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探索与思考

2009-02-01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3期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刘 涛

[摘要]文章探讨了现阶段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建设的目标和总体架构,详细论述了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的内容,最后分析了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下一阶段建设方向。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99—03

一数字化校园的由来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Kenneth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是最早出现的数字化校园概念。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AL GORE)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The Digital EaC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从而引出“数字城市”、“数字化校园”等各种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了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了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国内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状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高等院校应对这种冲击的积极响应是大规模、高投入地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校园网络建设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构建。

第二阶段以基于校园网的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当今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模式。

第三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随着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要求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这样,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把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这包括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及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题之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部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高校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高校都将实施建设数字化校园作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大不同程度的处于第二阶段,有部分高校已经或正在进入第三阶段。

三数宇化校园建设总体框架

数字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用层次化、整体的观点来实施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方便地发布出去。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是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方便地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1建设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应用支撑环境,将计算机网络引入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学生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研究手段,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应用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的建设将有力地促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数字化校园要建成一个先进的数字化环境,通过一个统一的、开放的、可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以及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运行性、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以门户的方式提供服务;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既能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又能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运行成本,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多层次的、纵深的、智能性的、模块独立性的、有高扩展能力的、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通过一个高性能的、容错的、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安全的、易维护易管理的、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地发展。

数字化校园平台的设计应该考虑“数字化校园”三到五年内的应用建设变化发展所需要的系统伸缩性和扩展性要求,采用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先进性、现实性和发展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成本,保证系统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2设计原则

数字化校园设计原则应该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可靠性、可扩展性。

(1)实用性——要做到简单、实用、人性化,实现统一应用界面、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以及满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要。

(2)先进性——在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平台选择上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前瞻性,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满足当前学校管理的需求,兼顾其它相关的管理需要,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3)开放性——系统结构、采用技术、选用平台方面都应该是标准的、开放的,既能独立存在、也能和其他系统共存,同时还能支持后续开发。

(4)可靠性——系统设计必须满足性能指标的设计要求,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提高整个数字化校园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可扩展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扩充,系统需采用组件技术,支持应用的组合、继承和在线定义。

3技术路线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路线是: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在总体结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整体性、可用性、稳定性、成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体现出安全性、可扩展

性、可管理性、用户界面友好性和高性能等特点。应用系统开发可以采用J2EE标准、组件技术及在数据交换上对XML的支持,使系统功能最优化,同时将系统整体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4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一般由网络基础设施、应用支持平台、业务系统、数字化校园门户、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组成。如图所示:

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硬件基础。

应用支撑平台:包括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

业务系统:包括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校园门户:包括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条件。

四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

校园网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为用户提供基本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服务,也为高层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数据化校园应用平台在校园网的基础上,为校内的用户提供了面向“对象”可定制的高层应用服务。我国高校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建设一般采用“统一门户+多应用系统”的方式,其核心就是“一个基础平台+一个门户+N个应用系统”,具体包括如下内容:数据标准、公共数据平台、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数字化校园门户、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1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整个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是实现校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该“标准”的实施对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制与开发以及教育信息基本数据的收集、分析、发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仅会造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各种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还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该先建立标准,以此标准为准绳,引导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否则,拖的时间越长,对学校造成的损失越大。

高校应用平台数据标准的建立应该以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标准作为基准,结合学校自身信息发展的特点,形成一套全面、统一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数据标准。

2搭建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高层应用平台,实现校园内各种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和数据共享,并且以校园应用门户网站的形式将这些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集成在一起,根据进入系统用户的不同身份,分配不同权限,查询相关数据,享受相应服务。

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基础和前提,只有完成公共数据建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数字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公共数据库的建设,公共数据库是高校各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基础,提供全院的基本数据信息。高校的职能是教学、管理和科研,公共数据库中应该提供与之相关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师的信息,课程的信息,科研的信息,学生的信息,还有教辅部门的信息如财务信息、设备信息、办公信息等。公共数据库的建设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为最终目的。

3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体系

在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中,根据高校职能和分工的不同可以将用户分成不同的角色,并且赋予不同的权限。最基本的角色是教师和学生,各业务系统中也有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来赋予用户不同的访问权限。

现在最流行的对角色和权限进行管理的技术是目录服务技术。可以使用基于目录服务(LDAP)技术来存储和管理用户信息,实现对各应用系统的认证,授权及单点登录功能。用户经门户登录到公共数据库平台,从一个应用系统进入到另一个应用系统时系统平台根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完成对用户的一次性身份认证(Single sign On)。用户无须在登陆门户平台集成下的不同业务子系统时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而是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登录系统平台。目录服务依据用户的角色与权限,提供该用户相应的活动“场所”、信息资源和基于其权限的功能模块和工具。如图所示:

门户服务位于各类应用系统之上,作为数字化校园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的方式向用户展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信息,轻易地整合了各类应用之间的间隙,使得学校用户(教师,学生,职工,校外人员等)自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内容。门户服务要兼顾门户站点的所有功能,并且根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需要提供各种应用系统的接入,如邮件系统、教务系统、办公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校园虚拟社区等等。

门户服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级表现形式。通过可定制的门户渠道传递集成内容、应用程序和服务,允许学校的远程用户、学生和教职员工从校外访问门户,且不需要额外的客户软件来安装和维护。

通过校级的门户平台,能够对处于数字化校园中的院、系、部门进行个性化门户内容、服务、业务处理和应用的传递,允许后台应用在一个非常高的可升级性和安全性的门户环境中与各类校内外用户的应用进行连接并相互作用,降低门户实现和管理的成本。开放灵活的平台应使学校能够方便的集成自己开发的应用系统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学校用它来聚集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以提高工作效力,在数字化空间中产生新的影响力。

5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开发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利用深入的信息化进程加强学校各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使各个业务部门实现深层次、全过程、集成的信息化管理。将包括教务、学工、财务、人事等各职能部门在内的信息集中共享,信息流高度自动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管理工作准确、高效的进行,减少工作环节和重复,同时通过系统在门户平台上提供给教职工、学生等使用者统一、方便的WEB界面,最大程度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在公共数据库的基础上根据各业务部门不同的需求构建业务系统。高校常用的业务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系统。其中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业务系统的核心。

五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的推广,数字化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现阶段各高校已经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基本的应用服务,因此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建设应该是高校现阶段应用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下一阶段将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内容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维,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22(3).

[2]王彰平,姜进军,聂瑞强.浅析数字化校园的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

[3]沈培华.清华大学数字校园建设与思考[J]管理信息系统,2002,(2).

猜你喜欢

高校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移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现状分析
数字化校园中统一移动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浅析高校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基于防火墙和WAF安全设备的高校信息安全设计与应用
基于ASP技术的实验室网站系统建设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思考