊明集》,可以遍观《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诗》,如此等等。

不必太多花哨,不必太多“媒介”,只要有足够的书籍,只要课堂上书香醉人,只要学生从此爱上读书,足矣!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读物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