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宿舍盗窃现象与防范对策

2009-02-03张幼香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作案宿舍

张幼香

摘要:高校校园盗窃案的频发,严重影响校园的稳定和学生的正常生活,文章分析了高校盗窃案件发生的原因、作案规律和特点,并就如何防范提出了相应对策,使广大大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减少盗窃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宿舍盗窃对策校园财产安全

引言

高校学生宿舍是每一个在校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及正常的校园教学秩序。随着高校教育产业化、规模化,科研生产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高校与社会逐渐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疏于防范,导致盗窃案件时有发生。研究高校盗窃案件发案的原因及其规律和特点,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规律和特点

1.1作案方式多样化

1.1.1顺手牵羊、乘虚而入

前者是指趁受害人不备,将放在桌上、走廊、阳台等处的钱物信手拈来而占为己有;后者是指趁被害人不在,房门抽屉未锁之机入室行窃。后者手段比前者更辣,胃口也大,如果宿舍管理混乱,人员混杂,或是寝室老是不锁门唱空城计,则往往给人以可乘之机。

1.1.2撬门扭锁

此类盗窃手段毒辣,探得宿舍内无人即采取插门缝、撬门锁或直接撞门等手法入室行窃。特点是室内翻动较大,抽屉、箱子常被撬坏,主要窃取目标是现金和价值较高又便于携带的贵重物品。

1.1.3窗外钓鱼

即犯罪分子用竹竿等工具在窗外将被害人的衣物等贵重物品钓走,有的甚至把纱窗弄坏,钓走被害人放在桌上、床上的物品。

1.1.4翻窗入室

通过攀爬气窗、窗户、阳台等进入室内盗窃。没有安装护栏的窗户、露台,包括门上气窗,窃贼都有可能翻入。盗窃目标与撬门扭锁者往往相近。

1.1.5溜门行窃

乘人门未关严或室内无人之机盗窃作案。作案手段与“顺手牵羊”相似,但性质不同。“顺手牵羊”是临时起意,溜门入室是有备而来。此类偷窃目标主要是现金、手机、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如盗窃时被人发现,常以找人等借口脱身逃走。一般不带作案工具,作案时间短,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如果不能在现场人赃俱获,破案难度很大。

除上述五类外,还有:偷配钥匙,预谋行窃;以会友、找老乡、卖东西等名义混入宿舍,乘机行窃等。

1.2组成特性

作案人员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内部人员,多为本班、本寝室或生活在周围的其他人员,或被高校处理的离校人员,他们对事主的生活规律及钱、财、物存放地点非常了解,一旦动手,极易得逞,作案有目的、有准备、速度快,现场极少留有破坏痕迹。二是外来人员,往往打扮成学生模样,以认老乡、探亲友、找同学、寻求帮助、推销物品等为借口,混入学生宿舍伺机作案;三是内外勾结,校内人员串通校外人员进行作案,他们对侵害对象和目标比较了解,往往容易得手。

1.3侦查复杂性

无论是顺手牵羊,还是溜门行窃,通常都是作案时间短隐蔽性强,手法简单,甚至被盗现场往往遗留的痕迹物证很少很难提取,破案难度很大。

1.4时间规律性

由于学生的生活规律性,作案时间多发生在以下时段:

1.4.1刚入学或放假前,宿舍较乱时易被盗。

1.4.2假期,易发生撬门扭锁盗窃。

1.4.3上午第一、二节课时或晚自习时易被盗。

1.4.4夏秋季节,开窗睡觉易被“钓鱼”盗窃,开门多,易发生乘虚而入的盗窃。

1.4.5学校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外来人员剧增时,发生盗窃的可能性也增加。

1.4.6学校开大会、考试、周末看电影等,因宿舍同学走空,易被盗。

1.4.7新生军训期间,宿舍长期无人居住,易被盗。

2.主要原因

2.1治安环境复杂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成倍增加,随着科研、后勤的社会化,学校与社会的交往更加频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网络的普及给校园带来了一系列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并迅速在高校内传播和扩散,使得高校内部治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诸多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商店、饭馆、网吧等商铺林立,马路上摆摊设点,从业人员复杂,周边环境相当混乱,缺乏有效治理,极为复杂,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把高校的学生公寓当成作案的“乐园”。

2.2防范意识薄弱

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是造成目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初入高校,脱离父母的庇护,思想单纯、警惕性低、缺乏社会经验等特点,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十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例如:外出不关门,现金、手机、电脑等贵重物品到处乱放,开门睡觉,门锁坏了不及时修理,门窗不牢,钥匙保管不当,对外来人员不闻不问,缺乏应有的警惕性,交友不慎、引狼入室,致使盗窃案件频发。

2.3法制观念淡薄

一方面,近几年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素质参差不齐,极少数在入校前就有劣行为或品行不端,再加之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手机、电脑、MP3等贵重物品在学生中的拥有量逐年提高,部分学生依靠家庭经济优势超前消费,个别同学受扭曲价值观的影响,相互之间盲目攀比,放松了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淡薄了法律意识,崇尚资产阶级价值观,见利忘义。他们不是比学习,比进步,而是在学业上不思上进,敷衍了事;生活上经不起高消费的诱惑,比吃喝,比名牌,比出手大方,当钱不够消费时就萌生了偷盗的动机。另一方面,虽然法制教育早已纳入高校教育计划,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欠佳,致使少数学生对违法违纪的界线十分模糊,贪图小利,以身试法,直至步入违法犯罪的境地。

2.4各项安全措施滞后

当前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普遍滞后于社会和高校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门岗制度不严,缺乏有效管理。多数情况下,门岗成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没有真正起到第一防线的作用。二是校园总体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防范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学生公寓区防盗基础设施差,投入不足,管理不严,没有“人防、物防、技防”的相互配合,公寓楼值班室的第二道防线没有切实起到作用。三是后勤社会化后,学生公寓由学校后勤集团管理,以至宿舍楼内的治安防范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甚至工作中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各项安全制度是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任何一项安全管理措施的缺失,都将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高校的安全,学生公寓的安全,需各职能处室、后勤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尽其职。单靠保卫处一个部门,无法有效地遏制学生公寓内的盗窃案件发生。

2.5震慑力不足

属地派出所破案率低,打击和防范力度不够。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保卫门只是校内安全防范、协调、协助公安部门查处案件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请他们来立案调查;另外因公安机关任务量大、治安压力大、人员少、资金少,再加之高校学生公寓盗窃案件大多相对价值不大、线索少、办案

难度大,公安机关一般也只是出警到现场,了解案情,难以进行有效的侦察工作,造成破案率低,从而导致犯罪分子更加有恃无恐,频频作案。公安机关的“打”和学校方面的“防”难以有效结合,形不成“打防结合”的合力和震慑力。这样导致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多发,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措施与对策

针对宿舍盗窃案频发的问题,总结管理经验,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应高度重示,要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及校园安全稳定的高度,从维护高校和整个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切实解决好当前学生公寓盗窃案频发的问题。其主要措施有:

3.1齐抓共管,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

预防和打击校园违法犯罪特别是宿舍盗窃案件仅靠学校保卫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坚持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各高校要把安全防范与高校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经费保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制,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建立倒查机制,对发生重大盗窃案件的部门领导和责任人实行倒查机制,追究责任;对安全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与评优、提干挂钩。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3.2加大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大多与同学们的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是防止盗窃案件发生的有效手段。高校保卫部门要担负起宣传和教育的责任,作为职能部门,保卫处要发挥好牵头的作用,主动与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管理处和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定期或不定期联合举办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报告、橱窗、板报等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安全防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安全防范的知识。学生工作部门要配合保卫部门,使安全教育制度化。通过种种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师生员工认识到盗窃作案的伎俩和危害,将安全防范转化成师生的自觉行动。

3.3加大力度,构筑安全防范体系

安全防范体系是指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人防是指要组织一批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保卫干部和护校人员,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巡逻。物防是指在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窗等设施进行防范。技防是指用监控系统、电子报警器等高科技手段进行防范。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贵重的教学科研设备越来越多,而违法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更新,单靠人防、物防已不能适应高校治安的需要,必须加大投入,发挥高科技的优势,提高防范能力,实践证明技防系统的运用在预防犯罪和事后破案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3.4寝室联防,构筑区域联防机制

通常,高校的宿舍安排,为便于管理,一个班级或一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居住在相连的几个宿舍,由于大家彼此相互熟悉,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一种小型的区域联防机制,比如可称之为“室联防”机制。“室联防”机制就是由几个宿舍的同学组成一个共同防范的区域,当有陌生人员或可疑人员进人这个联防区域时,任何一个处在此区域的同学都要自动承担起安全保卫的任务,提高警惕,密切注视,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3.5强化打击,提高威慑力度

高校盗窃案件发案率高,但破案率低,打击威慑力不足。一是掌握规律定预案,潜伏守候捉拿案犯;二是追查赃物提案犯;三是熟悉环境细破案,在周边细找破案线索;四是深入复杂环境,打听相关信息。在加强侦查破案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只有在净化校园内部环境的同时,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学校创建良好安全秩序,才能达到学校政治稳定和治安良好的目的。

4.结束语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高校治安保卫工作责任重大,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办学基本出发点和准则,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增强防卫意识,积极落实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盗窃案件的发生,确保高校良好的治安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师生员工的财产安全,使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主动协调家庭和社会,与公安、交警、城管、防疫等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担起创建“平安校园”的神圣责任。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作案宿舍
热得快炸了
完美“作案”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一个都跑不掉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
安徽:《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地方标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